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哲学界不少人士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此种解读已经陷入困境。本文指出这里的所谓“困境”是某些解读者由于脱离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意去解读而强加给它的,同时,也使这些解读者自身在学理上陷入困境。困境之一是迷失于“语义丛林”,借用语的混乱而曲解具有明确规定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困境之二是借助“文本横出”,即把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语境中撰写的著作同质地对待,任意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作,以“实践人本主义”理解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从两头批判“实践唯物主义”;困境之三是“对话失语”,在倡导和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西方现代哲学对话的过程中,逐步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话语,特别是使之脱离“新唯物主义”的规定性;困境之四是陷入“经院争议”,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罔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现实性,在思维甚至语言范围内争论、辨议。本文认为只要真正尊重文本、立足实践、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本质和明晰话语,那么,我们就可以摆脱人为“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1、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扬弃与超越,标志着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诞生. 当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不是与旧唯物主义绝对对立的,因为与对待其它哲学形态一样,马克思没有也决不会对旧唯物主义采取简单的否定和抛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立足于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活动,从总体上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特征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对唯心主义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实现了超越的崭新的哲学,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纲领。恩格斯把这个提纲看作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我们认为,所谓新世界观,实际上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突出强调了“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5,(12)
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马克思逐步地超越了一切旧哲学,进而开创出新哲学,即可以称为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这里的"新",首先指的就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即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改造世界"的精神实质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一表现形式本身存在着内部结构,有外层与内层之分,即可以划分为外层表现形式和内层表现形式。就前者而言,新唯物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的外层表现形式着眼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对独立状态,分别从新的本体论、新的方法论、新的世界观等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了何为新唯物主义;就后者而言,新唯物主义及其精神实质的内层表现形式着眼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对融合状态,分别从作为有机统一体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有机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有机统一体的历史唯物主义等三个基本方面,揭示了作为一整块刚出现的新唯物主义有机体及其精神实质。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马克思的思想整体。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有三种提法: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三种解读.王玉樑和刘福森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头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头批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坚持者,本文为实践唯物主义再次正名,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评论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陷,探讨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实践唯物主义的无理,并分析了王、刘两人在批评实践唯物主义时各自论据的逻辑矛盾.强调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实践论前后相续、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引发了一种现象学存在论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为基础的"此在的现象学"和"此在的解释学"。此在的分析本质上是对人的存在(作为文化此在)的整体文化结构的分析,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完全可以解读为以人的实践生存活动为基础的"文化现象学"和"文化解释学"。它是一种新的文化哲学形态。这种文化哲学提供了不同于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化观——一种以人的生存筹划活动为基础的具有历史"实践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超越了新康德主义对文化的纯粹理性观点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模式,将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人的生存实践联系起来,关注了文化的时间性、历史性和现实生活根源。不足之处在于,海德格尔缺乏对现代科技文化的现实性的科学分析,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海德格尔"批判"多于"建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它将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辐射于人与世界全面性关系的每一个方面,而不仅止于社会历史领域或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方面.解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不应遗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相反还应将它视作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逻辑的重要结点,以及理解人与世界的全面与总体性关系的逻辑起点.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一种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因而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与历史性的自然观.实践的、社会的与历史的等概念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运思中,是圆融与互通的.  相似文献   

10.
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超越的真实意义 ,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 ,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意义既不在于以辩证的唯物主义超越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也不是以“实践本体论”超越物质本体论 ,或以“超越”的立场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而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超越直观唯物主义 ,以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然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方以启 《兰州学刊》2008,40(5):43-45
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并肯定了后者的根源性作用;马克思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根本不同之处在于意识对象观上发生了变革,确立了新的出发点——实践,形成了自己新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2.
略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超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哲学。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以“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为基本内容的实践哲学。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当代发展趋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是在马克思批判传统唯物主义和批判地解读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其特征是实践性、历史性和人文性 ;当代哲学对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 ,应当从生存论的本体论的立场出发 ,批判地借鉴康德的实践理性学说 ,促进实践唯物主义问题域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吴向东撰文指出,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的唯物主义对现行哲学体系改造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独立的哲学形态,它的本质特征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实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它倾听实践呼声的基础上修正某些个别观点,充实某些观点,补充一些新观点,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形式。今天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当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现代实践发展的条件下,它就具有了新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根本的分歧在于:究竟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超越性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有的学者只承认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反对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意见纷纭。笔者认为,我们不可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研究视野转换的过渡性范畴,也就是说马克思是通过实践概念,使哲学研究视野真正实现了从抽象精神领域到具体历史领域,在对社会历史的具体分析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创…  相似文献   

18.
臧峰宇 《学术月刊》2012,(12):46-51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试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确立一种以依存于人的外部自然为实践内部对立同一一方的实践一元论。它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在于:前者只讲实践而不讲唯物主义,否认外部自然界独立存在于实践之外;后者则不仅强调实践,而且确认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坚持称自己的观点为唯物主义的。据此,作者指出,抹煞葛兰西实践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把二者等同起来,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但是,葛兰西的实践哲学重申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引起了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概念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这无疑是葛兰西实践哲学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把自己创立的新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它是人类哲学的伟大变革,但又没有离开人类哲学思想的根基.在这一根基上,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阿基米德点",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对一切旧哲学的根本超越,也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