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数字     
《职业》2010,(3):12-12
630万: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 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为全年目标的122%。164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了87%。 虽然2009年就业实现既定计划,但人社部表示,由于我国就业环境没有根本性变化,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将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2.
陈国雄 《职业》2009,(3):24-25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两未就业的高校生,待业大军将高达1000万人。而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雪上加霜,显得极为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政府、学校、毕业生等各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保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8,(1):51-51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就业工作任务更为艰巨。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出通知,就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部署,推出七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徐挺  苏磊 《职业时空》2008,4(1):53-53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人,占到900万个新增岗位的55%。虽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超过了以往几届,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是大学生和家庭、高校以至整个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5.
数字     
姜学霞 《职业》2013,(22):27-27
据测算,我国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数近1600万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蒲宏伟 《职业时空》2008,4(2):96-9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据调查数字显示,从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07年将达到500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大学生们被蜂拥着“赶”进不算太宽敞的巨业市场。  相似文献   

7.
数字     
《职业》2014,(4):67-67
1000万人 201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等配套政策,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基本实现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人社部推动全国百城技能振兴活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全年共计培训约2000万人次。2013年全国各项就业目标超额完成,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初步确定为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求控制在4.6%以内。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3,(4):56-57
【本刊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西藏1.7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实现了西藏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的目标。统计显示,2012年,西藏向企业兑现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励资金1278.4万元,向毕业生发放各类补贴247.12万元。  相似文献   

9.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再加上2007年尚有70-80万的大学生未能就业,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另一项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26.96万人,2008年的数字更高。农民工、大学生、职校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考验着中国。当人们在纷纷反思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之际,本文力图做的是,讨论在金融风暴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如何能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高技术人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13,(16):54-54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六方面入手:一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力供需的信息摩擦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有关数字显示,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2001年34.5万,2003年63.67万,2004年70多万,2005年达到75万。2006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2007达到495万人。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中,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追求高就业率,学生追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就业中介机构追求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就业能力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平 《职业时空》2008,4(6):32-33
受社会整体就业环境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的观念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递增数十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  相似文献   

13.
动态     
《职业》2013,(25):56-57
人社部公布就业见习示范单位名单 【本刊讯】为配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遴选工作,从全国4万多家就业见习单位中确定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等102家单位为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这批示范单位涵盖金融业、制造业、医疗卫生、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多个行业,具有人员规模较大、单位类型较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会芳 《职业》2011,(21):98-98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1.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待业人数不断增多近来高校逐年扩招,大学业生人数持续攀高。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而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万人,  相似文献   

15.
谢丽华 《职业》2012,(3):52-53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余万人,2011年毕业生达660万人,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李黄珍 《职业》2013,(34):18-20
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人社部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发了《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通知》,采取九大措施,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为使读者更好理解这九大措施,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人社部就业司相关负责人,并请其对《通知》精神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王丽玫  隋慧 《职业时空》2005,(18):60-6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预计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长20.71%。经过这两年的扩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超过2000万。有人会认为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过剩,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事实恰恰相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达到19%,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左右。再以1995年为例,共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和韩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因此,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还不够。今后高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首位,人社、教育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完善了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辽宁省正处在经济向好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毕业生为辽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如何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留在辽宁就业创业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箴立 《职业》2014,(6):11-11
大学专业结构不能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2013年6月17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10所高校千名学生代表围绕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交流。尹蔚民介绍,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  相似文献   

20.
杨林 《职业》2014,(26):145-145
近年来,毕业生数量在增加,但是就业率在降低,就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