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年前,爱利克·斯多克斯令人信服地指出:用对十九世纪晚期殖民扩张所作的严谨的历史研究,去检验经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本文旨在发挥这一观点,使之适用于其余有关帝国主义的经典理论。熊彼特所著《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一书的主要观点是:只是由于一些国家还残存着君主和贵族的统治,才使二十世纪早期资本帝国主义成为可能。一些非常重要的资本主义利益会从侵略政策中得到满足,正是这些政策在1914年使世界卷入了战争,  相似文献   

2.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沈阳航空学院王秀华,李莹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外,还进行了大规模移民侵略,其目的是想把东北变为“纯粹日本”,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国策,也是向中国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给东北...  相似文献   

3.
"新帝国主义"或"新帝国"论被视为一种应对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政治思潮,是全球化加快推进、世界格局剧烈变动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演变的新形式和新阶段。它将当今世界各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并把"失败国家"看做最大的威胁;宣扬美国的强势地位,主张美国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认为传统的手段难以阻止新的威胁,主张采用"新帝国主义"手段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主张采取"双重标准",实施"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战略。"霸权稳定论"和"民主和平论"是其两个理论基点。"新帝国主义"不仅适应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需要,而且为冷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控制和盘剥广大第三世界、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符号学的命名问题一直未能获得解决,就是说,究竟使用sémiotique这个词,还是使用sémiologie(或者séméiologie)这个词,这两者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着。最近,这一争论,采取了从表面上看来是从历史上和地理上进行分析的性质,然而在实质上,这种争论是属于理论性的。按照托马斯·A.谢拜奥克看来,符号学基本上是美国的东西,它扎根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1839—1914)和查尔斯·威廉·莫里斯两人的著作中。而欧洲的符号学(sémiologie)则是以路易·特罗勒·耶姆斯列夫和他所继承的费迪南·德·索绪尔为后  相似文献   

5.
由W.W.诺登公司和企鹅书局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出版的《发展经济学》一书,是美国著名学者马尔科姆·吉里斯(杜克大学经济系政治学研究所)、德怀特·H.珀金斯、米格尔·罗梅、唐拉德·R.斯诺德格拉斯(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在发展经济学领域研究了近70年的结果.在此期间他们有四分之一世纪时间在发展中国家从事发展问  相似文献   

6.
“依附论”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和拉丁美洲最初出现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涉及现代帝国主义理论、不发达根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潮后来发展到其他地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很大注意和不少争论。“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学术界对这派思潮的观点有过一些介绍,例如:《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3期刊载阿明的《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2期刊载阿明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1981年第10期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等文,以及《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第1期高话所著《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思潮概述》。但是对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论战介绍不多。这里我们选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詹姆士·M.赛弗对“依附论”学派(文中称之为“每月评论派”)的一篇论战文章,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伟东 《唐都学刊》2004,20(6):149-151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指导当代美国外交实践的两种理论.自20世纪初叶伍德罗·威尔逊和西奥多·罗斯福将这两种理论应用于外交领域以来,当代历届美国政府无不是以这两种理论作为外交实践的指导思想,而美国的国家利益则是美国外交不断游离于这两者之间的根源所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力仍将存在并将继续引导美国的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8.
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路·冯·贝塔朗菲的观点,系统论(SystemsApproach)包括普通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等.普通系统论(General Systems Theory)是现代科学方法论流派之一,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目前在国外颇为流行.路·冯·贝塔朗菲是普通系统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籍奥地利,生物学家,晚年在加拿大和美国教书和从事科研工作,他大力研究和积极提倡普通系统论,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论著.本文反映了美国研究普通系统论的一些主要观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了一封题为《论满洲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给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见《六大以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是东北抗联史和东北地方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二六”指示信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基本内容、它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影响的分析,谈谈对这一文件的认识,以期对东北地方党史和东北抗联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即侵占我东北全境。翌年三月,日本侵略者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炮制了满洲伪国,把东北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我东北广大人民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10.
一篇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哈佛大学同行雷切尔·麦克利里(RachelMccleary)共同完成的新论文探究了宗教信仰和仪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肯定,这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讨论这一话题。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系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因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诸如“婚姻是否在经济上有效”,“吸毒是否是理性的”,“夫妇如何决定生育多少个孩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享有盛誉。尽管经济学家大多将宗教搁置一边,但其他学会的学者却毫不迟疑地提供关于宗教和财富的思想。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  相似文献   

