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行政主体义务对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以及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利益的维护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中,在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立法模式主导下,行政主体的义务与权力配置失衡、义务设定总量不足、义务设置流于形式、设置模式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结果表明,行政主体义务设定往往被虚化、淡化,使得行政主体义务变得扑朔迷离,而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则过度膨胀.只有采取义务先定、权力后置,建立开放发展的义务体系,义务与责任切实对接,并建立以法定模式为主,意定模式为辅的多元化的义务设定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主体义务设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法治的法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被认为是实现法治工程总体目标的关键。要实现行政法治的目标,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要完善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为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提供保障;要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创建行政机关科学合理的体制结构,保证行政权配置的正当性;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和科学的行政程序法律规范体系,从法律程序上规范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使,维护行政权运行过程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行政应急过程中的责任具有多元性。各责任主体都必须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且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行政应急过程中,在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上虽然权力可以克减公民的权利,但是必须遵循法治行政原则、基本人权保障原则、比例原则、政府主导原则。行政应急责任体系的模式选择应当采取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同时应当通过法律层面的程序规范与符合地方性需求的地方性规范的有机统一来实现行政应急责任的体系化,进而符合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政法诉求立足于实现行政法治社会。行政法治社会的外在形态即行政法秩序,其基础性本质内容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法律性实体性本质内容是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法律价值性本质内容是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行政法治社会是渐次实现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行政法运行所展现的“控权”与“平衡”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依职权性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行政不作为中义务的产生条件不同,可以将行政不作为划分为依职权性行政不作为与依申请性行政不作为两类.对依职权性行政不作为的界定要以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负有特定的行政作为义务为前提条件,同时要结合有法定的事实发生之客观要件、行政主体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之主观要件、行政主体没有履行其法定的行政作为义务之内容要件来加以分析判断.构成依职权性行政不作为之前提的行政作为义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是法律规范的直接设定或间接体现,还来源于行政主体的先行行为、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设定.依职权性行政不作为具体表现为作为起因性不作为和纯粹不作为,是具有违法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呈高发态势,通过厉行法治,保证行政权正确行使,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社会风险的良策。由于行政诉讼在制度架构方面的缺陷,其制度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设置行政公诉制度,应当成为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选择。它具有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引导市民社会生成、化解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价值,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应有之义。建立行政公诉,应当从理念和制度建构等不同层面予以设计。  相似文献   

7.
转型中国的行政立法是一个从失衡向平衡的变迁过程.导致失衡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导向的行政垄断体制及在该体制下官员的效用最大化选择.要正确解释失衡现象并促进平衡立法,就必须在中国行政法的经验世界里确立一种基于公共选择学说的解释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来提高立法质量的改革已经启动,但要从整体上改善中国行政法的失衡状态,就必须持续、全面地改进立法的公共选择机制,特别是立宪意义上的选择,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权力体制和利益结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8.
医患关系的伦理透视和实践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优质的医患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必须科学理解医患关系的实质,透视医患关系背后的利益博弈和伦理蕴涵。通过对现有医疗卫生制度的伦理审视,本文认为,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是由于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成本—收益的失衡和社会信用资本不足等问题造成的。因此,要想建构和谐医患关系,就必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和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用法治的观点来透视依法行政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依法行政的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法治的原则 ,包括人民利益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公平救济和道德生成原则。符合法治理念的依法行政是这些原则的普遍化。由于依法行政的深入 ,为人民服务因其政治学和法学的意义及依法行政的本质特点 ,成为我国依法行政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行政控权因其法治的本质特点成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行政平等成为依法行政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保庆 《学术交流》2004,(10):25-28
法治是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制度选择,而依法行政则在法治秩序形成的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权力必然腐败的"铁律"使得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成为法治的制度保障。在控制行政权力行使的各种监督形式中,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包括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国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基本原则是行政强制权与行政职权的关系,行政强制设定权与宪法和法律所确立的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关系,行政强制权与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关系,行政强制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关系。而行政强制设定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则有授权规则,权利规则,时限规则,事项规则,补充规则。  相似文献   

