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威的正当性问题是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的核心问题.拉兹构建了服务性权威观,并将服务性权威观的依赖论、常规证成论和优先论这三个命题运用到法哲学中,倡导一种有限且敏于语境的法律合法权威观念.他认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权威以及所具有合法权威的范围因人而异、因具体情形而定.这一理论观点否定了公民服从法律之一般政治义务的存在,其理论旨趣在于捍卫公民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郭威  应星 《求是学刊》2016,(1):96-103
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法论者对古典自然法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将个体自然权利置于公共善之上。帕森斯认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将自利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政治强制来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霍布斯式自然权利对社会的摧毁。哈奇森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理解来对霍布斯加以反驳,并指出人性中的道德感使人自然地就具有社会本性,并能自然地将人类的普遍利益作为公共善置于个人自然权利之上,政治社会的建立是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哈奇森关于道德感与自然权利的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义务观念的现代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是与权利相对应的最基本的法律范畴,是对权利的承诺。义务的本质特点与外在表现是主观自愿,而不是外在强制。义务的自愿性既是主体自律的现实表现,也是社会自治的心理、理论和制度根源。它为社会自治和自愿性组织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也为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契约经济学提供了法律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9):95-99
理性与激情(情感)各自在道德起源中起多大作用是道德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霍布斯与休谟都承认激情是道德的基础,否定古代道德哲学所主张的以理性克服激情,追求至善的道德理论。但是霍布斯与休谟对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实质理解和达成结论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爱与仁爱、意图与效用、契约与习俗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霍布斯与休谟争锋相对,分别形成了理性主义契约论与情感主义两种思考路径,深刻影响了后世道德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决定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出现了三种解读策略,分别是意识形态高浮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与意识形式论.这些观点忽略了艺术起源在文学性质上的发生学意义,未能认识到起源即性质的重要性.其实,文学首先是艺象形态的,其次才是意识形态的,前者是第一性质,后者是功能性质,它们的统一表征了文学在起源以后进入阶级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与复杂性.由此可知,确认文学首先不是政治,其次又能够参与政治活动,这是把握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辩证态度.  相似文献   

6.
18世纪的西欧,"自利"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成为众多思想家争论的敏感话题.斯密揭示了自利的两层含义--自保与虚荣,并通过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利用斯多葛派的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观整合了其他思想家对自利的理解.他肯定了在商业社会里,追求自利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并把制度作为联结自利和公益的纽带,从而使人们的自利追求摆脱了传统的道德谴责,也为抨击政府以公益为借口牺牲民众自利的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生产力概念嬗变的不同语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坤 《求是学刊》2003,30(6):47-53
生产力概念是古典经济学家以"财富"为核心首次提出的,它由经济学语境向哲学语境转换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从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新的哲学范式结束了人们在黑暗中对历史之谜的求解。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展开,体现的是"为我关系"和"为他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依附论"、"征服论"、"协同论"三个阶段。以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需要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建立新的语境,解构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传统"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8.
伦理理论是明辨伦理抉择论证的基石,它协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困境,并为抉择方案提供学理支撑.然而,无论是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抑或是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都对伦理理论鲜有论及.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伦理的经典理论进路出发,分析结果论、义务论、美德论三种不同理论的旨趣,即结果论关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结果,义务论在乎社会工作者的责任,而美德...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现代国家秩序的基本原则,而他以“主权学说”为核心的国家理论又来源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到见解。霍布斯通过“自然状态”理论表达了他对战争原因的理解,在缺乏统一政治权威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相互为敌的激情与对善恶问题不可调和的主观理解必然引发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唯有代表国家的主权者能压制人们的激情,并提供关于善恶问题的统一标准。霍布斯将恐惧作为和平秩序的根基,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崭新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李建勇 《社科纵横》2012,(8):174-175
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政府)起源及理想政治制度的理论,经过霍布斯的奠基和洛克的阐发,以及后代学者的发展,已成为西方国家宪政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自然状态出发,结合其时代背景,以社会契约论为重点对洛克与霍布斯的政治思想进行简要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功利论和道义论都是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认为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道义论强调的是整体利益,忽视、甚至扼杀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由此,二者在外在的功利价值和内在的精神价值关系上是对立的,在工具性和目的性关系上也是时立的.功利原则把行为所获得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道义原则把行为的道德根据归结为它本身的善及符合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因此,功利主义所提出的义务是实质性的;道义论所提出的义务是形式的.功利论是在工具或手段意义上来使用道德的;道义论是在目的意义上谈论道德的.因此,功利论提出的是相对的义务;道义论提出的则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义务.集体主义道德避免了功利论和道义论的片面性,实现了时功利论和道义论对立的超越.集体主义道德不同于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它不为利己主义行为作道德上的辩护和论证."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集体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道德也不同于以"群体本位主义"为基础的道义论,因为后者是用虚假的集体来压抑、限制个人的自由和发展.集体主义道德实现了外在的功利价值和内在的精神价值的统一,功利原则和道义原则的统一,也体现了道德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洪琼 《社科纵横》2013,(12):92-97
在霍布斯看来,作为理性的一般法则的自然法尚不是法律,除在道德的层面对人有约束力外,根本无法实际控制激情,使人真正摆脱困境。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慑服人们的激情?霍布斯的答案是,将所有人统一于单一人格(国家)之中,建立一个共同的权力,以强制的力量使得个人履行契约和遵守自然法。这就是"利维坦"的诞生。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本文独辟蹊径,以霍布斯的激情理论来重构他的国家学说:国家状态部分可视为激情之秩序性;主权理论部分可视为激情之绝对性;臣民自由部分可视为激情之边界性;政治教育部分可视为激情之规训性。  相似文献   

