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是怎么提出来的?它包括什么内容?在使用过程中其含义发生过什么变化?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术语作些考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们从未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们用“现代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术语来称呼自己的哲学。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的是普列汉诺夫。他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1891年,他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的论文中,就使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  相似文献   

2.
郑要 《学术探索》2023,(11):1-6
“术语的革命”是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对马克思所用方法的高度凝练,他独创性地将“术语的革命”界定为一种“整体的方法论”,这一总结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知识谱系中概念、范畴和体系的颠覆性重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术语的革命”为思考“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命题提供了话语逻辑、范式革新与理论空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场域中,由标识性概念串联起了“术语的革命”的中国历史进程,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建构中,生发出新的理论意涵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虽仍被使用,但却是一个越来越混乱的概念。因此,回答“浪漫主义是什么”并不比回答“美是什么”轻松多少。当年歌德与席勒提出“浪漫主义”这一术语的时候,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即它所指的是一种与“古典主义”相区别的东西。1830年,歌德在一次...  相似文献   

4.
“了”,在现代汉语中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边作语助词,表示行为过程已经完成,有时是时态助词,有时是语气词。如:“天亮了”,“他走了”,“他到了好久了”。有时它只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如:“天快下雨了”,“他马上就来了。”有时它表示祈使的语气,如:“你可以走了”,“你就别操心了”。有时它又表示感叹的语气:如:“糟了!”“太棒了!”“好极了!” “了”字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作语助词的。现代汉语的语助词“了”,也是从古代汉  相似文献   

5.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里说说它的来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就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关于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规律是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在那里只是阐述了这一规律的思想内容,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科学术语。 马克思也没有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一  相似文献   

6.
<正>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个术语起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在这一著作中陈氏首创“致动用”和“意动用”之说,并且对它们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此书在讲“本用活用问题”时说:“人于物得变易之、或造成之,于是乎别生一种之他动,如‘天下遂从而君之’之‘君’字,是为致动用。”又说句类活用表示“认之为”之意者谓之意动用,如韩愈文中“诸侯用夷礼则夷之”中第二“夷”字、“彼白而我白之”中第二“白”字皆为意动用。嗣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改称为“使动式”和“意动式”,再往后杨树达先生在《高等国文法》中又改称为“致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到  相似文献   

7.
在研讨邓小平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时,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议论:邓小平同志无疑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可未必是一位理论家。因为他的理论“没有使用专门的哲学术语,”他的著作“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说“转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语”是传统训诂学常用术语之一,始见于西汉扬雄之《方言》。其后,历代学者虽沿用这一术语,然所指多有差异;同时,还出现“语转”、“语之转”、“声转”、“声之转”、“一声之转”、“语声转”等纷杂称谓。这些都使人感到窒碍重重。从传统训诂的实际出发,研究转语这一术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演化情况以及它与一些相近术语的不同,进而赋予它在科学的训诂术语体系中规范的涵义与用法,是十分必要的。一“转语”在扬雄《方言》中凡四见: 庸谓之倯,转语也(卷三)。(口阑)哰、謰(讠娄),拏也。……南楚曰謰(讠娄),或谓之支註,或谓之詀謕,转语也(卷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帝国主义理论主要有两种范式霍布森—列宁范式和熊彼特范式。前者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后者坚持帝国主义自古有之,与资本主义没有必然关系。沃勒斯坦在批评上述两种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范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恒量,它表现为“非正式帝国”和“殖民主义”的轮替。沃勒斯坦将帝国主义定义为强国对弱国的活动,即中心对边缘的活动。在经济上,帝国主义表现为中心和边缘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关系;在政治上,它表现为中心通过强大的政治力量捍卫既存的国际劳动分工。沃勒斯坦的帝国主义范式实际上是霍布森—列宁范式的一种变体,因为他在承认“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的同时接受了布罗代尔的资本主义具有垄断性的观点,从而将帝国主义由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引申为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规律”是个传统概念,早已广为人知。它的文字表述不仅理论界的意见基本一致,而且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随着经济学进入系统科学阶段,“经济机制”一词不断出现在经济学著作中,它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经济规律”。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下去,前者有没有可能代替后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不是一样?尤其是当案首正有经济学论著需动手写作,在书中又不可避免地会频繁出现这两个术语时,著者该怎样准确而贴切地使用它们;或者作为读者,又如何仔细地辨识这一对概念,不至于紊乱自己的思绪而妨碍  相似文献   

