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理论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实质上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二是从以发展“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主体”为中心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理论在80年代初形成,现已成为世纪转换之际最重要的命题和各国尤其是重大国际会议关注的焦点。同时,亦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范畴,并上升到全人类迈向周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而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推行。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 ,注重制度的创新和精神战线的整合 ,抑制并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经济能力和效率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自身基本需要和资源的内生自发发展 ,社会生活全面综合的整体发展 ,最终达到以人为目的的真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今天 ,怎样评价近 2 0年来小城镇的价值和意义 ,怎样看待小城镇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怎样科学规划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是各地政府部门正在思考 ,学术界存有争议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2 0世纪80年代小城镇的崛起 ,发端于苏南地区 ,而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 ,又以苏南地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 ,本文主要以苏南小城镇为对象 ,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的深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确有“肤浅”发展问题,中国需要进入深度发展时期。深度发展,是一种真实、全面而持久的发展。深度发展不是见物不见人的单纯经济增长,不是急功近利的财富聚集,不是扩大差距的区域分化,更不是一时繁荣的包装和显示。深度发展是经济能力、经济效率的发展,是经济制度、经济秩序的发展,是以人为目的的全面社会发展,是社会内在自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东 《学术界》2012,(2):5-15,282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事件和2008年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两件具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兴起导致了国际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此消彼长变化。在这十年间,由于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后事务,又因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衰退的困扰而疲惫不堪;欧洲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又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而此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国的崛起,使国际政治、经济态势朝着有利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方向发展。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态势的演变,意味着未来中国仍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而如何把握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发展的机遇和选择中国发展的国际战略,又如何与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覃志峰 《理论界》2009,(11):14-17
发展理论需要中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的发展理论将丰富和推动世界发展理论的发展。中国发展理论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它客观审视中国发展历程,正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发展理论精华和经验,指导中国人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出一条非西方化、非资本主义化、非前苏联东欧化的发展道路,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别样的发展道路,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而成为世界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之时,国际社会中"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选择与庄严承诺。而邓小平时代观就是中国和平发展之路的理论基础,并为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指明了基本思路,可以说邓小平时代观开创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与政治文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虹 《学术论坛》2005,2(4):40-43
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行政体制)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的一条主脉络。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政治建设、政治变革中均以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不适应而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文明是核心,而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则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先导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而对西部农村文化产业的乐观估计,产值只占GDP的2%。多数单位实行文化产业化,少数核心领域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垄断经营。促进城市大学生向农村文化产业合理流动。开发规范有序的农村文化市场,扶持和发展农村文化支柱产业,形成支柱产业群。保持农村文化产业强劲的动态发展态势。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组建综合文化产业集团,进行创业和再创业。从五个方面强化文化产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陈华 《文史哲》2005,(3):81-85
日本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法书的传入有相当直接的渊源关系。盛唐时,王羲之等的法帖传入日本,受此影响,日本书法开始确立,及至日本奈良时期,全面模仿唐朝,崇拜晋唐的书体在日本盛行。王羲之等的书体由那些来唐朝学习的遣唐使带回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有最澄、空海、橘逸势等。晚唐以后,追随和模仿中国的倾向衰弱下来,与此同时,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萌出了新芽。南宋时候的日本书法界,宋朝的书体开始向以王羲之书体为基础的唐朝书体挑战了。明清以来,中国众多书法家的法帖流入日本,使得日本书法界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嘉兴项氏以鉴藏而著名,董其昌在书坛有卓越的成就。董其昌在年少学书的关键时刻进入项家,得见项氏家藏法书真迹,眼界得以大开,从而对书法的认识也为之大变。项氏法书鉴藏是董其昌在书法艺术方面得以成功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郗吉堂 《河北学刊》2004,24(3):192-194
黄绮卓越的书法艺术表现在,他把千余年来被禁锢于冰冷线条中的书法之象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的自由审美精神的显现形式。其书法形象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意象造型,即在形象思维作用下激活汉字中象的意味,实现审美。黄绮书法对形式要求特别强烈,其书法的结构性线条实现了线与象的统一,使对书法的审美自觉地集中于书法形式自身。由于形式承载着巨大的审美信息,黄绮书法极重视形式感因素的对立统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既各有明显特征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使审美书法获得了最充分的审美品格,也使审美书法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论两汉辞赋与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克昌 《文史哲》2002,(5):46-52
两汉辞赋和书法 ,都与小学 (文字学 )息息相关。两汉的主要辞赋家和书法家 ,都精通小学 ,大都有小学著作 ,也都极富才学。两汉的辞赋和书法 ,既为人所轻视 ,又同时为人所喜爱 ,所以得以蓬蓬勃勃地发展。武宣之世 ,是辞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灵帝之时 ,辞赋及书法同时攀上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敦煌书法源远流长,书写者来自僧侣、清信士等多个阶层.许多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受其启发.数量庞大的敦煌写本因其时代连续、书体丰富而具有极大的书法价值.对于中国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研究而言,具有考古意义的敦煌出土书法作品无疑是无比丰富的宝藏.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敦煌书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敦煌文献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并以敦煌南朝写本书法为例初步构建了敦煌书法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与唐代书法家的广泛交游及对书艺的探讨,对其诗学观和诗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杜甫对书法艺术的借鉴,体现出他诗歌创作上“转益多思”、“集大成”的精神与开阔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7,(6):54-59
《玉堂禁经》为唐代书论大家张怀瓘的重要理论著作,篇幅相对简短、文字精练却语意深刻,以书学法度为立足点,从总体上对书法学习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法则,围绕着关于学书的阶段、任务、工具和具体技巧方法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系列解决的办法,既论述了具体方法又强调了善用方法的重要性,客观上蕴含着一个关于书学的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方法论,对于学书者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构成有:首要条件论、关键性技法论、总括论。《玉堂禁经》以唐书"尚法"的时代特征为指向,对方法论的思想来源、具体内容、功能效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究,在书学实践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新中国邮票中的书法现象探讨了中国邮票的某些特点。文章分析了书法现象在新中国邮票中的分布和含书法内容的邮票及对书法的不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期之后,随着书画消费的逐渐盛行,书画家的书画应酬渐至频繁。董其昌通过婉拒、拖延、旧作以应、印制专门名帖、选择字体等策略,以及雇人代笔等方式以应时需,亦激发了书画伪作现象丛生。书画应酬虽然会影响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内容,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董其昌书画作品的保值、增值空间和可获利性也得到不断提升,代笔创作这种新型书画商业模式形成,书画代笔者群体增多,书画逐渐具备“炫耀性商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对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一种艺术再现。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不仅在于其点画美、结体美、章法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美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追求书法创作的意蕴美,必须在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抒情达性中得以升华。同时,书法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文理想的弘扬,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