14.
隽鸿飞 《学术交流》2005,4(7):14-20
对历史动力问题的传统理解,已经越来越不能解释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理解所依据的"经典表述"并未揭示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全部内涵.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及其生存方式出发,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从不同的层次做了全面的阐释,从而形成历史演进机制、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对历史动力的这三种不同的理解是统一的,只是由于三者言说的语境和探讨问题的层面不同,才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但无论是在哪一种阐释中,现实的人始终是马克思立论的核心.正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理解的一个内在的逻辑结论就是,在未来社会中,现实的人自身的生产,必将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7):126-134
论文从文明起源的"再讨论"入手,在省思文明理论之中,梳理出文明起源论的中国古史叙述,从古史叙述中重新讨论伏羲的文化创设与其文化贡献,进而重新认识华夏文明的生成即中国的文明起源论与"人文始祖"伏羲的文化意义。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一、文明起源"再讨论"中的中国古史叙述;二、古史叙述中的伏羲与他的文化创设;三、文明起源视角的伏羲:身与卦及兄妹婚;四、"人文始祖"伏羲的文化意义:华夏文明的生成即文明起源的中国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元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发表带来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而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就是围绕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展开的,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强调平等的优先性,反对他的诺奇克的持有正义理论强调自由的优先性,而哈耶克的交换正义论则强调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与秩序的优先性.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论争中也涉及元哲学问题的根本分歧,主要关涉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建构论理性主义与渐进理性主叉问题.这些元哲学问题是公平正义理论得以自立的基础,是价值合理性的共享性理解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混合式教学按照对象不同分为线上线下相混合、校内校外相混合、教学自学相混合和理论实践相混合.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包括通过任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通过角色扮演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通过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动机;通过创客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多重动机组合.具体以市场营销专业的《新媒体营销》课程为例,从线上...  相似文献   

18.
霍布豪斯以"和谐"理想为指导,通过对片面的集体主义和片面的个人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他自己在和谐视野下的权利、义务理论,为其提出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9.
阿马蒂亚·森立足于经济伦理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相异于主流增长发展的另类发展理论,即基于可行能力拓展的发展观.他通过颠覆传统的形式自由观,创建了以可行能力拓展为标志的实质自由观,进而形成了能力平等的分配正义观.他的这一发展理论具有逻辑相呈前后递进的三层结构,一是以伦理指导发展,二是以实质自由看待发展,三是以能力平等看待正义.就当前而言,森的发展理念无疑正好切中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困境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发展理论,如何让更多的人从改革发展中受益,使得对森的发展理论的研究更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平台滥用数据、算法与市场权力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损害风险,“命令—控制”型监管方式已经无力对之有效规范,将规制视角由外部转向内外协力,对平台课以超出现有规范框架之外的加重义务,透过平台义务性规则的设定实现与监管机制的有序互动,有助于优化我国平台治理的实施绩效。从理论依据看,建立在角色职责和能力职责之上的数据信义义务、负责任算法与数字平台守门人等理论资源,可以为数字平台加重义务提供理论证成。我国现有数字平台治理规范在企业法与数字法层面均未对数字平台权力滥用风险予以适应性调整,也缺乏生成平台加重义务的解释进路。为构造稳健安全的数字生态,应当通过统筹立法或分散立法的形式塑造以数字安全保护义务、算法风险防范义务和竞争状态维持义务等为核心内容的平台加重义务体系,并调适其中可能存在的规范冲突,实现数字社会平台经济的合规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