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今之教者,呻其占毕①,多其讯言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③,使人不由其诚④,教人不尽其材⑤。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⑥。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⑦,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⑧。教之不刑⑨,其此之由乎.[注释]①呻其占毕:一种解释是,看着简册吟诵。郑玄注:“占,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其所视简之文.”另一种解释是,按清代王引之《经义  相似文献   

2.
夫长历之传于今者,自来司马光通鉴目录,程公说春秋分纪以次,无卢数十家。舍春秋历谱以外,要皆据当时所行之历以求。是以难有差失,尚无多缪。续汉志载亶诵之言曰:「今术之不能上通于古,亦犹古术之不能下通于今。」是则未可执后历以推前古,其理明矣。而况景表长短之数,自周髀以降,历朝史志,多有明文。前代节中,大抵据此而定。千年之后,宋见当时日景。固不可据定后历为是,古术为非。且谱历者,贵于冥符故籍,不在密合天行。从令古术疏阔,未可据后历以强同也。  相似文献   

3.
代数学者,科学中最有趣之学科也。中学校必有之学科也。无论欲为科学家,文学家,营业家,教育家,无不可以代数学为悟道之具,遣情之品。然窃观今日学校中之治代数者,始焉以为易而不究,继则以为难而又不问,非特一切趣味尽失,而且一见如仇矣。于是相继而告曰:治代数之学诚难也。夫代数之学果难哉?某所以始焉而忽者,由于不知代数学为何种学科,有何种趣味。使知其趣味,则将摩顶放踵而研究之矣。熙自投身学校,即注意代数之学。研究之余,略  相似文献   

4.
刺孟     
孟子②见梁惠王③,王日:“叟④,不远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日:“仁义而已,何必日利。”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⑤。惠王日:“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径难⑥以货财之利也。《易》⑦日:“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亨利贞⑨。”《尚书》曰:“黎民亦尚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行仁义得安吉之利。孟子不且语问惠王何谓利吾国,惠王言货财之利,乃可答若设⑨。今惠王之问,未知何趣⑩,孟子径答以  相似文献   

5.
段玉裁说:古四声不同今韵,犹古本音不同今韵也.考周秦汉初之文,有平上入而无去.洎乎魏晋,上入声多转而为入声,平声多转为仄声.于是乎四声大备,而与古不侔.有古平而今仄者,有古上入而今去者.细意搜寻,随在可得其条理.今学者读三百篇诸书,以今韵四声律古人,陆德明、吴棫皆指为协句,顾炎武之书亦云“平仄通押,去入通押”,而不知古四声不同今,犹古本音部分异今也.明乎古本音不同今韵,又何惑乎古四声不同今韵哉!如戒之音亟,庆之音羌,亨飨之音香,至之音质.学者可以类求矣.  相似文献   

6.
客问 :大作《不可斋农史文集》阅览一过 ,尤喜《读〈诗〉辨稷》之篇 ,读后击节再三。虽属旧作 ,而新义时见。其征文引献 ,考辨析疑 ,可谓用功。然人多不解 ,为一字之义 ,面壁数年 ,值吗 ?  答曰 :岂止数年 ,少说两千年了。稷的名实关系 ,是一桩历史性疑案 ,古人称之“稷讼”。先哲后贤 ,或为之考 ,或为之辨 ,竭尽聪明才智 ,寻求这一古农学的不解之迷。大千世界 ,悠悠万事 ,逝者如斯 ,来者可追 ;然古今学者 ,为一字得失 ,前赴后继 ,孜孜以求 ,自有其不得不然处。稷为五谷之“首种”,不知稷为何物 ,便不能分辨五谷 ;“五谷不分”乃本民族之…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诗僧寒山,由于生平行为怪诞,难于稽考。他自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全唐诗收录他303首诗为一卷,另拾遗添补二首。他的诗全无诗题,诗的内容全无与时人投谒赠答之作,这就更增加了考索的难度。所以,在研究唐代的诗人中,对寒山问津的很少,他和他的诗作也真象一座幽远的“寒山”。现存研究寒山的依据材料有两个。一是署名“唐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的《寒山子诗集序》(又名《寒山拾得诗序》);一是《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引五代人杜光庭所撰《仙传拾遗》对寒山的记载。引录如下。序文说: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  相似文献   

