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684份刑事判决书的统计发现,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潮汕女性,犯罪率相对较低,而且远低于男性的犯罪率。其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毒品、赌博和财产犯罪三个方面,犯罪主体以本地女性为主,她们的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主观恶性亦较小,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从汕头到揭阳、汕尾和潮州依次递减的趋势。潮汕女性犯罪人的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薄弱、吸毒成瘾人员的比例较高,反映出潮汕地区的女性犯罪防控仍存在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2.
中外女性犯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树华 《南都学坛》2005,25(3):85-92
女性犯罪在数量上相对于男性来说是较少的。但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女性犯罪的绝对数增长幅度较大,犯罪率急剧上升。我国女性犯罪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女性犯罪具有发泄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犯罪的形式日益以团伙的形式出现,并逐步趋向男性化,且具有欺骗性、贪婪性及官能享受性。西方女性犯罪则多表现为杀婴、坠胎、卖淫,以及盗窃、伤害、诈骗、冒领、伪造文书、伪造货币等。通过比较,应该承认我国女性犯罪与西方国家相比增长速度较快,其中,性犯罪、杀人犯罪在我国是成倍增长的,同时无论从量上或者质上分析,都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应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女性犯罪呈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犯罪为何不断上升? 假定犯罪率上升不仅仅是一种由于警方报告改进而出现的统计上的人为现象,我们必须提出若干问题。为什么犯罪率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在范围如此广泛的国家如此引人注目地上升?为什么在美国以及其他若干西方国家,犯罪率目前开始保持稳定或者下降?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司法系统在同犯罪行为斗争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公众安全感增强。然而近年来犯罪率仍有上升,1987年我国犯罪率又比1986年增长4%。如何解释似乎是矛盾的事实?这绝不能被理解为犯罪“越打越多”,假定没有这场斗争,犯罪必定更为猖獗。有一种观点认为,犯罪仍然有所上升是由于刑罚分量还不够。对这种有一定代表性的看法,需要认真分析。这种看法虽然出于想要在短期内就遏止住犯罪增长的良好愿望,但是它实质上反映了夸大刑罚作用的不现实的刑法思想:刑罚量同犯罪率必成反此,只要加重刑罚,就能减少犯罪,犯罪不降,刑罚则升。如果常此以往,就社会长远利益计,不可能出现良性循环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对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地实施社会控制,预防和减少各类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繁重而又紧迫的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的特点及危害,并从社会、心理诸角度探讨了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走上了犯罪道路,无论对社会还是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陈玉书 作者在台刊《中央警察大学》第 36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史中,妇女问题及相关研究一向被忽视,至近年才逐渐受重视。以犯罪问题研究为例,据官方犯罪统计,男性的犯罪严重性远甚于女性,男性犯罪率亦高于女性犯罪率,因此大多数的犯罪学理论以男性为研究重点,而忽略女性犯罪,或假设这些理论对女性犯罪具有相同的解释效力。然而,女性无论在先天的特质或后天成长的社会环境,均与男性有明显不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生活形态和行为模式等影响甚巨,实有必要从现象的分析、历史的观点和原因的探讨等角度,来剖析女性犯罪的特性,使人们对于人类犯罪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更趋于完整。该文首先分析近 20年台湾地区女性犯罪的现况与趋势,接着从历史的观点简要介绍女性犯罪研究的发展,并以犯罪学理论为基础,解释女性从事犯罪的原因与男女两性在犯罪分布上的差异,最后则对过去女性犯罪研究的限制与未来提出建议。 (叶普照摘编 )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剧增,且犯罪的形式、种类发生了重大变化,究其原因较为复杂。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从女性独特的心理特征出发,阐述了女性犯罪心理与其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女性心理需求、心理认知、意志力、侥幸心理的社会刻板印象决定了女性犯罪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广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形势严峻,体现在犯罪率急剧上升、团伙犯罪问题突出、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低龄化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上。犯罪原因主要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消极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失误及不良文化影响等。未成年人犯罪有个人的原因,但社会原因更多,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应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对犯罪形势变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犯罪率将呈现先升后降最终稳定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职务犯罪等将会激增;各种类型犯罪在短期内都会大量增加;一些社会管理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犯罪孳生地。河南省应实行综合治理的犯罪防控战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犯罪率很低 ,但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势 ,已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就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原因及个体原因进行粗浅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有关统计材料表明,近些年青少年犯罪数量日趋上升,年龄越来越小,其中大多数又与钱财问题相关联.还有许多孩子,虽然没出什么大问题,但在对待钱财的态度上,却表现出各种今人忧心的不良苗头.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最有钱的个体户群体的子女犯罪率,明显地高于收入较少的其他社会群体的子女犯罪率.这表明,随着商品  相似文献   

13.
保安处分是西方国家针对犯罪率急剧上升之状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立法应对犯罪方式的积极变化。保安处分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争论,在理论基础上存在学派之争、性质之争,并直接影响到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大学生犯罪率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越来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和大学校园秩序的严重问题。大学生犯罪有自身原因,也有外在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家庭教育存在失误和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犯罪并非仅仅主体为女性的“男性犯罪”,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与男性犯罪相异的“轨迹”。以往的研究者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多进行单维研究,或注重分析犯罪主体的个体因素,或注重分析社会变迁、流动诱发女性犯罪行为的作用,很少有研究者将犯罪行为放在一个动态、综合的因素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将女性犯罪置于一个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中予以分析,以期把握女性犯罪所异于男性犯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的普及,网络游戏所引发的青少年法律意识偏差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凸显。过度参与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青少年模糊现实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动摇规则的权威性和确定性;疏离于现实,弱化青少年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法律意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表现为在犯罪类型上,与网络游戏有关的财产型犯罪增加;在行为方式上,受网络游戏影响的暴力型犯罪率上升;在犯罪主体的组织形式上,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形成的结伙型犯罪数量上升。笔者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探究当下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以期理论与实务各界对网络游戏因素给予高度关注,在积极预控由网络游戏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考量下严格规制网络游戏,有效培育青少年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正确上网、合理参与网络游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犯罪率刘广三,刘晓就传统意义而言,犯罪率作为犯罪统计中的强度(或密度)相对指标之一,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犯罪人数或刑事案件数与该时空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对比而计算的比率。通常用万分比或十万分比来表示。犯罪率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和...  相似文献   

18.
妇女和犯罪     
关于妇女和犯罪的著作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早期著作的作者注意到了妇女犯罪率比较低这一现象,但一般都将它解释为是妇女的道德品质比男子高尚。而那些不大愿意承认妇女具有天生美德的人常常把妇女犯罪行为较少归因于她们的生物性,即认为女性比较顺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犯罪浪潮引起人们对那些有心理问题、性情孤僻、存在社交恐惧倾向的青少年的关注、指责。从前人们普遍认为,犯罪在美国很严重,但在日本,犯罪现象则得到了有效控制。不过,最近的青少年犯罪浪潮却使人们突然认识到,日本并非与暴力犯罪无缘。上周,日本南部城市K,一名15岁的男孩天黑后,持刀潜入邻家,将正在熟睡中的6个人杀死3人,杀伤3人。一位46岁的两个孩子的母亲说,“天哪,不,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失控了。”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犯罪率直线下降,日本的犯罪却不断上升。尽管与美国的犯罪率相比,…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态势,我们通过在华北部分高校大学生中集中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展预防犯罪主题实验活动等方法,提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必须采取“分析研究性措施、知识性措施、环境性措施、意识性措施”等四种系统措施。这一研究结论对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具有普遍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