12.
行政的“疆域”与行政法的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明安 《求是学刊》2002,29(2):66-73
行政的范围 ,既取决于不同时代 ,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同时也取决于人们对政府权力的成本—效益的认识。在传统社会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较小 ,政府管的事自然不多 ;在现代社会 ,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大增 ,政府的职能和行政的范围是不是就应该和必然无限地扩张呢 ?行政国家、全能政府在为人们部分解决了现代社会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 (如“市场失灵”问题 )以后 ,又导致了大量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如政府腐败、社会腐败问题 )。于是 ,“有限政府” ,政府权力向社会 (“第三部门”)转化的方案提出来了。政府权力转化为社会公权力后 ,行使社会公权力的行为还属不属“行政”的范畴 ,应否受行政法的规范和控制 ?行政法的功能是什么 ?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对之有不同的看法。现代行政法在纠正传统行政法片面强调管理或片面强调控权的偏向后 ,正逐步形成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为手段 ,以服务行政相对人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为目的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实现的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运行目的是为了法的实现。法的实现应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法实现的过程就是法的运行与操作的过程。法实现的动作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守法紧密相关。法实现的途径既要立足法自身状况因素,也要从经济基础、文化、社会等广阔背景审视。  相似文献   

14.
龚向和 《求是学刊》2001,28(4):69-73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时代所形成的行政法治提出了严峻挑战 ,呼唤并必将引起行政法治的全面变革 ,尤其是行政执法方式的变革 :行政执法方式的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与公开化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volves the two dimensions of autonomy and co-governance. The process of moving from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government governance is a synchronous process of moving from government by a legal system to a “rule of law” government. Such governance coincides with the rule of law in terms of fundamental guarantees, governance frameworks, intrinsic values, external forms, goal pursuits and construction paths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The multi-subject structure, multiplicity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teraction of processes, diversity of modes and complexity of disputes in this form of governance place new deman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response to these needs, we should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the disposition of its powers by means of statute law; expand the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bodies and improve the laws o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enrich the sources of law; use consensus rules to improve controlling rules; be guided by interactivity in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system; normalize diversified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nd establish multipl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 right relief. This will highlight the rule of law path taken by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such governance with the rule of law, we will need to coordinate our responses to its latent risks, such as governance pitfall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rule of law.  相似文献   

16.
法治运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化社会结构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法治理论、实践应由强调法治的治国制度特性和管理、强制功能,向法治对公民个体权利的保护功能转变。通过权利主体由抽象转向具体,实现权利的物化,使法治得以实现全社会的普遍遵守。  相似文献   

17.
行政即时强制界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现有行政即时强制的定义,并作了重新界定,即行政即时强制是行政主体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相对人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相对人即时设定权利义务,即时执行的一种实力强制行为。本文认为,行政即时强制应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区别,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行政强制实施前是否先行存在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同时,行政即时强制还应当与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和强制征收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张艳丽 《学习与探索》2005,1(1):107-109
中西方法治发展虽然具有差异性,但行政权运行机制却很相似———从传统“单向控制机制”转向复合运行机制。中国当前应该选择弱化国家权力、培育市民社会的法治模式;同时,行政权运行应以“控权—平衡论”为理论基础构建法律“控—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胡东  范辉清 《学术交流》2005,(11):61-65
传统行政法关于法律责任功能、公正优先兼顾效率价值取向、“原则+制度”立法技术模式等一些观念,看似毋庸置疑的通说正解,却影响着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良性发展。澄清模糊认识,明确法律的有效运行不能单靠法律责任的强制力,应取决于法律机制整体上的优化配置程度以及法律与客观社会的同步协调程度;确立公正价值的本位价值地位;将原则的规定所体现的隐性的法律精神,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演绎成显性的法律制度。通过各个具体制度的综合效力有机运行使“纸上的正义”转化为“现实的正义”,对目前行政法制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的现实反映与价值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 ,在实现法制文明化、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中 ,包含一项重要内容 ,即行政法制现代化。中国行政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需要以完善的行政法律规范为基础。完善的标准在于 :一是行政立法应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 ,反映新的经济关系 ,以实现行政法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是行政法应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彰显民主、科学 ;三是行政法要协调好行政权与各种权力与权益的关系 ,在价值上达到社会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