8.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看看容易,要学会就很艰难。不要把容易得到的东西,看得平常不知珍惜。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篇袁枚集外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读清代学者程廷祚《青溪文集》[1] ,看到一封袁枚的书信 ,此信为袁枚各种文集所未收 ,系附于《青溪文集》卷九《与江宁袁简斋明府书》之后 ,题《袁明府复札》。现将程廷祚所致书与袁枚之回札标点抄录于下 :与江宁袁简斋明府书  明府下车三月 ,吏畏民安 ,金陵大治 ,一时莫不多之。然使明府惟知揣摩今日之风气 ,俯首下心以循资格致高位 ,则虽惠政嘉绩 ,与古循吏相颉颃 ,犹非某之所心悦而诚服者也。夫古之君子所以成名于天下后世者存乎气 ,气有未充 ,虽负过人之才 ,高世之行 ,而或不能自立 ,犹挟万石之舟而无水以济之也。前侧闻馀论 ,引义…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无我之境”共有两则,而直接论及“无我之境”的有如下一段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11.
一、“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与“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  相似文献   

12.
更法     
孝公平画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③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④民之道。君曰:“代立⑤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⑥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⑦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⑧定变法之虑,殆⑨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⑩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11)于民。语曰(12):愚者  相似文献   

13.
五代时人冯道历仕五朝八帝 ,且位不离将相、三公三师。欧阳修、司马光以“正女不从二夫 ,忠臣不侍二君”为由 ,指斥其为“无廉耻”的“奸臣”。二人的看法有失客观公正。对处于五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不能简单地以侍奉了几个皇帝来定其忠奸 ,而应看其言行是否有益于百姓、邦国  相似文献   

14.
论郭偃     
一郭偃、卜偃二名同谓考郭偃,春秋早期晋国大夫,但《左传》、《史记》、《汉书》皆无郭偃之称仅有卜偃之谓。而《国语》中二者皆有,注家皆注郭偃即卜偃,到当代,学者却提出郭偃可能是狐偃,或说即是狐偃,或说郭偃卜偃非一人。兹考证之:  相似文献   

15.
刘勰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文艺论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刘勰一生著述颇丰,见之史书著录者有《文心雕龙》、《文集》、《刘子》以及众多的碑文,随着近现代《文心雕龙》学的勃兴,对刘勰生平和思想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和拓展。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曾说过:“人知‘文刘’而不知‘哲学’久矣,虽有辨者,用力不足,难排众口”。  相似文献   

16.
西施故里谈     
近闻西施籍贯有争,西施美也,人皆爱之。予九旬有一,难构宏篇,然颇觉技痒,振一管而抒陋见。主西施出萧山之肇始,清初萧山学者毛奇龄也,凭似是而非之孤注,掀起波澜,然此论证据不足,为有识之士所不取。今睹  相似文献   

17.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知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建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是伴随着汉语语法研究而产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和汉语语法的研究具有同样长的历史。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书《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先生虽然认为“各国皆有本国之葛郎玛,大旨相似,所异者音韵字形耳。”①但是他毕竟是一位注重语言事实的学者,他在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内,还是找到了不少汉语语法的特点,他认为:夫华之点划结构,视西学之切音虽难,而华文文字法句法,视西文之部分类别,且可以先后倒置以达其意度波澜者则易。……西文有一定之规矩,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经籍虽亦有规…  相似文献   

19.
吴申氏为屈氏之别,出于屈巫臣,春秋时期世系为:屈巫臣→屈狐庸;延陵氏、堂溪氏皆为公叔祖类之孙、古公亶父次子、太伯句吴之弟仲雍后裔,延陵氏出于去齐之孙、寿梦乘季子公子札,春秋时期世系为:去齐→寿梦乘→公子札;堂溪氏出于寿梦乘之孙、夷末句余次子公子夫概,春秋时期世系为:寿梦乘→夷末句余→公子夫概。可见,申氏之族为吴公室异姓贵族,延陵氏、堂溪氏二族皆属吴公族。按《左传》义例,延陵氏之族可称之为"寿梦族",堂溪氏之族可称之为"夷末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屈狐庸、公子札、公子夫概,屈狐庸属吴异姓贵族作家群体,公子札、公子夫概二子可称之为吴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20.
徐霞客之游历探奇,毫无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为了满足知识学之求知兴趣,为中国实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游为性灵之游,性情之游,出尘之游,求真之游,生命之游。《徐霞客游记》字里行间,皆有天然之真性真情凝敛其中。而霞客一生精力均在用世,本质上仍为一儒生,对明末清初学风之影响,亦可说有导夫先路之作用。他的包括贵州在内的西南之行,中州士人向来均认为是从未有过的创辟之举。《游记》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填补了时人对西南史地认知的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