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为特色的哲学体系,尤其是他关于矛盾问题的思想,无论在其辩证法思想还是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更是占有突出的地位,本文仅就王夫之关于矛盾问题的思想做一初步探讨。王夫之从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本体论出发,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矛盾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等思想。王夫之关于矛盾普遍性的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太极”概念的新的解释之中,“太极”是易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以前的思想家,包括一些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都…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进行了较完美的结合,呈现为中国“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朴素形态的唯物辩证法发展的高峰”①。那么,为什么王夫之哲学是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和“发展高峰”?它具有哪些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揭示王夫之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王夫之哲学具有四个明显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特征。一、“实有”范畴的崭新概括中国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在探讨世界本原问题时,大多没有摆脱具体物象的…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但哲学把握的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人身上,所以哲学对矛盾世界的把握,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哲学所把握的矛盾世界有两个层次:第一,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第二,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主要源于哲学对人的特殊把握方式。哲学以世界总体为对象,而世界的总体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哲学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总体的把握,又总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是“为我”的关系,然后才看作是一种为他(世界)的关系,而且为他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己。所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和认识就成了对人自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辩证矛盾思想。特别注重矛盾对立双方的统一,崇尚“中和”,强调“用中”是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显著特点。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对于维护当今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家庭的和睦、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序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矛盾普遍性概念应当重新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哲学界关于矛盾普遍性的传统定义,仅仅揭示了矛盾普遍性的外在规定性亦即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因而是不完整的。矛盾的普遍性还内在地包含着矛盾性质的普遍性,这是矛盾普遍性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在哲学形态上表现为一种“应用哲学”和“实践哲学”。邓小平更注重对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尤其是对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运用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坚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点论和重点论、普遍性和特殊性三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区别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新哲学叫做"感性哲学",它由感性的"人本学"和"自然学"组成,而且建立在对宗教的批判基础之上。从表面上看,他的感性哲学似乎存在着"矛盾":人本学和自然学彼此之间的矛盾,人本学内部的诸矛盾,宗教批判思想中的矛盾。然而,如果人们真的认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中存在着自我瓦解式的内在矛盾,这很可能是对费尔巴哈的一种误读。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具体观点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批判、解构某一具体观点的基础上的,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针对性。因此,在理解它的时候,必须联系其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的持续研究,进而提出了研究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初步设想.研究和建立剩余价值哲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的工作是研究并建立这一体系的哲学本体论.为此,必须从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难题入手,分析"物性范畴"和"人性范畴"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二生矛盾")和分工与分配矛盾("二分矛盾")的哲学关系,阐述剩余价值哲学的本体论特征,在此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完整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朱熹哲学在王夫之哲学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屠承先清朝经学家唐鉴在谈到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时曾说过:“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先生之学宗程、朱于是可见矣。”(《清学案小识》)此语虽并不全面,但却从一个方面道出了王夫之哲学与张载哲学及...  相似文献   

10.
论矛盾群     
李卓  张光成  张宏杰 《理论界》2006,4(10):157-158
现行的辩证法体系、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僵化理解,以及对现代科学对哲学带来的丰富养料的不能正确消化,影响了对对立统一体系理解的深化。本文认为:如列宁、毛泽东一直强调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核心。从这一核心来理解作为辩证法特征的普遍联系,这普遍联系事实上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矛盾群--当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无限伸展的矛盾群。而我们本文讨论的矛盾群,只是对决定事物性质最有意义的一部分。本文对矛盾群的提出打破了抽象地、直观的、孤立地理解矛盾的状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更符合矛盾存在的辩证状况的。  相似文献   

11.
