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孟子当时的社会活动和言论综合理解,孟子的恒产指的是在农民拥有土地的基础上的民业具有稳定性。孟子恒产论的逻辑起点是"制民恒产",归宿是维护王权的统治,客观上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存权、发展权,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存权与发展权视野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存权与发展权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生存权被视为需要争取的首要人权.直到今天,土地依旧是广大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寄托.然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直接侵害了被征地农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严格规范土地征用的程序,建立起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生活得以为继的保障性机制等,来强化土地征用领域对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生存权和发展权视角下农民工权利保护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工最深层次的问题是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农民工的生存权主要包括生命权、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农民工的发展权主要包括受教育权、参与权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权。在生存权和发展权视角下从实证角度对农民工的权利缺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民工权利保护的机制,如农民工权利的利益表达机制、社会救助机制、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法律机制、政府的行政保护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农民平等权保障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利,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首要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土地产权二元结构对农民土地权利的歧视,使得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在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上存在严重的权能缺失,农民既缺乏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保障,又缺乏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需要创新土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主要涉及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社会经济权利,关注民生的重点在于落实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和平等发展,其目的是要实现人权的平等保护。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关注民生既要重视制度建设,也要注意发挥司法的能动作用,以避免因政府"懈怠"导致公民社会权落空,并推动相关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论核心人权     
论核心人权杨庚人权是一个系统概念,是人的各种权利的统一,其核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是他们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在权利形态上的表现。深入探讨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人权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内涵,对于建构科学的人权理论,加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他肯定人民的人权,强调人权是大多数人的人权,强调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强调人民的整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的统一,但把人民整体的权利放在首位;他提出"国权"概念,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以人权为名的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对"和平与发展"主题本质的创新表达,一国科学发展的权利即为一国和平民主自由和谐的权利."科学发展"即科学的发展权.而平等的和谐的发展权则是人类最基本的正当人权形式之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正义价值在人权本质发展权上的正当应定位为:一日法律正义价值的基础性;二日法律正义价值的母体性.  相似文献   

9.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人权,也是一项现实性的权利.本次调研以此为出发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和吴忠市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经济状况、教育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李长健  李伟 《北方论丛》2006,(5):136-140
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基本的和谐人权,一种选择性社会权利,一种接受权亦即积极人权。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三个维度要求国家必须保护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建构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为基础,以司法为手段的农民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中国农民的现实特征,从共同体道德原则与人权哲学角度,构建对农民权利保护的全新理念以及维护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制度安排,以期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补贴的正当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利益的实现是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的权利实践过程.通过分析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指出只有在内生力量培育与外生力量供给的双重协力下,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权利实践,进而真切体现对社会实质正义的核心诉求,最终达致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下,将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纳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维度,是我国农业制度转型和政府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对建构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促进和保障发展权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促进和保障发展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发展权是参与和享有发展进程及其结果的权利。在此进程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最终都将充分实现。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是赶上世界迅猛发展潮流,大力发展国力和维护发展权的问题。”“比之生存权来说,发展权才是…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0月6日至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由北大、人大等九单位发起的全国人权理论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和“如何理解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基本和首要人权”。现将后一议题的讨论情况介绍如下。 (一)关于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含义。 与会者一致认为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人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其含义大家讲了下述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与价值追求,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实现了制度奠基、法治保障、政策实施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实现了从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到个人尊严的全面提升,从公民个人的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历史飞跃,以及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人民尊严的实现任重道远,完善宪法之治、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维护社会公正、健全民主法治、加强法制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尊严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就业援助既是就业促进的重要措施,又是社会救助的根本方式.就业援助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岗位、就业服务等援助实现就业,从源头上使受救助者脱贫致富,有利于实现贫困者生存权和发展权双重并重的效果,理应成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社会救助法立法应遵循就业导向、向能力贫困者倾斜、生存保障与就业促进联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周明海 《学术论坛》2008,31(3):94-97
后农业税时代是农民自由发展的时代,是农民发展权得以保障的时代.在后农业税时代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五大体制机制是破解"三农"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流浪儿童现状的考察,认为流浪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这一群体虽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等基本权益却并未得到制度保障;正因缺乏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这一群体极易成为潜在的犯罪后备军,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因此,国家应当建立有效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维护流浪儿童的各项权益,同时实现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目标.文章主张整合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等的力量,形成一套以生活临时救助机制、预防流浪机制与回归社会机制的"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辉 《兰州学刊》2008,(9):87-89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和调节机制,社会保障则成了追求这一发展目标不可替代的制度安排。以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秦 《理论界》2010,(10):33-35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对当前我国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普遍道德性和特殊性,在我国具体的人权事业中,就是必须以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本和首要权利,解决好我国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和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合法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的特性,要求政府承担起维护和改善民生的责任,通过法律、制度和政策等途径改善民生现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就其实质而言,是国家控制农民经济权利的一种制度形式。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起着矫正传统体制对农民经济权利的强制性控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如果说,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农村改革的第一次制度性飞跃,那么,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则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制度性飞跃。只有完成这两个飞跃,才有可能在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发展权,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