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致远的杂剧与散曲之间存在多种对应与联系。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梳理与研究,不仅能够避免不同文体、学科分而治之带来的弊端,尊重马致远研究的学术史事实,还能充分利用现存有关马致远的文献资料,因而具有切实的学理性与必要性。主题方面,其杂剧与散曲皆以叹世与隐世为主,这是马致远亦仕亦隐亦曲家的尴尬身份而引发的不平则鸣;题材方面,由于马致远的才赋有所偏重,神仙道化、咏史与丽情在其杂剧与散曲中鼎足而三;人物形象尤其君王方面,亦可互相参证。揭示上述事实,可以从多种角度推进马致远作品的深入解读,为马致远研究作出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致远散曲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致远的散曲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氛围。其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奔放兼清逸的情韵之美 ;诗情兼画意的生活之美 ;宏丽兼本色的文辞之美  相似文献   

3.
生命悲剧的精神超越──论马致远杂剧散曲中的超我意识邹小雄马致远是一位对后世有着较深远影响的元代曲家。贸仲明在《凌波仙》中称他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曲词“若神凤飞鸣于九霄”,给人以离尘脱俗之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4.
秦勤 《天府新论》2003,(1):124-127
张养浩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 ,作品风格豪宕放旷 ;同时 ,他又在作品中熔入了清丽派的清逸明丽的风格 ;他还秉承了元散曲豪辣灏烂的直陈白描手法 ,并将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法引入元散曲创作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堪称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5.
思伴之情真真念家之意浓浓──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感黄剑朋被人们誉为元曲状元的马致远,在散曲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一首小令《秋思》响彻六百多年至今不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洋溢着的思伴之情真真,念家之意浓浓,尤为突出。小令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  相似文献   

6.
嵇康、阮籍以自身的生命实践诠释了庄学精神,他们的哲学可称为"生命实践诠释学"。嵇康、阮籍通过对庄学自然论、养生论、礼法批判、处世方式等内容的生命实践诠释,使庄学从纯粹的理论展现为具体的行为,是庄学精神在魏晋时代的现实呈现。因此,对经典的诠释方式,不仅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实践的。同时因为阮籍、嵇康自身的性格、对庄学的理解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庄学的实践诠释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选人新编初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小令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最负盛名的作品,它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沦落天涯者的访但苦闷之情,确实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佳作。然而,人们在分析这首小令的时候,往往把小令中的主人公“断肠人“理解为一般远游在外,思念家乡的旅人形象。这未免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其实,只要我们把元代社会现实和马致远本人的遭际同这首小令联系起来考察,就不难理解,小令所…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冯友兰先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不可因此忽视冯友兰先生在道家文化研究尤其在庄学研究上的成就和贡献.冯友兰先生的庄学研究,不但起步早,而且新见迭出,成果丰硕,成为现代庄学研究的重镇.本文把冯友兰先生的庄学研究分为三个各具特色且又相互关联的阶段,在各阶段冯友兰先生都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在现代庄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中国典籍的研究,早已经超越了文句释译的阶段,而更多是对典籍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阐释和研究.庄子的<逍遥游>是其思想的核心内容,英语世界对庄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翻译理解阶段,西方学者以自己的独特视角阐述了庄子得道之游.从翻译到接受再到阐释,是西方学界对庄学研究的突破,以期为国内的庄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刘洪生 《殷都学刊》2010,31(2):37-4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的庄学研究是一个特殊时期。关锋的研究代表着这个特殊的庄学时代,与其说是一种哲学的讨论,毋宁说一种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借助哲学的研究来塑造独特的社会政治观念。这种研究规限了庄学的思想功能,视角的怪异,导致了对象的变形。同时,关锋的研究客观上又涉及到了庄学诸多领域,有着独特的学术视野和风格,是这时期大陆庄学的一个亮点,启示我们,学术的研究需要崇尚科学的信仰,更需要自由的心灵和纯洁的操守,否则不是死于政治强权的棒喝之下,就是沦为金钱的奴婢。  相似文献   

