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赵晓芬 《理论界》2006,39(11):26-29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的一项理论成果,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主要表现为: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本质要求;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泉民 《江淮论坛》2007,6(4):10-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科学技术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文东 《学术界》2005,3(4):44-5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而且将它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在当代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所必经的发展阶段和重要基础,其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发展和运用。其内容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于推进 2 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旨在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努力推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海选”源于吉林省梨树县,后被国家立法所认可,现已作为选举的模式推向全国广大农村。从“海选”的实践中分析“海选”,看其利弊,利大于弊,利是主流。发展和完善“海选”,既要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也要在实践中除弊兴利。只要在“海选”的实践中坚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其弊必将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的一种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型文明形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加强制度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5.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我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吴军  陈亚丹 《云梦学刊》2013,(6):129-132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文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的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