11.
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80年代,“治理”的概念以毫无章法的形式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它不仅没有愈使用愈清晰,反而成了一个含义广泛、无所不包的术语,有时与“政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有时与“世界秩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国际金融机构也在继续使用这一术语,用来为它们向一些国家──被认为是不能正确管理所获贷款的那些国家──强加政治条件的行为辩护。于是,治理一词便加上了一个修饰词,成了“有效的”治理。这样一种含义混乱的概念值得从国内政治学向国际关系社会学、从英国或美国向法国引进吗?我们认为,只要参照几年前把它置于显…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词源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词源研究的进展,呈现出一种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由先秦两汉的“声训”范式,发展为中、近古的“右文”范式,又演进为清代的“语转”范式,至清末近代成系统的词源学。而这一进程的逻辑,正是由早期单字(词)间的同源系联,演进为字族的群体系联,继而又突破汉字形体的拘牵,使语源探求由厕身于训诂而蔚为独立之“大国”,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之“尖端科学”  相似文献   

13.
浅析库恩范式的方法论功能蒋新苗注意流行概念和时髦用语的人会发现,当代著名的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反思科学史过程中独创的“范式”一词非常走俏。从纯科学领域到日常思维、言谈和一般性宣传,不时可以见到库恩的这一术语。为什么库恩从科学史中引出的“范式”在其它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范式,实际上主要经历了“西化”、“苏联模式”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种范式转变.这三种实践范式既有时间上的先后性,又有交叉性,在具体的实施内容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现代化实践范式是中国现代化在历经“西化”、苏联模式化等各种实践范式之后的必然转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一些论著介绍了东汉时大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是,对众所周知的张衡创制的“浑天仪”究竟指的是哪一种仪器,至今却有不同说法。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浑天仪”这个天文仪器的术语,首先是张衡使用的。它来源于“浑天说”的天文理  相似文献   

16.
使用汉语言的人,当他面对某一对象物,心里有所激动,产生了某种带着愉悦性或震颤性的心理意向而又难以言说的感受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慨叹,其间,大概是使用“美”的频率为最高,诸如“美!”、“真美”、“美极了!”和“美得不能再美了!”等等。 此时使用的“美”字,其含义是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说清楚的。说它包含着“真”,却又不仅仅是“真”;说它含孕着“善”,却又不仅仅限于“善”。往往,因说话人的语境不同而又使同一句慨叹的含义大有区别。在这里作策略性的处理,倒有点象园林工人说“杂草”这一概念一样。“杂草”并不是指某种特定的固定的草类,而是指园林工人不愿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文坛上,海明威永远都是一颗不容忽视的巨星。他那以“冰山原则”为核心的创作风格,以“硬汉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反映的作品主题乃至狂傲、暴躁如雄狮般的海明威本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和批评家们,“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式英雄人物”已成了文学术语。本文旨在探究“海明威风格”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海明威风格”,首先是指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洗炼之美,开创了新闻体小说的先河。一部小说,当它的语言、性格塑造、情节设计令人感到洁净和精纯时,它就达到了洗炼之境。海明威的小说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里,…  相似文献   

18.
宫玉宽 《河北学刊》2002,22(3):6-10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他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过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生产关系概念的含义体现在相应的术语中。第一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等术语中;第二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私有制”等术语中;第三阶段,体现在“交往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等术语中;第四阶段,生产关系概念形成,并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的副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类,有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本文拟就古汉语副词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 古代汉语副词的虚实问题。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把副词(他称为“状字”)归入实词。后来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都把副词归入虚词。但是,又有的称为“半实半虚的词”,因为它“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份,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近的一方  相似文献   

20.
“气”这一概念是古代文论中经常使用的术语之一。它是从古老的哲学概念中借用、演化而来的。到了建安时代的曹丕以后,才正式成为美学上的术语,被凝定成为文论概念。 我们知道,气除了它的普通意思以外,在建安以前,很早就被不少思想家和哲学家做为一个特殊的概念和范畴来使用。“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管子、荀子;下至汉代的王充、董仲舒,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对“气”作不同的解释。但总的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把“气”看成是构成一切物质基础的物质元素,这在先秦和两汉的典籍中是屡见不鲜的。先秦时期,《周易·系辞》说:“精气为物。”《管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