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4年是值得阿拉法特庆贺的一年。巴勒斯坦人率先在加沙—杰里科实现自治,阿拉法特率巴解总部从突尼斯迁到被占领土,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告成立。此外,为表彰  相似文献   

2.
富有传奇色彩的阿拉法特不久前,先后有两则关于阿拉法特的消息作为各国新闻媒介的头号新闻迅速传遍世界。其一是说年逾花甲的阿拉法特终于结婚,新娘名叫苏哈,芳龄28岁,出生于一个信仰东正教的富有的巴勒斯坦家庭,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位职些女革命家。不到两个月,又传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称阿拉法特乘一架安—26飞机从苏丹返回突尼斯巴解总部途中,在利比亚南部的沙漠上空遇上了强沙暴,飞机迷航后迫降,机头扎入了沙丘,整个飞机断为三截,机组人员全部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20日,亚西尔·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自治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当选为首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1929年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自幼目睹巴勒斯坦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和犹太复国主义的蹂躏,萌发出民族解放思想,加上与生俱有的领导天赋,从青年时代起就成为留埃巴勒斯坦学生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4.
1993后9月18日,阿拉法特在华盛顿参加了巴解组织和以色列政府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的签字仪式后,回到突尼斯,我有幸对他进行了单独采访.那天,一场小雨将北非名城突尼斯冲刷的格外清新,大街两旁的花草树木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沿着尤赫塔大街东行,在离阿拉法特住宅100米处,由负责新闻事务的巴解官员带我绕过关卡,走进阿拉法特的住宅.这是一座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两层别墅,院内布满荷枪实弹的巴勒斯坦警卫人员.  相似文献   

5.
时延春 《阿拉伯世界》2003,(6):16-22,12
长期以来,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事业和中东问题不停地奔波,一半时间在飞机上度过,故人们称他为“空中总统”。  相似文献   

6.
多角世界     
巴以烽火再起中东和平计划“路线图”刚出台时的满心憧憬,如今不再被人挂在嘴边,取而代之的又是愁眉紧锁。巴总理阿巴斯负气辞职后,以色列又掀起驱逐阿拉法特的轩然大波,“定点清除”也被提上日程。依稀记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拉姆安拉总部被以军坦克大炮夷为废墟的情景。如今,以色列政府又叫嚣着要驱逐“一直支持恐怖主义活动”的阿拉法特。这一做法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其一,一国政府驱逐另一国民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4日,以色列军队宣称,他们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发现了两条巴勒斯坦人用于偷运武器的地道。一天后,火光和浓烟冲天而起,以军将“发现了地道”的巴勒斯坦民宅炸毁。在以色列军队隆隆不断的枪炮声中,一个沧桑而又坚定的声音却不断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回荡:“今天的问题,并不是阿拉法特的命运如何,而是巴勒斯坦人民赖以生存的这片国土的命运如何,是巴勒斯坦独立、尊严和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的命运如何。”阿拉法特本人的这句话,每说一次,总能引起强烈的反响,响应的有他的巴勒斯坦同胞,也有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要巨头;当然,还有来自以色列方面更为激烈的炮火  相似文献   

8.
阿拉法特与苏哈,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婚恋进行曲文/西村今年1月21日,举世瞩目的巴勒斯坦大选终于有了结果,亚西尔·阿拉法特,这位自本世纪东西方冷战结束以来,被世界各国传媒曝光最多,但却一向生活、战斗在谋杀阴影里的国际政坛风云人物,以绝对多数当选为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中期以来,笔者在阿拉伯世界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采访过许多著名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留下了不少难以忘却的回忆。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6年前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去年9月底的巴以流血冲突,至今已一年多了.它一开始是自发的,但很快就被双方的政治层加以利用,演化成谈判桌上斗争的一种延续,无论是巴勒斯坦还是以色列,都想把武力和反武力的较量作为提高谈判要价的筹码.从发展看,通过起义突破<奥斯陆协议>条条框框的羁绊,在谈判中另辟蹊径,尽可能让美国敦促以色列做出让步,起码不过分地让以色列"牵着鼻子走",是阿拉法特意欲实现的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