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不但没有专门构建过悲剧美学体系,而且连象鲁迅那样为世人所公认的悲剧定义似乎也没有.他只是在创作谈中,在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贡献出高觉新、汪文宣等不朽悲剧典型的半个多世纪的艺术耕耘中,以他艺术家诚笃的心灵,彻悟出悲剧的真谛的.巴金对悲剧本质的见解“他们追求的都是同样的东西——青春,生命,活动,幸福,爱情,不仅为他们自己,而且也为别的人,为他们所知道所深爱的人们.失掉了这一切之后所发出的悲哀,乃是人类共有的悲哀”(《复仇·自序》).“《万尼亚舅舅》的主题倘使是‘白白地毁灭的美’,那就是说,庸俗势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人生的美”(《印象·感想·回忆》).巴金上述的这两段话体现了他对悲剧美学的精辟见解.我们结合着他的创作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汤显祖的《牡丹亭》传统看法认为应划归悲喜剧,而实质上《牡丹亭》是一出悲剧。我们可以看剧中的主要情节:寻梦、化魂、皇帝判决,都有着喜剧性的表象和悲剧性的实质,是典型的悲剧情节。而这些悲剧情节正说明了作者汤显祖运用喜剧手法揭示悲剧内涵的原因。深刻地分析剧中某些情节,就可以看到“乐不胜悲”,从当时具体的社会情况来看,作者是以他自己与剧作主人公都难以回避的悲剧情绪,来表现那个社会“人”的悲剧。通过对杜丽娘的行动、遭遇的描写来反映生存悲剧,并将之扩展到当时整个社会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①悲剧所表现的是人的痛苦和不幸,其悲之甚,其惨之烈,都足以引起欣赏者巨大的痛感。然而,自古以来,悲剧一直是最吸引人、最具较力的艺术形式(本文讨论的“悲剧”是广义上的悲剧)。人们始终愿意以伤心落泪的期待去接受悲剧带给心灵的震颤,跟随着主人公一道经历痛苦磨难,在痛苦中体验欢乐,享受悲剧带给人的“甜蜜的痛苦一和“税人的忧伤”③。可见,悲剧除了给欣货者带来痛感外,还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和愉悦.那么悲剧的审美痛感与快感是如何产生的,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悲剧审美中有何意义?这些将是…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以悲为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论及汉魏六朝音乐以悲为上。这是极具启发意义的。自东汉末年以来(本文所说汉魏六朝中的汉,系指东汉末年),由于时代环境的感染,产生了以悲哀怨愤为审美表现内容的文艺思潮,涌现了一系列新的美学规范,古典悲剧美学(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而不是作为艺术形式的悲剧)开始臻于成熟。因此,研究中国固有的悲剧美学,汉魏六朝以悲为美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著名作家庾信在其《哀江南赋》中曾沉痛地说:“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  相似文献   

5.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相似文献   

6.
试论哈代悲剧小说的非悲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国文学史上,哈代历来是被作为严峻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来指认的,卢那察尔斯基称其为“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和“十分独特的现实主义者”①。他的小说自《还乡》以降也往往被名为悲剧小说,“《还乡》是哈代把悲剧运用于小说的最初尝试,是‘第一部悲剧性的、重要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悲剧美学谈片佴荣本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又可以称之为悲或悲剧性。它包括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展示的人生悲剧性所构成的一切悲剧审美形态。悲剧美学考察的对象主要是人生悲剧性的现象存在及其本质特征,人生悲剧性的审美形态及其艺术创造规律、悲剧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理...  相似文献   

