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支配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中最关键的是 ,在出资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条件下 ,为减少代理成本 ,保证出资者 (股东、债权人 )的收益而设计的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控制权的安排。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 ,融资结构本身又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 ,不但导致企业资本营运效率的低下 ,而且导致了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扭曲与失衡 ,治理机制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也妨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债权人与股东一样通常是公司重要的出资人,也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必然要与股东、经营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并总在进行着相互的博弈。在动态情况下,委托—代理关系是在不断转化的,但转换的基础依然是代理成本、治理成本的大小,以及与由谁承担这些成本等契约问题。债权人与股东都是在权衡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选择参与公司治理的策略,并在这个机制下逐步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该问题的研究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倍受各国重视。公司治理的涵义有多种解释,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对公司内部经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制衡机制。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特定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决定的,从公司治理机制的演进过程看,公司治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私人股东主导的模式、经理主导的模式和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其中法人股东主导的模式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高级或现代形式,它又有美国、日本和德国三种典型的模式。对他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只可学习和借鉴而不可盲目照搬。中国不能发展私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具备发展经理主导模式的国情。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法人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融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所有权结构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问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融资扮演着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的角色;集中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转变为如何防止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剥夺,融资则更多地成为控制股东谋取私有收益的一种手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制股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是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前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后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 ,如股东的“最终控制权变异”、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不监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威胁到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法律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完善公司会计控制机制,有效地监督经营者,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对公司管理规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在公司治理基础上完善会计控制机制谈几点看法。一、确立科学的会计控制观,建立有效的会计控制组织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制度。公司会计控制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投资者对经营者进行监控,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监督,促使经营者获取好的经营业绩。二是经营者对公司财务人员和财务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实现管理绩效目标。在一个公司,如果内部人获取了会计控制大权,就可能出现危害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机制所要解决的是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造成的“代理人问题”。西方国家在公司实践中发展了一些保障所有者利益、减少股东由于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而蒙受损失的治理机制。主要的有公司收购与征求委托书制度等。其中,征求委托书制度使得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利益多元化的股东之间的博弈而更有效率、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方面政企不分,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部分厂长(经理)对企业拥有高度的控制权,即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前者是经营者缺位问题,是计划经济的痼疾;后者是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解决“内部人控制” 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原来主要被用来研究东欧和苏联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其含义是指,企业厂长(经理)(通常与职工共谋)获取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的部分。“内部人控制”有所谓的“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之分。“法律上”的“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跨越式、和谐、科学的发展.最新研究认为:特别对待公司制度得到实施的可能性越高,小股东保护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演变为加剧控股股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侵占之手”行为.文章通过对控股股东侵占与公司治理制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强化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经营效率,进而改善股东保护的水平,最终达到较大程度上增加资本市场服务的能力.总之,控股股东侵占尤其是特别对待公司制度之下的,利用停牌接管来操纵盈余实施阻碍了公司治理的提高,突出政府监管职能等则是小股东保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淑芳 《学术界》2007,(1):146-150
公司融资结构的变动决定着公司的控制权在股东和债权人间的分配,决定着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经营者约束和激励的强度,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激励效应、信息传递效应、控制效应;并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以及代理权竞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争论及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产权结构、对经营者的激励、制约和任免、债务约束等方而,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并评价了“产权改革核心论”和“公平竞争市场论”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治理结构改革的主张,指出应首先解决好国企的退出问题,然后再对‘剩下的国企,分门别类研究其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南京市若干家国有大型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就国有企业目前存在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诸如公司股权多元化问题,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市场化选择问题,劳动用工的市场化问题,规范政府行为问题,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化问题等,进行了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和思考。以期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寻求制度层面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论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与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间权利、利益和责任的相互制衡 ,即通过对恰当契约安排的选择来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实质上要解决的是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中国企业的代理问题 ,即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结构选择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规范的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起来,并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严格说来,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在资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起既能保障投资者利益、又能适应市场经济快节奏运作和提高决策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就此作一番探讨,以期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在出资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因此,这种制度的核心就是使得经营者能够按照出资者…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债转股工作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债转股虽然一次性地减少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但并未消除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的形成机制。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股东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债转股后对企业的约束可能被弱化。债转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国有企业改造成“四有”经济主体,改变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行状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调整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建立起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因此,确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制度性反思。一、传统企业制度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1、计划者层层控制的委托代理结构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形成以后,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全民,不可能直接去管理国有资产,只…  相似文献   

17.
有效公司治理是有国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完善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本质的内在特征。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为国有企业改革规范了内容与边界,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为国有企业改革揭示了方法与途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深化改革的路径包括:基于国有企业类别差异权变推进混合所有制;遏制垄断、破除垄断,推进国有企业运营市场化;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资运营平台化;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经理报酬机制市场化;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实现外部治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论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债转股作为银企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而应着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债转股为契机,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治理的参与以及国有股权的最终退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构造以机构股东和法人持股为特征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问题,表现在:一是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二是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益状况。因此必须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包括完善市场机制,为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解决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敏 《理论界》2002,(6):35-36
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委托代理而产生的公司股东(投资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控制权配置、监督权落实及利益分配的制衡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更广泛的委托代理而产生的公司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责、权、利的分配与协调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既包括公司本身的行为,也包括外部市场监管行为,其本质是公司与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一种合约关系。这里的相关利益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高级管理人员、企业职工、政府、顾客、供应商及社会公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