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4月29日报道:美国小说家W·R·伯内特于4月25日在美国逝世,终年82岁。W·R·伯内特1899年生。他写的两部小说《小独裁者》和《当城市沉睡的时候》使他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的,发表在《祸不单行》丛书中。他是一名写侦探小说的“古典作家”,同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写的其他小说还有:《铁人》、《伶俐棕色的狐狸》、《广阔世界》和《有来才有往》等等。伯内特在去世前完成的第35部小说《再见,芝加哥》,最近在美国出版,并迅即为《祸不单行》丛书所采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女人》是日本白桦派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 ,即在文坛引起轰动 ,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崛起的一座人众仰望的奇峰”。  这是一部杰出的心理小说 ,作者的目光始终对准主人公叶子的内心世界 ,对其心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剖析 ,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成为小说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一个女人》的心理描写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俄国心理描写大师托尔斯泰的影响。有岛是在 190 3年开始接触托翁作品的 ,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宏达恣肆的创作天才深表叹赏。 190 7年 ,有岛读完《安娜·卡…  相似文献   

3.
绮尔维丝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家和作家爱米尔·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史》第七部——《小酒店》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复杂而鲜明个性的劳动妇女形象。其性格有两重性:一方面,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爱情生活的幸福有着强烈的追求;另一方面,她勤劳、善良、美丽,具有劳动人民的美德。她是一位富于理想却又软弱无力的悲剧性格的女性,也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巴黎普隆出版社出版了祛国作家爱弥尔·左拉的遗作《调查札记》(Carnetsd'enquetes),这本书是作为该社《人世》(Terre Humaine)丛书中的一辑由左拉著作研究专家亨利·密特朗转授整理之后发表的,标题也是由密特朗教授命名,出版时使用了“未曾出版过的一部法国民族志”这一副标题。《调查札记》是一部有692页篇幅另加32页照片的巨著,卷首有《人世》丛书主编让·马洛里写的介绍和本书主编亨利·密特朗写的序言。《调查札记》是一部意外发现的著作,这表明左拉不仅是小说家,同时也是民族志学者。为了写出《卢贡-马卡尔家传》这部大型  相似文献   

5.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王占峰《儿子和情人》(以下简称《儿是D·H·劳伦斯小说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小说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那蕴含哲理的诗般语言,熨贴入微的心理描写,震撼心旌的激情,更在于作者...  相似文献   

6.
迎年来国外百计多作冢认为传统的现买主义创作方法已不能描绘当前的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的思想活动,他们提出了新的创作方法的理论,并且应用在他们所写的作品中;而老一代现实主义作家对这些创新不以为然;批评家对这个论争,也发表了意见。1977年出版了两个文集,汇集了这些作家和批评家的论文:一本是英国小说家兼批评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雷所编的选集《今日小说》;另一本是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其所编的《现代英国小说:读者、作家与作品》。本文发表于《文汇》杂志1977年7月号,对以上两个选集的内容及当前的讨论作了评介。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论霍桑《红字》中的美与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社科纵横》2002,17(6):61-62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拉萨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通过主人公的善与美 ,批判了清教徒的丑与恶 ,鞭挞了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相似文献   

8.
1991年11月,在墨西哥莫雷利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小说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小说家、评论家讨论了“小说的危机”。墨西哥作家埃尔南·拉腊教授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他说:“小说的技巧已经掘尽,主题已经写绝,等待小说家们的将只是前人留下的残羹剩饭。”①中国新时期的小说家们显然也面临着这种危机。小说如何摆脱困境?一大批中青年小说家为此作了种种努力,其中大大地热闹过一回,卓有成效的探索就是进行了小说叙述方法的变革。我们先看看苏童发表在《收获》(1992年第6期)上的小说《园艺》。这篇小说与其说是叙述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名妓》(原名《乌姆劳·江·阿达》)是著名乌尔都语小说家米尔扎·鲁斯瓦发表于1899年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一问世,就震撼了印度文坛,博得了广泛的称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印巴分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还分别把它改编拍摄成电影。与此同时,《名妓》又被译成英、俄、日、中等多种外国语,远播海外。  相似文献   

10.
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玛丽·麦卡锡的《向导》和我国作家孔捷生的《北京马拉松》①中有若干可识别的神话原形。同样的神话原型同时出现在这三位国别、时代迥异的作家的作品中实在令人惊异。按照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的说法,“原型是对于人类或至少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象征。”②“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某些象征,诸如天父、地母、光、血、上下、轮轴等,反反复复地重现在许多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得非常远的文化中,在它们中间不可能有任何历史的影响和因果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并无联系的重…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墨西哥人》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无论在思想上或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献身祖国革命事业的墨西哥青年——菲力帕·利威拉的形象。这位流落在美国的墨西哥青年,年龄还不满十八岁,个子也不太高。“他的咀上不带一丝笑  相似文献   

