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中国农民战争革命口号的实施问题,是解决中国农民战争革命口号评价问题的关键。本文认为,从实施的情况看,反封建的程度愈高愈难于实施,因而对革命的推进作用小;而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根本、反封建程度不高的口号反而易于实施,因而对革命的推进作用大。  相似文献   

2.
农民战争是不是社会革命蔡美彪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虽然也是一种革命,“但它是不同于社会革命的另一种性质的革命。”孙祚民表示赞同。他说,社会革命,是由孕育在封建社会制度母体内部的新生产力同原有的旧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其历史任务是推翻旧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制度,导致社会形态的交替。而农民战争,“乃是发生于封建社会中前期、亦即封建社会形态内部的革命。导致这种革命的矛盾,不是新生产力与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封建生产关系固有的矛盾,即封建生产过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民族。自周秦以来曾爆发了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但最终未能摆脱封建的枷锁;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可歌可泣的,但也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只有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注定了农民战争的悲惨结局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不外乎两种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为封建势力所镇压。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口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并没有摆脱被镇压的厄运。南朝唐寓之起义,隋朝翟让、李密领导的河南…  相似文献   

4.
1983年10月25日至31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主要讨论下列问题: 一、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平均主义是否与封建主义等同甚至还不如封建主义?有的同志指出:有人以纠正过去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拔高”现象为借口,恣意贬低农民战争的动力作用和平均主义的反封建意义,以至一会说农民起义只有破坏性,一会又说农民起义是封建制度的“修理工”。甚至说农民战争是由于实现平均主义才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搞封建主义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至60年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燃起了史无前例的农民战争的烈火。这就是为时14年、势力扩展18省的、反封建反资本主义侵略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当人们在评论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所达到的成就及其历史地位时,往往都称之为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其意首先是说,它超过了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是这些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的继续、发展以至顶峰。同时也是说,尽管是顶峰,却仍未超越旧式农民战争这一极限,依然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范畴。因此,它的最终结局无非两途:要么最后失败灭亡;要么又封建化。这个评论,如果就这场运动的基本性质,或者就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两大革命高潮。这两大高潮在时间上虽相距半个世纪,但彼此却有着先后继承的关系。太平天国以反帝反封建的崭新姿态,结束了自秦汉以来绵延不断的单纯农民战争,为此后新型革命并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继承太平天国的革命传统,由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担负革命领导,从而将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登载了董楚平同志的《论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实际是他《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的“姊妹篇”。两篇文章,一个宗旨,都把平均主义置于“罪徒”的地位,棰楚挞伐,责难有加。但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的革命作用,决不是黑墨所能涂盖得了的;功过是非,也不是无法澄清的。本文仅就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问题与董文商榷。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它已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所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发展的历史所证实。这次新技术革命同样也将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这种调整从近期看将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又将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技术革命涉及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这里既包括劳动手段,也包括劳动对象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垄断资本为了追逐超额利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可能的范围内变革劳动组织形式,改善管理方式,并对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进行某些调整,同时新技术革命还会导致产业结构的改组。 就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和技术自身的进步状况看,这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9.
在1954年至1956年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被史学界多数同志认定为“三次革命高潮”。此后,一些史学家曾遵从这一定论,著书立说,编写教材。近几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对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说提出了异议。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经典作家认为:革命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社会形态的转变。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经过革命斗争根本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彻底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例如在法国,资产骱级就曾经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大家知道的规律来反对封建制度,推翻了封建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历史的发展上,十九世紀的最后三十年代是一个重要阶段。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經束縛了发展着的生产力。在封建社会內部成熟了的資本主义生产力,正在頑強地給自己开辟着道路。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質的規律受到了破坏,冲突就成熟了。一八六七——一八六八年的没有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十六个省,坚持长达十四年之久;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是首屈一指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也和其他的旧式农民战争一样以失败而告终。马克思主义强  相似文献   

12.
商品是以市场为媒介的经济细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衍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种社会形式,即商品生产关系的规律。这个形式本身又作为内容再表现为市场价格运动。价格反过来调节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并调节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客体的内在联系形成市场的机制作用。我们正是要运用这样的市场机制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就会扭曲这种机制作用,终而损及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正是为经济规律的运行开辟道路,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中,一度出现否定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的模糊观点。笔者结合学习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关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仍然深感是正确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斯大林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剥削几乎同奴隶制度下的剥削一样残酷……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  相似文献   

14.
齐虹 《兰州学刊》2014,(5):134-139
通过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迁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上层建筑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路径选择在一定时期内起着强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生产力总会为自己选择适合的生产关系,不断为自己开辟出道路。人民公社制度内含着错误的奖惩机制,因而破坏了生产力;联产承包制内含着"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正确奖惩机制,因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对比改革前后农村的发展绩效,可以看出,只有遵照实践的逻辑,也即尊重现实生产力、尊重农民意愿的逻辑来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下,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除了促进土地流转,我们还应努力探索土地所有权及其实现形式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因,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因,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外因怎样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是从理论上认清生产力的本质,并在实践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界不少同志在分析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因时,常常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即: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阻碍生产力发展。这种理解当然没有错,但不全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革命始终是围绕着求政治平等和经济均平而展开,而这种平等的要求归根到底反映了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的革命是土地革命,其深刻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乃土地所有制的社会.因此,当农民战争把对土地的要求以纲领、口号的形式鲜明地写在战旗上的时候,也就表示了旧式农民革命最高峰的到来.但是,作为小生产者和私有者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把包括土地在内的经济平均主义变为制度.无法真正实现“均田”这一理想,这其中的因由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历史的局限”.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是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而非太平天国革命.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已有了诸多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民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多多少少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观念;其用基于一神教宇宙观的拜上帝会去进行革命准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利用宗教点燃群众造反情绪大不一样;更主要的是它把”平分土地”的要求制度化为《天朝田亩制度》,这就不是旧式农民起义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的先声。本文拟从讨论农民战争的阶段入手,具体论述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这一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一般是起决定作用的。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巨大的反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里,只要这个单位的领导权没有被坏人篡夺,生产资料仍然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革命。一、改革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源。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矛盾时,就要彻底推翻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时,则要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而不能采用彻底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方法。无论是推翻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论断,含义深远。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阶级政党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党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要当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个代表,就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科学调整生产关系,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还要尽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担负起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国内外法国中世纪史研充中,人们一般都把市民看作一支反封建的力量。国内一些持市民反封建说的学者,除认为市民是一支反封建主的政治力量之外,还认为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瓦解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这些观点涉及到需要认真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值得探讨。一、从对“封建主义”的理解看市民反封建的内容不少学者常引用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的某些论述来证明市民是反封建的。恩格斯确曾谈到过市民的反封建性。但市民反对的是怎样的封建制度呢?细读全文可知它有以下特点:1.土地制度是封地制;2.阶级关系是封建主掌握了对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