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美生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曼 《学术论坛》2005,(4):154-157
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留美学生成绩和贡献突出。他们学以致用、融贯中西,在中国近代数学、近代物理学、近代化学和化学工程、近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近代地学、近代农学、近代生物学、近代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创建、发展中,成为积极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实业家和知名学者,他们在学科的团体组织、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接触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 ,他们是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启蒙力量 ,为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19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司法理论和制度开始构建。中国近代司法的构建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基础上才得以展开的。具体而言,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外在条件,国家正当性理念的提出则为中国近代司法产生提供了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和主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瞩目的热点话题。对此,目前流行的看法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性和政治性。多元性指近代哲学熔古今中外、唯物唯心、科学宗教为一炉,并非单一成分的封闭体系;政治性指近代哲学与政治联系密切,是为现实斗争做辩护的。本人承认中国近代哲学的纷然庞杂和服务于政治的特性,但对据此把多元性和政治性界定为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则不敢苟同。因为把多元性和政治性界定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失于肤浅分析和表层论述。这种提法充其量是旁敲侧击,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三个方面即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区别、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近代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结合,来概括探究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中华民族一体认同的调适。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代诗歌的综论。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价值论,主要从近代社会剧变对诗歌的期待和中国古典诗歌走向终端的矛盾中确认近代诗歌的价值。第二部分为流派论,在检讨历来划分近代诗派的基础上,将近代诗歌分为一重前瞻,一重后顾的两大潮流。第三部分为特征论。先从创作思想、审美意象、体裁和语言方向说明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的连结,再从诗风转变、题材拓展、语言增新、绝句见重、诗乐结合五点说明近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总体特征。通篇所论均有道他人所未道之见识  相似文献   

7.
李松丽 《学术探索》2012,(6):122-124
为社会服务是我国大学主要职能之一。本文以时间为经再现了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纵向历史演变,以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实践模式和社会服务形式为纬阐释了我国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发展历程。以期通过经纬结合展现我国近代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历史画卷,对我国现代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传承、扬弃及启迪。  相似文献   

8.
尤学工 《理论界》2005,(1):195-196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现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岭南为中国近代文化荟萃地之一,其文化名人之多,文化成就之大,文化思想之精,历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为了深入开展对岭南近代文化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于1990年12月21—22日在中山市小榄镇召开了岭南近代文化史问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师大、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二十余人。会议主要讨论了岭南近代文化史的研究范围、岭南近代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岭南近代文化的基本特点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编撰岭南近代文化史丛书的设想。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个人精神的兴起,为近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对民族教会的积极推动和对民族国家意识的积极倡导,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宗教改革中所蕴涵的许多思想影响了近代政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切入,以近代中国宪法文本为对象,检省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实质,可以得出近代宪法变迁不属于制度创新这一基本立场。“革命”在近代中国宪政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以革命的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刊传播与近代广东戏剧的繁荣关系至为密切。广东近代戏剧的蓬勃发展,以20世纪初报刊的大量出现并发表戏剧作品为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没有文学传播媒介的近代转换,就不可能有广东近代戏剧的全面发展和高度繁荣。不仅广东近代戏剧如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学亦与此相类。广东近代戏剧作为中国近代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作为考察和认识近代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之关系的一个有典范意义的个案。  相似文献   

13.
正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为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标志着欧洲最终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近代中国虽然并不存在西方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明清启蒙思潮和近代西方思想双重影响下,又的的确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有着一批最早睁眼看世界、不乏真知灼见的启蒙学者与思想家。在近代启蒙思潮中,除救亡、科学、民主等喧腾一时的思想观念外,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①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冲破封建专制的束缚,走向工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拟对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过程及其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邮政人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代中国的邮政人事制度沿袭了中国海关的人事制度,而我国的海关人事制度又以英国的文官制度为蓝本。因此,近代中国的邮政人事制度是一种资本主义的人事制度。这种制度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具有巨大的历史优越性,对近代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前移 《江淮论坛》2005,3(2):112-117
南京是一座移民城市。本文通过以迁入南京的安徽人为研究对象,以太平天国时期和抗日战争前国民政府两个时期为研究范围,以及横向与西方近代人口迁移比较来探讨中国传统和近代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简论中西方近代人口迁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于云汉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标志一方面表现为一批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工而兴、因路而兴的近代城市的诞生和发育,体现出近代城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还没有跳出官方档案的窠臼,所总结的中国近代学术谱系、学术思想、学术精神,梳理的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学术演变发展的脉络,并不能完全涵括中国近代学术的全部实况。中国近代私人文献中蕴藏着众多珍贵史料,其中以日记、书信、年谱等为主体的私人文献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它们对建构中国近代学术谱系、解读近代学术的特点和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私人文献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非常有效的资料依据,它能极大地弥补官方文献在记录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4,21(3):70-74
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初萌于广东,成熟于湖广总督任上。张之洞督鄂期间,扬弃了“以商立国”的重商主义,确立“以工立国”思想,形成较为完整的近代产业结构观,并提出先重后轻、“自相挹注”的重轻型发展战略。推动了武汉早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武汉迅速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工业城市。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促进了武汉近代商业的发展,为武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其工业化思想的局限,则成为武汉近代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房正 《兰州学刊》2011,(10):165-168
16、17世纪,中国与西方原本相去不远的传统工程技术开始出现"大分流",中国传统工程技术缓慢发展,而西方工程技术却走向了近代科学的道路。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近代工程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在这个过程中,洋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京师同文馆等洋务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展工程教育的机构,为工程学进入中国做出了最早的努力;福州船政局等洋务企业为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最早翻译西方工程学著作进中国;留美幼童接受了西方近代工程学的系统训练,成为我国近代第一批职业工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