12.
吴杨 《社科纵横》2007,22(1):158-159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有意识地创作了"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但她笔下的四个主人公及书中的象征意义却在作家无意识中走进了古典文学的人物类型模式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黑胆汁质,与构成宇宙的四大元素土、空气、火和水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明"玛纳瓦卡系列"小说的经典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系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西蒙是荣获该奖的第12位法国作家.瑞典文学院表彰他"在描写人类的生活状况中将诗人与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与他对时间的深刻理解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西蒙获奖的消息使法国文学界感到震惊,因为过去评论界一贯推崇罗伯·格里耶和娜塔莉·萨罗特为法国新小说的先驱者.如今,法国文学界对西蒙也刮目相待了.《费加罗报》载文甚至将他捧为"新小说之父".西蒙的早期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手法.六十年代是西蒙小说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年代,他的作品逐渐形成非常独特的文学语言和新的形式.美国《当代小说评论》杂志1985年(第5卷)第1期曾为西蒙出版专集(当时西蒙尚未获奖),刊登了16篇有关他的文章,其中有他的讲演、谈话以及对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的评论.我们在这里选译3篇,以飨读者.关于西蒙的简历请参看本刊1986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4.
威廉·叶芝由于他那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而获得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于1929年获奖,主要决定于他的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小说日益被公认为当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萨缪埃尔·贝凯特由于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于1969年获奖。这3位作家以及其他4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出现在我们去年出版的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最多的作家名单上。引文的多寡,在衡量科学工作的影响时,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诺  相似文献   

15.
星新一(1926~)作为风格独特的微型小说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多为“千字文”,风格明快新奇而又犀利深刻。至1983年10月止,他所发表的微型小说篇数,已经突破千篇大关,可谓“世界之最”。当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并非毛凤鳞角。古代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代俄国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近代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与《我与我的房子》比较研究李莹,赵越婴《我与我的房子》是加拿大作家辛克莱·罗斯描绘西部草原小镇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反映了小镇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小镇人的孤独。而萧红的《呼兰河传》则通过为呼兰镇作传也同样反映了小镇人孤寂生活这一相同的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后现代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序言60年代以来,西欧文学理论表现出来的一个突出的新现象,就是越来越关注和思考有关“终结”和“开始”的问题。弗兰克·克莫德的《终结意识》(1966)和爱德华·赛德的《开始》固然是终结意识和开始意识的分水岭,然而不难发现,哈罗德·布卢姆的“担心理论”或雅克·德里达的解体理论事实上也是以这种思想为根据的。作家也不例外。罗伯特·库弗的短篇小说《开始》或约翰·巴思的两篇随笔《枯萎的文学》和《复苏的文学》,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意识的变化——作家对于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的认识。很明显,这种意识的根源就在于作家对一些现象感到不安,这就是他们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痛感自己无法赋予语言、现实、历史等领域的不确定性以任何有意义的结构和秩序。一方面,这种不安感主要来自作家对于教条的和僵化的权威,以及对于习惯的和占统治地位的文  相似文献   

18.
<正> 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曾说:“我将我的创作追求和理论观点归结为16个字,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中国乡土小说选·序》)本文试从这16个字、四个基本观点,为绍棠的乡土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理论建树画出一个轮廓,以便进一步作深入的研讨。一曰中国气派。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就曾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王文龙 《社科纵横》2011,26(5):82-85
缠绵爱情历来是文学吟唱的主调。在东干文学创作中,爱情悲剧小说佳篇迭出。本文通过对小说《三娃儿与莎燕》和《莎尼娅》的文本细读,着眼于作家及文本,挖掘在这两篇辛酸悲恸的爱情故事中,男主人公"延宕"的性格、封建礼教以及作家个体的民族情怀合力酝酿了他们爱情、婚姻的悲剧。表层的悲剧故事,折射出东干族的民族心理,以及这个民族的孤独气质。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间,以《爱丽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路易斯·卡洛尔笔名闻名的英国童话作家、数学家查尔斯·道奇森(1832—1898),写过一部逻辑教科书《符号逻辑》(SymbolicLogic)。这部书共分两部分,其第二部分写于卡洛尔逝世的1898年。但这部分的文稿没有发表过即佚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