11.
一70年代后半期,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后帝国主义”(Postimperialism)的理论。其代表人物R.斯克拉和D.贝克认为,“后帝国主义是一种关于国际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观点”。60年代中期,斯克拉应邀在赞比亚大学任教。他在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中发现:跨国公司与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民族资本和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前者并不具有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布哈林为捍卫、解释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首先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写的著作在他的创作遗产中占重要位置。他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作出显著的贡献·例如在《帝国主义和资本积累》(1924年)一书中,他以通俗巧妙的笔触批判分析了卢森堡有关这一问题的全部观点.这一批判在论证20年代中期所作关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际形势处于动荡之中。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表现出来的冒险性,给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带来了紧张的气氛。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加紧扩张,增强海空力量,寻求和建立新的军事基地,不断炫耀武力,将使太平洋成为一个新的风暴地区。苏联向太平洋的扩张苏联把在太平洋的扩张,作为它控制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推行的是进攻性的扩张政策,它的意图一是企图把迄今为止在太平洋地区保持雄厚军事势力的美国排挤出去;二是加强对太平洋地区国家的遏制,迫使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屈服;三是控制从远东基地到印度洋的海上通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苏联在太平洋地区采取的策略是:  相似文献   

14.
在瑞士,把中国学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主修课程来讲授的高等学校只有一所苏黎世大学,但是日内瓦的高等学校却把汉语当作选修课进行讲授.这门课程是1947年由爱德华·霍斯特·冯·查尔讷(Eduard Horst von Tscharner)负责建立起来的,它隶属于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专业",1968年又有日本学课程列入该专业,1975年又设置了朝鲜学课程(尚未设主持讲座的教师职位),这三门课  相似文献   

15.
1977年,美国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瓦西里·列昂节夫的著作:《世界经济的未来》(全书106页,附图表75幅).这本书是受联合国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的报告.这项研究由瓦西里·列昂节夫领导,目的在探索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书中使用投入产出分析,就是由列昂节夫最先研究出来的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这个研究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  相似文献   

16.
1979年2月8日美国《纽约评论》刊载的这篇书评,评介德国学者沃纳·松巴特的《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一书.这本书作于本世纪初,后来由帕特里夏·M·霍金和C·T·赫斯本兹译成英文.全书共187页,由M·E·夏普出版社出版.书评除介绍松巴特对于为什么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主义的力量却十分弱小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并进一步分析和评论美国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历史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 :有关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问题 ,美国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看法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扩张政策的起源上。以朱丽尔斯·普拉特为代表的正统史学家鼓吹“天定命运” ,强调对外扩张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否认商业利益动机是导致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原因。以W .W .威廉斯、沃尔特·拉夫伯为代表的新左派史学家认为 ,经济利益是导致海外扩张的决定因素 ,美国商界在政府制订海外扩张计划时推波助澜 ,美西战争是美国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第三派观点以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为代表 ,刻意要揭示 19世纪末美国人存在的心理危机 ,认为美国人的扩张心态受心理危机影响 ,强调美国社会存在特有的非理性活动传统以及民族情感的内在动力作用。文章指出 ,这些观点为研究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的形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举办的体育社会学研讨会于1991年6月26日至29日在苏联塔林召开。来自16个国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主题是:体育的社会变化与社会进程。全体会上听取报告4篇,还有三个专题报告会。会议主席分别由美国的玛丽亚·阿利森、苏联的迈特·阿尔维斯托和芬兰的卡列维·奥林担任。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出版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杂志第6卷第1期(1992年秋出版)报道,由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的约翰·迪金斯、罗马大学的弗朗科·弗拉洛蒂、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的阿瑟·J.维迪奇和内华达大学公共管理执行主任雷克·蒂尔曼组成的一个专门筹委会最近宣布,“国际索尔斯坦·凡勃伦协会”将于1993年12月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成立并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成立该协会的目的是:1、按照凡勃伦  相似文献   

20.
福利国家经济学: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福利国家尽管“福利国家”这一术语使用得非常广泛 ,但在概念上始终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如同许多其他著作一样 ,《福利国家经济学》这本书将这一术语视为描述以下三种社会活动的简要概括 :收入转移、促进健康和医疗、教育。在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的多重目标中 (在第一章 2 2节作了详细的讨论 ) ,有两个目的很突出 ,即福利国家的存在是为了 :·救助贫困和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 ,即“罗宾汉功能”(RobinHood’sfunction ,罗宾汉系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译者注 ) ;·提供保险并为生命周期提供再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