11.
王格 《船山学刊》2012,(3):12-16
晚明庄学昌盛,解庄著述辈出。王船山作为明末大儒,在其《庄子解》中,由庄子内七篇宗旨的归纳而建构起其心目中的"庄学",并以此来判外杂,这一做法至今影响庄学研究,但缺少深入的专题探究,本文即对王船山的这一重要庄学解释学理路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抉发“内七篇”单篇奥义(见去年本刊连载),是对庄学奥义的局部论证。本文探索“内七篇”总体结构,是对庄学奥义的总体论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学术史上 ,庄学始终处于显学的地位。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庄子》这部书自诞生以来 ,“人鲜不读 ,读鲜不嗜 ,往往与之俱化”(刘熙载《艺概·文概》)。这样的事实 ,也就自然使旧学新知、继轨创获变得尤为艰难。而张采民先生的新著《忘筌·梦蝶———庄学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4月版 ,以下简称《庄学综论》)的出版 ,确为庄学研究增添了可贵的一页。从早年跟随著名学者诸祖耿先生研习《庄子》算起 ,到现在《庄学综论》面世 ,张先生在庄学领域已耕耘了将近 30年的时间 ,这部书更是他近十余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以往的庄学…  相似文献   

14.
胡祗遹是元初著名曲家,其"以词为曲"的创作手法,是文人传统与通俗文艺的结合,其散曲作品呈现出"雅俗相济"的审美倾向,证明了元初词体文学对散曲的影响。此外,在文体功能方面,胡祗遹有着鲜明的"词曲有别"的独立文体意识,用诗词言志,散曲情志双兼,为元初散曲文学体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金元词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金元词曲的繁荣其实要超出我们的想象。唐圭璋先生所编《全金元词》收词家二百八十二人 ;隋树森先生所编《全元散曲》收曲家二百十三人。去其重复 ,共得四百五十七人。而明人李开先《闲居集》文之六《南北插科词序》云 :“予少时综理文翰之余 ,颇究心金元词曲。《渔隐》、《太平》、《阳春白雪》、《诗酒余音》 ,二十四散套 ;张可久、马致远、乔梦符、查德卿 ,八百三十二名家 :靡不辨其品类。”这“八百三十二名家” ,比现有作品的四百五十七人 (这些人还不一定都是名家 )多出…  相似文献   

16.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大都兼擅散曲.白朴即是一例.关于他的散曲的艺术成就.有些论者甚至认为高于其杂剧.例如,梁乙真指出:白朴的散曲“颇俊逸有神,而小令尤为清秀.当我们读他的剧曲时,每为他华美婉妍的辞句所感动,但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却高出其剧曲之上.”(《元明散曲小史》第一章)蒋伯潜也认为“白朴的散曲较其剧曲更佳”(《词曲》第五章).这些看法或许是仅就曲词而言,有取其一点之病,但白朴散曲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却是不争的事实.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艺术风格与历史地位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明代散曲用韵现象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其用韵繁复现象成因为:明代散曲韵字选择、用韵的密度适应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明代散曲创作明显受到传奇创作的影响;明代散曲作家创作心态真切无隐、用方言入曲;艺术系统的内在规律决定曲子不只是纯押一韵;明代南北文化交融带来散曲用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庄学是老学的继承者,是以"老学"为理论抽象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到,庄学与老学的相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起点——原始的"道"概念,而其学说的宗旨和目的却十分不同。在判断一种学说的性质和归属时,我们应该以学说的宗旨和目的作为基本的权重指标,而非其立论的起点。基于这一原则,庄学是一个独立于老学之外、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庄学思想乖戾正统、叛经离俗,一直被视为异质文化的代表,其思想中的理性因素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其看似"荒唐"的言论,却蕴含着对历史的反思和传统的质疑.庄学务实轻虚,注重客观实际,善于以变化的视角参照社会现实,启迪世人从哲学的高度去化解世问的风云变幻与人生的沧海桑田,从而将人生的焦点从入世移到出世,从社会大众转向自然本我.  相似文献   

20.
目前,西方对中国典籍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文句释译的阶段,而更多地是对典籍的理论和思想进行全方位的阐释.本文截取几个历史时期的西方庄学研究,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讨论了西方庄学阐释问题,进而分析了庄学在西方世界的接受过程和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的庄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