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渝东南土家族民歌中的数字表达值得研究,或实或虚,或表示序数,理清思路,层次分明;或层层推进,或充当催化剂,激发新因子;它代表了土家族人民的认识方式,或有意而为,或无意而为,是为抒情的方便,也是为思维的连续性而设置。  相似文献   

2.
贾岛虽出身释子,但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却贯穿其一生.贾岛的一生充满了烈火与严冰的煎熬,既是执著奋斗的一生,又是愁肠郁结的一生.贾岛的用世之心不仅表现在其或壮怀或激愤或忧郁或冷僻的诗篇之中,也表现在对所追求和热爱的事业所采取的执著甚至刻意的人生态度之上,贾岛的用世之心也成为其人生或悲或喜、诗歌或隐或显以及后人对其或抑或扬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谈《挂枝儿》、《山歌》的批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编辑的《挂枝儿》、《山歌》附录大量的批语,这些批语或表明出处,或道明传播途径,或点出主题,或揭示艺术风格,或借此发表感慨,成为两部民歌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养身.生命在于运动.人到老年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或郊游览胜,或爬山登高,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或打球舞剑,或游泳垂钓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子经历金、元南侵两次民族大灾难,或挣扎于死亡的边缘,或周折于劲敌的欺侮,或深陷于国破家亡的悲愤;宋代女子因挚情真爱或守节而陷入爱情炼狱,或两情相悦而劳燕分飞,或遭夫遗弃而自绝于世,或一朝别过而天人永隔。面对生存窘境,她们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下感人肺腑的绝命诗词,其深厚的思想蕴藉,成为宋代女性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各具情态,各有性格,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林黛玉进贾府》对林黛玉三次肖像的描写可谓是鬼斧神工,一个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少女形象浮现在眼前。这三次肖像的描写一石三鸟,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7.
雷电是<周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它们或威猛,或震慑,或警示,或公正.不仅个性鲜明,富含文化意蕴,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面对明清鼎革之际目不暇接的各种事变,一些官员或士人纷纷拿起笔来,或记录亲身经历和见闻,或编辑奏疏、塘报、邸报等官方档案,或对最初的记录进行再加工,或考证史事,或对时事和人物发表评论。这些杂史或记甲申之变、清军南下的暴行及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或记南明史事,或追记万历以来党社活动及党争的历史,或总结明亡及南明速亡的原因,以达到以史经世的目的。由于史料来源不一,这些杂史中往往出现"一事而甲乙互异,一人而彼此夐殊"的情况,又由于作者政见歧异,杂史中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也往往悬殊较大。  相似文献   

9.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路,无论是弯曲的泥泞小路,还是笔直的公路,总会有人走过,或安静,或喧闹;路,无论是崎岖的小路,还是平整的大路,总会留有脚印,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10.
投献行卷是有唐一代应举士子的普遍作风,献纳之作最能展现人物之性情。贾岛的献纳之作或直白、或曲折、或平静、或激愤、或急切、或抑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所投献权要功业的赞美、人品道德的歌颂及对其富贵雍容生活的企羡,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描绘及理想与抱负的抒发,贾岛献纳之作除却用于表明心志、寻求扶持外,更多的则是直接或间接谋求进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晓岚 《河北学刊》2002,22(2):115-119
19世纪晚期 ,日本人开始在中国办报。随着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其办报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加大。至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在我国东北共办有 2 30多种报刊 ,几乎占领了东北地区的新闻市场。在其他地区 ,日本人的办报形式多样 ,或自己出面主办 ,或由中国人、英美人挂名自己暗中操作 ,或暗中收买报人、报纸为己所用。这些新闻机构围绕着日本的侵华战争服务 ,或搜集情报 ,或挑拨离间 ,或颠倒黑白 ,或愚弄民众 ,是侵略者十恶不赦的帮凶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人性论至少具备以下六层内涵:从性的来源看,性即天生的东西,是天然产生的存在者;从质的角度看,性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是人与禽兽之异的决定者;从质料性的角度看,性是天生善材或恶质,并能呈现出善或恶的行为;从本原的角度看,性仅是或善或恶的基础,必待扩充或放纵导致善果或恶果;性还与气有关或是善气或是恶气;从生存的角度看,作为生存本原的心即性,善心或恶心乃善行或恶为的本原。这些解读对先秦儒家人性论研究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毛诗序》作者问题,卫宏作《毛诗序》的观点,受到各种挑战。或以为"卫宏作《毛诗序》非今之《毛诗序》",或以为"《毛诗序》为子夏所作",或以为"《毛诗序》为毛亨所作",或以为"郑玄为《毛诗序》最终完成者",等等。通过分析辩难可知,它们或缺乏文献依据,或存在逻辑错误,都不足以否定卫宏作《毛诗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刘开会 《文史哲》2004,(4):99-103
以詹姆士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为的结果,并且造出来是给人用的;以福柯为代表的反人道主义的知识论或真理观认为,每一个话语实践都可以由它所形成的知识来确定,而话语实践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因此,知识或真理是由权力造就的。在这两种知识论或真理观中,福柯的知识论或真理观显得更为合理。实际上,知识或真理是在人的实践中产生的,并由人的实践效果来衡量,这就决定了知识或真理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5.
梁宝卫 《理论界》2010,(4):37-38
在国家政权和乡村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中间群体。其产生,或源自天然,或应国家政权和乡村社会之需,带有国家政权或乡村社会或兼具二者的秉性。其产生后,与国家政权和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均展开互动,对二者的影响或强或弱,或协同或冲突,进而作用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关系的演进。在互动中,有限的空间、独立的意志和自身的能力三者制约着中间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对中间层的分析可以丰富"国家-社会"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6.
王玉彬 《中州学刊》2012,(4):122-127
战国中期最大的哲学创获即在于"心"的发现。以"心"为"环中",孟子、庄子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深微地反思,并藉之构建了各自的哲学体系。孟、庄"心论"的内在理路是针锋相对的———或求"集义",或倡"集虚";或落实为"性",或发显为"神";或主"思诚",或申"去知";或"以心统气",或"以气统心";或期于"仁政",或归于"游心",体现出了不同的哲学关怀与心灵境界。归结说来,孟子追求的是兼具道德自觉、伦理关怀与政治理想的"良心";庄子则欲洗濯一切世俗价值,而在"方之外"体认自由与逍遥的"虚心"。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个体量词的变化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是汉语由"文言"向"白话"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个体量词出现许多重要变化.据初步考察,48则个体量词中,或应用范围扩大,或词义趋于抽象,或出现修辞用法,或词类范围交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再谈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怀宇 《阴山学刊》2003,16(2):56-58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是一种修饰性的从句 ,其主要功能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后置定语。然而 ,它有时又存在着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在翻译定语从句时 ,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 ,发现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 ,译成汉语的相应结构作名词或代词的修饰语 ,或译成汉语的偏正复句的一个分句或状语 ,或译成汉语的一个独立单句、并列复句的分句等  相似文献   

19.
抗战反思文学思潮的独特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转折时期或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大苦难的年代,总有或大或小,或隐或现,或先或后反思文学思潮的涌现,从文学上最早透露出社会或文学变革的端倪.  相似文献   

20.
以学术为视角,期刊有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之分;学术期刊中又有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与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之别。尤其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不管专门性的或综合性的,尽管研究的学科不同、探讨的领域不同,但其学术性都或多或少、或密或疏、或近或远、或明或隐地与社会政治保持一定关系。期刊主编和编辑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正确把握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办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