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叫她赵大姐,不是因为她年轻,不管是熟悉她的,或者不熟悉她的,只要一见到她,总会觉得她的精神状态和她的年龄相差一大截,其实,再过几年,就到了她的花甲本命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55-56
那年,他7岁,她6岁。他们是同学和邻居。他们每天背着包一起上学,牵着小手一起放学,下雨的时候同撑一把伞。她长得很漂亮,男生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可是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总是很奇怪,他们揪她的手背扯她的头发,她疼得直哭。他就会忽然出现在她身边,对所有男孩子说:“她是我妹妹,不要欺负她!”  相似文献   

3.
妈妈梁思庄是梁启超的小乖乖,也许人们会认为她是生活的宠儿。然而,生活并没有对她特别慷慨,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她青年时代也是短暂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妇女,尤其是一个年轻的寡母,她一生经历的辛酸与沧桑是难以诉说的——她也从不诉说。  相似文献   

4.
他跟她在一起三年,她精心呵护着他的一切,甚至每天他的牙膏都是她为他挤好,皮鞋必定是她晚上帮他擦好。只有一点,她几乎从不下厨,即便是下厨也是从超市买速冻食品,吃起来索然无味。于是,渐渐地他练就了一手好的厨艺,因为他看到她吃自己做的菜,一副享受的表情,他就觉得很幸福。  相似文献   

5.
吴霜 《中外书摘》2000,(1):44-45
葛莱丝是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富有倔强执拗的性格特点,她什么事儿都敢做,什么事儿都要做。当然,她也有她的矜持,一般说那种蹦蹦跳跳的事儿是不屑去做了,如果她想做的话——我怀疑她有没有这种能力——她大概已有八十六岁了。  相似文献   

6.
疯狂的员工     
《金色年华》2010,(8):27-27
一个女士急切地想要离开办公室几天,但她知道,老板是不会让她请假离开的。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也许她行事疯狂一点,老板会认为她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太大,允许她离开几天吧!于是,上班时,她便把自己倒挂在天花板下,并且,她发出了一些古怪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马小乙是让阿木迷恋到不能自已的女生。他真喜欢她,虽然知道她坏。 她是个放浪的坏女孩子,凡是她看上的男孩儿,她都要和他们好。  相似文献   

8.
她就是金韵蓉。名字里有花香,一见到她就觉得如沐春风,好像置身于一种“花境”——这是我的自造词,因为她的确周身带着一种气氛,那气氛使人放松,是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种温度,和她聊天,不管你说什么话,你都不用三思,不用考虑,不用紧张。 也许是因为她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她懂得如何调控她的身体语言和与人之间神秘无声的“精神触摸”,但是学习心理学的人士我也见过不少,却惟见她这样淡定若菊,似乎用一种母性的温暖笼罩了所有和生活有关的词语:痛苦,挣扎,压力,悲伤—— 所以我觉得,她今天从事的一切,不仅仅来源于她所受到的教育和她所遇到的机缘,她的生活得自于她的性格和她对女性角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我的外婆活了88岁,终生操劳,是一条劳累的命。她生育过13个孩子,俗话说“儿多母苦”,仅就养儿育女来说,她受的苦也是够多的了。在她年过古稀之后,我们只想让她颐养天年,坐享清福。然而,她偏偏闲不住,总想找事做。家里人上班去了,她就满屋子转,扫地、抹桌、洗衣、煮饭……总之是见什么做什么,好像空闲原本就不属于她。劳动是外婆的需要,尽管她说是力所能及,但我们怕她受累,总劝她歇着。这便无法达成共识。直到外婆去世,我们作晚辈的也没能理解她。外婆逝世后,父亲成了家里的花甲老人。他是一位老中医,极为讲究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0.
李奶奶是我的一位服务对象,她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李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女儿有工作,她的这个病又需要专业照护,于是她的儿女把她送进了北京市丰台区鹤童慈善老人院(以下简称“鹤童”),希望在鹤童的专业照护下使她病情好转,让她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1.
萧萧 《女性大世界》2006,(1):156-157
三年前.当丈夫的音响行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她做了全职太太。一直以来,她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温柔贤惠,每天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日子过得安静而惬意。她跟丈夫是自由恋爱,有着相扶相持的默契.尽管身边的女朋友不无忧虑地跟她说过“看紧点”.她却从没怀疑过丈夫对她的感情。那一天,当丈夫像电视剧里的男主角那样告诉她有了外遇的时候,她觉得天昏地暗了。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见到小丽是在一个餐馆。当时,餐馆老板指着端菜的小丽对我说:“这女孩刚辍学不久,小学6年级了还不认识菜单。之前她妈来餐馆劝她回去读书,她就是不肯。我真的不想要她在这里打工,觉得她可怜才收她的。”小丽上菜的时候,我主动和她打招呼,但她态度很冷漠,上了菜转身就走了.  相似文献   

13.
那记耳光之前,米阳其实已经打过自己无数次。她把自己打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可下一次她还是忍不住爬上别人的床。她靠这个活下去,这是她的命,她没骨气抗拒。  相似文献   

14.
丁丁 《公共关系》2001,(1):24-24
艾媚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艾媚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追问她,就会伤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朋友被母校召去做报告。见到老师,闲话家常必不可少,追忆过去也是必点曲目。只是让她颇感意外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上学那会儿就觉得她不一样。语文老师说她文字上很有锐气,英语老师说她是将才,数学老师说她逻辑思维超出别的孩子一大截……总之,那会儿就觉得这孩子将来一定能成气候!  相似文献   

16.
我也不是没知觉的动物
  今晚,沈佳音26岁生日。
  她喝酒,酩酊大醉,并且在飘着大雪的街道上一路狂奔,一路大喊。和她一起发疯的是她的闺密曹汐,她们在大街上不管不顾地瞎喊着,沈佳音一句曹汐一句。沈佳音说:“我是沈佳音,我爱柯越宸。”曹汐说:“她是沈佳音,她爱柯越宸。”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卑微的打工者,老老实实过活,却因丢失一张身份证而遭致无妄之灾,11天内辗转两地警局,被讯问,被羁押,被移送。能还原的,是她的经历,难描摹的,是她内心的惊恐、无助,以及将影响她未来日子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爱恋     
林颖辉 《老年世界》2007,(20):26-26
他是我66岁的伯父,她是我63岁的伯母。几十年风风雨雨,他和她肩并肩走过。她充电学业务,成为卫生院院长;他廉洁奉公,即便官至副厅级,从未为财色动心。他的心里只有她。  相似文献   

19.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  相似文献   

20.
秋天的优雅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27-27
她是我的一位邻居,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融洽,但总是一个人的样子。我时常在街心花园或咖啡馆遇见她,每次遇见,她都会微微一笑,很沉静。她长得不算漂亮,有些普通,但她微微笑着的样子实在很好看。她的衣服上总别着一枚向日葵胸针,绚丽夺目的秋天的色彩戴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乍眼,反而很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