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网络社会的出现改变了现实社会组织结构形式,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社会中组织困境的主要表现为:存在困境、系统困境、合法困境、动力困境等。影响网络社会中组织困境的因素有: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网络社会中组织设计的路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立价值理性导向;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加快网络组织立法;着重培育网络公民社会等,从而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网络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3.
4.
宋爱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作为我国社会组织思想根基的"阿基米德点",在当下中国呈现出复杂的双维困境。在性质上,既有现代因素的"功利主义的工具理性"与公民个体主体性同根共长,又有前现代社会因素与现代个体的"自主性"权利与尊严的交相激荡。在现实构成形态上,这些困境又可分两类。其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前现代遗存因素对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成长的掣肘: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的独立性的忽视、小农经济对主体性发展的束缚、"救亡"背景下"己轻群重"的不利影响;其二,现代化进程中新生因素对社会主义公民主体性发育的羁绊:公民主体性发育的政制之基孱弱、产权保障乏力、思想认同不足和功利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具有了消费社会的征象,但存在诸多的问题,表现在因制度设计带来的消费结构断裂现象;传统消费文化所引起的消费不足问题以及新型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对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影响,从而形成了悖论;农民工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社会时空错位。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朝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3):33-37
学科是大学组织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学科成长与发展水平决定着一所大学学术地位的高低。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学科文化、学科制度规范与组织利益、权利的联结体。以浙江树人大学高等教育学学科成长的个案,从文化、制度与组织三个维度,较深刻地阐明学科成长的历史经验与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的数量迅速增长,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法制建设落后、社会组织体制不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种种枷锁的束缚,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要尽快制定法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观念,完善监督机制,立眼于国外,放眼于未来,推动社会组织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9.
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着承接政府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配置社会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在成为协同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但从大庆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看,其在独立性、发展规模、资金筹措、专业化水平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分析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如何突破体制阈限,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方是社会组织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陈婉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62-167
作为公民社会发展的结果,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对扶贫帮困、促进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的义工组织却因法人制度供给缺陷以及去政府化的民间组织属性,既难跨越“业务主管机关”审核的登记门槛,也难突破法人制度缺陷引发的困境,绝大多数义工组织仍游离于尴尬的灰色地带.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依法赋予义工组织独立的法人地位,推动义工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是转型期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建设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身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了观念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物质文化体系四个子系统,因此,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基本架构设计,就是要以先进观念文化体系为核心;以科学的制度体系文化为关键;以优秀的行为文化体系为落脚点;建构丰富的物质文化体系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人文困境——关于中国管理制度创新与传统文化相对滞后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是传统文化相对滞后的矛盾,"人治"和"集权"已是造成这种人文困境的深层原因,而取精去糟,进行文化创新是走出人文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理论基础上,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对我国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制度安排以及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从而使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进步与企业家成长——基于中国30年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润和敢于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个典型特征.我国改革30年来,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对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或者通过自身的扬弃、或者通过社会的优选机制实现了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但是,历史上长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血缘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要促进我国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必须在调整制度的激励结构、培育社会主义特色的创新文化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合作经济困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基于文化禀赋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信念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其差异性会导致不同的组织发展路径,进而影响博弈规则,并最终影响到社会制度性结构确定.从中西社会比较视野分析,20世纪以来自西方移植而入的合作社经济之所以在中国命运多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中国社会具有自主独立个性的市场化力量的缺失;(2)中西方文化禀赋差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3)合作制序根基不同:关系信任与契约信任.文化是不成文规范,制度是成文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习西方社会组织化或合作化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器物层面(技术、工具)和制度层面(产权、组织、激励),而且还应看到精神层面(伦理价值观、预设、信念)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风险社会是一种新的秩序格局而非文化想象,它超越了资本逻辑而根植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严重分裂。风险社会呈现的全球图式,意味着后发现代化国家也被迫卷入其中,其实质是社会秩序的风险。社会秩序面临包括制度的自发性、亚政治与泛政治突显、社会个体化倾向、信任系统消解和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质疑等困境。风险社会的应变之道,在于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来寻找制度的文化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历史使命。制度环境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关键变量。本研究基于2019年对贵州、湖南、广东三省988个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数据,揭示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制度中的法律制度、激励政策和监督制度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对社会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均是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解释变量。本研究的结论对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组织的活力,但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没有很好地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组织势必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将对当前和未来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方式的进程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文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对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问题和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因素加以了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组织的活力包含了其提供服务的能力、运行效率与竞争能力、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社会的价值引领和贡献等要素,要提升社会组织的活力,应该从确立社会组织的宪法和法律地位,完善社会组织的资源模式,以及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20.
这里说的现代化,不是指他的理想型,而是指一个过程;所要处理的不是近代中国史上有关现代化的种种议论,而是一些近代中国研究学者有关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体制和思想的发生、发展的部分解释。探讨中国现代化的资源所在及其具体表徵,是美国近代中国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自费正清(JohnFairbank)以来,美国的近代中国史学者曾对此提出了种种解释,考察其间的一些代表作品,对于学术界正逐步展开的用现代化概念来关照近代中国史的研究,或许可以得到有益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