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男权社会,妇女没有社会地位.在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反映在已出土的唐三彩贵妇俑中.结合现已出土的大量唐三彩贵妇俑,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一窥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原貌.本文通过对唐三彩贵妇俑的分析,明确了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这一事实,并指出唐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汉代低温铅釉到唐三彩再到明清的琉璃建筑制品直到现代的唐三彩陶板画人们会发现,这是一条独特的陶瓷发展线--低温铅釉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以非食用性为目的的道路.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早在汉代,人们就意识到低温铅釉的特性.2在汉、唐主要因为厚葬之风而辉煌.3在明清主要为皇家服务,因建筑艺术而达到又一个高峰.4在现代因党的关怀、科学进步、经济腾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唐三彩女俑是中国唐代灿烂的唐三彩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品之一,千百年来为世人瞩目,其造型生动逼真,釉彩艳丽,根据唐代宫廷女性的社会地位刻画出不同的性格特征,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象。从唐朝陪葬雕塑中的三彩女俑入手,分析其分类和各个类别形体、色彩塑造的历史原因,考察了三彩女俑集圆雕、浮雕、线刻、釉色于一体的造型方法,在空间、体量上的追求、衣饰的处理,和创造性地运用低温铅釉等方法使唐三彩女俑具有圆润饱满、绚丽斑斓的独特造型特点,以利令人准确地把握唐三彩的制作艺术和工艺,继承发展、开拓创新,把唐三彩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绞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染色工艺,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中蕴含着诸多有关绞缬的名称、技法、纹样、社会功用等重要信息,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证分类和解读。在古代卷轴画、石窟壁画、唐三彩、陶俑等图像资料中,可看到这几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绞缬工艺之间有共通之处,从而能反映古代绞缬技艺的特性和它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斗艳,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厚葬之风盛行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一个侧面反映,唐三彩镇墓俑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十二属神俑等.本文从"俑"谈起,对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镇墓俑做了一定的比较,以现已发掘出土的盛唐时期的典型镇墓俑作为研究对象,对镇墓俑的分类、形制、用途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做了一定的探讨,如此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镇墓俑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而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提供必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唐“三彩”,即绿、黄、兰为主色混合的新彩釉.但从实物考察,所谓“三彩”器物,其彩釉并不只限于绿、黄、兰三种色调,其中尚有黑、白、褐、赤、紫等多种色彩.常见的“唐三彩”,突出的色调表现是以绿釉最显著,其次是黄、兰著目,兼有它色的多彩结合体.因此,被称谓“三彩”.“三彩”釉器在唐是独树一帜的多彩,故通称谓“唐三彩”.绿釉在三彩器中居显著的位置,北方发现的“三彩釉”器是这样,然今邛窑所见的彩器亦是如此.为要了解彩釉的兴起,似必应着重以绿釉为起点,进行探索其创烧的时代和继承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油画处在一个多元审美的创作体系之中,其形式观念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一种亚风格化的审美倾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们不喜欢谈论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形式是一种内容组构方式,属于技法范畴而非表现语言,忽视了其作为创作观念与思想的表现形态.系统分析中国油画的形式构成,必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模因的角度看比较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比较广告,作为一种特别的商业广告形式,更是备受青睐.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和特征,并以模因论为基础,从广告形式、类型及策略等方面对比较广告进行了剖析.以期比较广告能在广告活动中得到应有的一席之地,立法上能得到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对人民团体的管制——以浙江省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体政治是近代以来以各种社团组织参与政治过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形式.民国时期国家为了便于控制社会,按照职业及地域关系组织各种团体,以控制团体的形式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同时国民政府把组织人民团体作为改良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国民政府对人民团体管理权限的变更,国民政府对人民团体控制的方式及国家同人民团体的互动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眼熟     
我们家收藏了一套唐三彩,是一套7件歌舞俑。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套收藏,收藏的经历也相当诡秘。我和男友最初的收藏兴趣是出于陶冶情操——了解历史,丰富知识。当然,不能不承认,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出镜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宝贝,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中的新形态,它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相统一的新型概念表达。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溯历史发展的概念,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为划分依据,可知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时性考察人类文明形态这一相近概念中呈现,在共时性对比前苏联创造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和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形态的对应概念中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回答现实课题的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维度和中国特色的语境下,它表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概念,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需要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现机制中处理好道路与理论、传承与创新、全面性与协调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与实质是当前我国法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哲学角度看,形式与实质的对立实际上即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这样,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就转化为肯定与否定的关系。黑格尔论及此两者的关系时指出 :一切否定都是自否定。因此,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即是一个自否定的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易产生的误区首先是以为实质对形式的否定是外在的否定,英美法中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理论即是典型。其次是没有认识到实质必然要以形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断追求所谓实质,其结果是陷入否定的恶无限。而真正恰当处理形式与实质的方式是把它们的关系视为形式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即高级形式通过实质这一中介否定低级形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形神观内在地包含了辩证而深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全精复",肯定了形的存在价值,认为健全的生命当形神兼备,形全者神全;第二个层次是"不形而神",提出形神有宾主之分,形是物质性的手段,神为感性物态的形上皈依;第三个层次是"与神为一",强调神是生命的实质与核心,通往虚静恬淡的道的路径,是守神与养神。这是经前一轮否定之后,在更高阶段上的形神合一。庄子的形神观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从此走上了注重心灵表现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4.
情感与形式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人们试图通过回答两者的关系来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贝尔反对传统的形式和内容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朗格在贝尔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艺术从本质上是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这两种艺术观点对西方艺术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两者都没有解决情感的本质问题.事实上,艺术中情感与形式都来自现实生活,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的,而艺术则是人的自由本质的感性直观.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译学界一直存在着"形不必译","形不可译"的说法,但是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这种说法逐渐被换否定.本文首先分析了形式对于某些语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从而说明形式再现的必要性.同时借用关联的翻译理论,说明形不是不可译的,即使诗歌的形式也是可译的.在翻译中,译作只要达到对原作的信度和效度的趋同,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句法方面分析了俄语语法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零形式。  相似文献   

17.
童庆炳教授内容形式关系论的重要论文《论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存在着严重不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他对内容、形式、题材概念的界定,二是他认为文学作品内容、形式概念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三是形式与题材的关系,四是以"对立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本上是整一的,形式征服题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矛盾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宗白华对艺术形式进行了独特的理论阐释,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深层结构的分析,认为艺术形式表现生命的内核,表达心灵的姿势。艺术形式具有可感性、创新性、审美性等特征,但积淀在艺术形式中最根本的却是文化精神。间隔化、构图和感悟生命的真理是艺术形式最主要的作用。宗白华对于艺术形式的理论阐释对于今天艺术形式的创造和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竞技状态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身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阶段性的综合状态 ,它具有相对统一性和阶段性两方面的基本特点。研究影响竞技状态的六大相关因素及其关系对进一步认请竞技状态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并以此对竞技项目进行分类研究 ,比较、分析竞技模式的特征与竞技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 ,揭示竞技项目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有利于正确、全面地认识竞技状态 ,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调整竞技状态 ,对提高竞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的性质,而不能仅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的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