8.
<正> 郭沫若不仅创作了不少悲剧剧作,而且对悲剧艺术也有不少理论阐述,形成了他较为明确的悲剧观。他曾在《由<虎符>说到悲剧精神》一文中说:“悲剧的教育意义比喜剧的更强,促进社会发展的方生力量尚未足够壮大,而拖延社会发展的将死力量也尚未十分衰弱,在这时候便有悲剧的诞生。悲剧的戏剧价值不是在单纯地使人悲,而是在具体地激起人们把悲剧情绪化而为力量,以拥护方生的成分而抗斗将死的成分。”对悲剧的诞生和本质,悲剧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作了一定程度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审美文化的承担者,西晋文学家的人格,以一种“冲突”或“痛苦”的方式,承担着悲慨而厚重的审美文化与艺术精神。西晋文学的人格悲剧表现为三种类型:情悲言靡,文雅行鄙,才高势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中,西晋文学独特的文化——心理价值与哲学——美学内涵,正在这具有悲剧意味的心态矛盾、人格冲突中铸成。 一、缘情与缘题 文学家的人格是一种双重存在,既存在于日常生活,又存在于文学作品,可分别表述为“行为式存在”与“文本式存在”。陆机入洛求宦,一开始便卷入小集团的政治杀夺,故其人格的行为式存在并无多少审美价值可言;而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又有着“缘情”与“缘题”的矛盾,这一矛盾,既与陆机人格的双重存在有关,又与陆机的美学思想有关。陆机人格的文本式存在,以及这种存在的悲剧内涵,便生成于其诗歌创作的“缘情”与“缘题”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如王国维所说:乃“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①显然,《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因此,站在现实主义美学立场上,从悲剧角度探求《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如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他的带有苦涩味道的幽默,并非冷潮热讽,而是引导人们在笑人笑己中,把读者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没有关于悲剧的专著论述,但他是准确地把握了悲剧的本质的、这一句话在揭示悲剧本质方面,超过了历史上一切悲剧论述的总和。我们不必和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定义相比较,(见《诗学》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版,第17页)我们只和近代公认的对唯物主义美学有过卓越贡献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定义相比较,就可以看到鲁迅的论断是多么精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个定义似乎把生活和艺术中一切悲剧都包括无遗了。”(《生活与美学》第33页)但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说得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祝福》是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是悲剧人物,其悲剧根源,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将祥林嫂的悲剧归结于鲁四老爷,认为他是“封建政权的化身”,“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好象没有他就不会产生祥林嫂的悲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扼杀祥林嫂的四把屠刀。笔者却认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最深厚,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源乃是作者一贯发露和攻打的国民劣根性,在《祝  相似文献   

14.
人们普遍认为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叔本华把悲剧当作文艺的最高峰,认为悲剧在最高级别上揭示了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之始终的,悲剧在他那里具有了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悲剧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悲剧理论的诞生,理应是在有了悲剧这种文学样式之后.宋元时期,中国戏剧产生并兴盛了起来,中国悲剧也随之产生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只是人们还没有明确地以“悲剧”一词冠之.“悲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王国维等人从西方引进的.但并不能就此说,此前中国的古代就没有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乾隆58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出使中国,曾与乾隆一起观看戏剧演出.他在他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说:“戏场所演各戏,时时更变.有喜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马嘎尔尼用tragedy一词,明确指出中国戏剧中是存在着悲剧的,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悲剧是符合当时一个普通西方人的悲剧观念的.中国悲剧发展到清代是承继了前代悲剧的传统的.面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存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对悲剧常冠以“怨谱”、“苦戏”、“哀弦”等名称,而且也没能形成蔚为大观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悲剧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在他们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序跋和戏曲评点中窥见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8,29(4):88-92
鲁迅虽然没有留下专门的悲剧美学著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悲剧理论体系,但是,在他的许多作品和言论中,却表现出深刻、精辟的悲剧美学见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悲剧观念.他批评中国文人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在文艺上只能去炮制瞒和骗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缺少真正悲剧作品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了文艺上虚假的乐观主义、庸俗的大团圆主义,指出这是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反映;他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观点,使他的悲剧思想更具有了现实主义的深度;等等.鲁迅悲剧思想和悲剧创作是我们永远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悲剧的历险——论曹禺悲剧艺术的发展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邃的悲剧意识铸就了曹禺悲剧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这种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样表现在曹禺悲剧文本的艺术范式与美学风格上。曹禺“人样生活”理想追求使其确立了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两种主视角 ,其悲剧艺术发展表现为 :从内在冲突向外在冲突转化 ,从“高调悲剧”走向“低调悲剧” ,从悲剧向喜剧偏移 ;从灵魂的戏剧走向生活的戏剧 ,由激越走向哀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方方小说的文本性分析,着重阐释了女性的弱势生存地位和困惑矛盾的悲凉生存境遇,以及整个社会中人性的蜕变、物质的艰难、精神的贫乏酿成的家庭伦理和人性亲情沦丧的悲剧,并将其从两个视角进行建构,提出观点,即方方小说中的悲剧性叙事主要呈现为“‘何处家园’的女性婚姻爱情之悲”和“冷漠自私的家庭亲情之悲”双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悲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鲁迅认为,它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马、恩的悲剧观着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革命悲剧的特质,鲁迅的悲剧观源自他的以旧社会为背景的平常悲剧。今天,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悲剧的发生、特征、意义又将如何体  相似文献   

20.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表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大团圆”结局。古代有悲剧存在,但不把悲剧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