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第二卷是一部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单个资本再生产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内容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著作。它所阐明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义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卷的创作史,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而且也可以使我们从这一卷众多的手稿中获得未曾收入现行《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代诸多西方学者尝试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并重构《资本论》的潮流,如何理解《资本论》三卷本之间的关系又再一次成为重要的解读对象。大卫·哈维从三大资本积累模型的角度解读《资本论》三卷本,并将第二卷、第三卷作为研究的重心。我们认为,对于三卷本之间关系的理论定位,既要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研究第一卷所聚焦的资本生产逻辑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又要回到《资本论》的原初语境,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完整地理解三卷本所涵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惟有如此,才能推进《资本论》在当代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已经90周年了。在这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对《资本论》所作的巨大贡献。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表现在:一是马克思逝世以后,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二是通过为《资本论》写序言、插入语、加脚注,亲自写第三卷第四章和为第三卷写增补等,补充、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本文仅就后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作为对恩格斯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写道:“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是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在采掘工业中就不是这样。”他进一步谈到,“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特殊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 1863.7.6《经济表》“图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标志着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实际形成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关于社会再生产“公式”是“图式”的发展、丰富与完善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再生产理论的最终确立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中国化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时,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这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60年4月号日本《经济研究》杂志发表的南克已“战后危机理论研究”一文,介绍了日本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关于《资本论》危机理论研究和论争的情况。作者把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再生产论为中心来讨论经济危机,探讨再生产条件是否“均衡条件”,均衡条件和危机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为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建立起来的《资本论》这座宏偉的大厦,是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說的历史批判而最后落成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看作是《资本论》的終卷、即第四卷,說这卷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复述《资本论》前三卷从理论上所考察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資产阶級經济学的过程中所发揮的自己的理论,特別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地租的理论、关于經济危机的理论等等,成为《资本论》前三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环节,马克思《资本论》一至三卷分别阐述了生产、流通和分配,所以有人认为,马克思没有系统的消费理论。但学坛上却已有不少人引用马克思一些消费的论断。那么,马克思究竟有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消费学说呢?,我认为有。通过学习《资本论》三卷,以及与此具有一脉相承关系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手稿《导言》等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关于消费经济的十大原理。完整地概括、分析和运用这些原理,无论对于建设当代消费经济学,还是搞好目前消费的宏观控制,都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或许《资本论》第二、三卷及《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手稿的缘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之前,抽象土地(第二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工业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以及在《资本论》第三卷第六篇、《剩余价值理论》中,抽象资本(第一类客观生产条件)考察农产品(矿产品)价值、市场价值、社会生产价格的决定条件后,没有按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所必要的综合.马克思在其具有手稿性质的著作中出现的理论表述上的某些不周全,被人们极度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也是《资本论》第二卷发表一百周年;《资本论》第二卷是恩格斯编辑出版的。为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的逝世,纪念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资本论》第二卷的发表,笔者特意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是马克思在一八六一年——一八六三年写的经济学手稿的主体部分,最早是由考茨基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史。这部巨著的中文译本最早是由郭大力同志翻译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总共三卷,曾由三联书店出版。后来苏联对这部手稿又重新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的俄文版本,中文译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2、3分册。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研究《资本论》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Ⅱ);2。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3.再生产理论及其确立,4.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的独立科学价值;5.《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和历史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我国经济学界最近几年来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一些争论。近来重读《资本论》,有些收获,现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三卷集,那么能否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批判》、《手稿》、《形态》)编为他的哲学三卷集呢?如果说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是由他的经济学三卷集完成的,那么是否能够说,他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是由他的哲学三卷集完成的呢?  相似文献   

19.
洪远朋同志在《复旦学报》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吗?》一文中,主要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二十七章的一段话:"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但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扬弃,虽然起初只是在下述形式下被扬弃,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资本论》第三卷,第497~498页),并据此得出  相似文献   

20.
求索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思维进程,不仅有助于掌握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精髓,而且可以借鉴马克思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的思维进程是:第一步:在流通领域,首先分析了商品转化为货币,创立了价值范畴,铺设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抽象台阶。其次分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给资本下了科学的定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过程。第二步:在直接生产领域,分析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创立了资本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第三步:在再生产领域,分析了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