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积累效应称之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利弊交织的双重作用.作者系统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从而为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促进科学技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学术评价的发展,学术领域马太效应有愈演愈烈之势。马太效应带来的有悖学术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遭到学术界乃至社会舆论诟病。客观认识学术领域马太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理清学术领域马太效应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坚持学术评价真理标准与公平原则等,是发挥学术领域马太效应正效应,避免其负效应的前提。学术发展离不开学术管理,学术管理又不能缺少学术评价,学术评价不可避免地产生马太效应,就是说,学术领域马太效应是学术发展过程客观存在的现象,对此如何利用学术评价来调控是需要研究的学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在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工作人员的道德规范。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如科学活动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学术道德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道德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学术发展中的马太效应通常体现在学术资源的"向少数绩优者集中"趋势、学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以及学术个体的"竞争合作"状态三个方面。马太效应对学术资源配置、学术知识生产和学术共同体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兼而有之,有必要通过调控确保马太效应在学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术评价与马太效应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调控马太效应应从强化开放评价、推行分类分层评价、改进匿名评价、提高评价测度性等方面对学术评价机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编辑主体现代化的进程,使得高校学术期刊也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担负着传播,转化任务的编辑主体,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所富含的先进内涵是编辑主体现代化意识的重要成分,在编辑主体中注入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高尚的科学素养将会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化,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品位和价值含量.  相似文献   

6.
在工科专业人才素质教育中,"大学物理"课程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物理题材,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就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之中,它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结晶;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既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横向角度的选择,也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纵向角度的选择,它这两方面的选择,既是对科学原理与科学原理运用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对科学原理运用中科学精神作用的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术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文章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讨论了学术交流对推动科学进步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倡导大力发扬科学自由,学术民主,努力营造学术上的宽松环境,以利于开展学术思想的切磋与交流,真正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而促进我国科学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人文在起源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二起.自近代西方科技革命后,唯科学主义盛行,二者走向了一种对立状态.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负面影响的日益显现,唯科学主义受到质疑,人文价值重新受到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必将受到人文价值的严格规约.从古代到未来,二者的关系将经历一个"无意识融合--有意识分离--有意识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得以真实地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尝试回答"什么是科学",解读科学本质,阐明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中,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可靠系统,是人类在实践中通过可靠的思维态度、工具方法、活动过程等,形成经验或结论的过程。科学来自于哲学,却又不等于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层面上,二者密不可分却又存在显著差别。科学本质观的嬗变,内在总是随着科学发展的脉络而变化。以此作为研究基础,立足当代研究者的观点,厘清科学的基本含义,反思科学史、科学本质观的演进过程,从现实生活中认识科学的特性,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领潮流、开风气的人物,探讨其科学观念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学术文化史论中的思想主要包括,第一,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演变;第二,对传统学术缺乏科学与科学精神的批判;第三,弘扬与阐发传统学术中的科学精神;第四,关于"反科学"厘析。通过梳理、总结梁启超在近代科学观念传播中的贡献,可厘清其"反科学"之恶名。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界文革前的研究焦点是阐释和解读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同时对某些"异己"的科学流派思想予以非理性的批判。然而,"非正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即理工科出身的自然辩证法爱好者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并灵活运用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中,使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始终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学术对话。自然辩证法具有马克思主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采取取消主义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改革开放后,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基本构架为辩证自然观、辩证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向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太效应"是一种客观现象,只要读者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心理选择的自由度,那么,这种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马太效应"在读者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这种效应直接左右读者的阅读行为,对这一效应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引导读者的阅读动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益,可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方法对科学前沿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科学前沿研究的步伐和成果。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实践方法两大类,只有善于把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融为一体的人才,方具有优势,才能满足科学发展之需求或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的问题(课题),又能按照科学的工作部署有序而深入地展开研究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才能。同时,科学前沿研究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环境:高质量的人才团队;充分的学术自由;活跃的学术思想;不畏攻坚的奋进精神;以及较为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研究手段等。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 ,一直存在着科学与人文之争。唯科学主义者夸大科学技术的作用 ,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人文主义者则看到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困惑 ,更多地强调科技的负面作用。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 ,科学与人文是矛盾的不同方面 ,它们的融合和统一将会给世界带来一个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并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就更凸显出这一点,因为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就是"知识"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们研究科学,促使科学不断的发现;人们也"追思"科学,探讨科学的发展过程,以便以史为鉴,促使科学更快的发展。在"追思"中,人们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的责任是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科学家恪守学术责任,探索真理,为社会增加客观知识系统,致使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审慎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研究手段和合理应用科学,以保证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家的责任推动科学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与划界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问题.科学和技术都有各自的内涵.我国常用的"科学技术"一词,抹杀了科学与技术的内在差异,当前如果过分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其负面影响很大.我们必须区分科学与技术,慎言"科学技术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以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高校类型、科研能力与学术产出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科研能力对学术产出具有积极显著影响,即学历和职称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一定年龄之前,年龄和学术产出的分布关系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一定年龄之后,年龄和学术产出的分布关系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学术产出中高校类型差异得到了部分证实,"985"、"211"高校教师的核心论文影响力显著高于一般高校教师;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师的学术产出和科研活动没有发现存在"马太效应"。对于高校教师的学术产出,科研能力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