辨证矛盾中的和谐性关系包括矛盾的和谐性与矛盾的非和谐性。矛盾的和谐性是指客观具体事物之间配合的适当性,具有适合、协调的关系。矛盾的和谐性可以分为单方调整的和谐性与双方调整的和谐性。矛盾的非和谐性可以分为因为发展引起的非和谐性与因为异常状态引起的非和谐性。矛盾的和谐性是矛盾的同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在哲学上重视对辩证矛盾中的和谐性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矛盾"一词不仅包含形式逻辑中的"逻辑矛盾"的含义,而且也包含辩证哲学的"对立统一"的含义,即辩证矛盾。辩证矛盾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矛盾在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的界限问题、矛盾与运动的关系和表述角度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区别。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也有实质性的联系:拒斥和清除逻辑矛盾是进行辩证思维的必要前提,准确把握逻辑矛盾律是正确把握辩证矛盾的先决条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立,但形式逻辑思维法非但不与之对立,反倒是真正进行辩证思维不可违逆和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13.
陈伟震 《理论界》2009,(9):86-88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不少哲学及政治经济学教材都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矛盾,认为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笔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分析了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矛盾观点的原因所在,同时指出了明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一对矛盾,而只是矛盾着的事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牟春 《兰州学刊》2009,(6):35-39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了喜剧和悲剧、神学和哲学这两对重要的矛盾。苏格拉底则是这些矛盾的焦点。不过通过独特的反讽。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理解和超越了所有的矛盾,并把矛盾的两极看作是一个具有张力的整体统一于自身。而通过对这些矛盾的戏剧性设置,柏拉图暗示,哲学的目标在于揭示作为整全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丰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进行比较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把矛盾斗争放在第一位;而中国古典哲学则是把矛盾统一放在第一位。人是最聪明、最有理性的动物,人类社会未来所要走的道路,将会是"仇必和而解",而不会"仇必仇到底"的。本文就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并且揭示出冯先生的矛盾观对于更好地理解与构建"和谐社会"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矛盾学说在西方哲学史的演化发展中呈现了一个从强调对立到注重同一性,再到确认非同一性的地位的过程。强调对立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特点,并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但也因此导致了僵硬对立的思维习惯;黑格尔则注意到同一性的重要性,深刻阐发了具体同一的思想,但却过分强调了同一性的重要性,走向了绝对同一;阿多尔诺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强调了非同一性在矛盾构成中的重要性,从而克服了西方矛盾学说的一个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学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社会矛盾化解对策,但已有研究缺乏法哲学上的整体性追问,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对策无法在最深层的本质上获得某种内在关联,以致社会矛盾化解对策欠缺深刻的"元理解"而碎片化。社会矛盾化解的法哲学根基是重塑的法权理论。法权是权力、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体,社会矛盾化解是一张由权力、权利、义务、责任组成的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法权是社会矛盾治理革命的"元叙事",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化解于法权逻辑的框架中得以清晰地解释、融汇、贯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关于和谐的哲学初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和谐问题展开哲学讨论.讨论围绕矛盾是起着运动本原作用的范畴和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这两个命题展开.后一命题是对矛盾解决第四种方法的学理概括.同时论述了矛盾在运动中和解的三种方式.认为和谐是矛盾统一和矛盾协调,更具现实意义的是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王夫之与费尔巴哈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位集唯物主义之大成和划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王夫之以其气一元论终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以其情欲主义人性论和公欲目的论的道德学说,开凿了中国近代哲学之先河。费尔巴哈则由于其唯物主义无神论及其人本主义思想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近代哲学”这一概念,把代表中国近代哲学之开端和代表欧洲近代哲学之终结的这两位哲学家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两者分属于“近代哲学”的两极,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因而王夫之哲学不可能具有费尔巴哈哲学的顽强战斗性和鲜明的资产阶级立场,费尔巴哈哲学则不仅达到了近代哲学的顶峰,而且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尽管如此,两者的思想也还是不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矛盾和美感     
哲学范畴中的矛盾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 ,而且具有美学的意义。而在科学和艺术中 ,许多矛盾的事物、矛盾的现象和矛盾的关系也都能透露、显示、生发出种种不同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