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燮在《原诗》中把“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与“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对举,指出了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历代对唐诗的评价都很高,而对宋诗则毁誉不一,争论颇大。确实,唐诗的长处是宋诗的不足,宋诗不如唐诗。但是,宋诗的“以文为诗主议论”的独特之处,正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使宋诗能够以自己的风格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列宁说过:“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确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  相似文献   

2.
“理趣”这个说法是宋人首先提出来的。“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和宋诗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是后人很难超越的,宋诗只得另辟蹊径,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诗坛。比起激情澎湃的唐诗,宋诗显得理性而冷静,“诗主理”也便成为宋诗的一大特点。苏轼是宋代伟大的诗人,宋诗的特点在他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3.
“以文为诗”是宋诗的主流创作思想,而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却提出“诗非文也,必诗人为之”的创作理念,从而打破了宋诗的总体创作格局。这一诗学思想是宋诗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提出具有两方面动因:其一是对宋诗“以文为诗”观念的反拨;其二是对理学家文学观念的修正。正是二者的合力作用,扭转了宋诗的发展方向,杨万里也因此成为两宋诗风变异的转关人物。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以文为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也是形成他奇崛诗风的重要因素,曾对宋诗产生过巨大影响。以文为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和创作理论的丰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长期聚讼的问题。前人,主要是宋人,对韩愈以文为诗,颇多贬损之词。例如沈括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所以,在具体分析韩愈的以文为诗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以文为诗为什么会成为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弄清这个问题,对具体评价、优劣韩愈的诗歌创作,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理性精神唐诗气韵浑雅,蕴藉空灵,情辞丰腴,以“吟咏情性”的个性抒写见长。宋代诗人则以唐诗为参照,在其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相对而言,宋诗温和内敛,深析透辟,平淡瘦劲,凭借“以意为主”的理性精神取胜。这是宋人对唐诗的深刻变革。宋初的梅尧臣则以其诗论和诗歌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宋诗的发展流变中,苏舜钦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宋诗之所以为宋诗,是由午它以其异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另辟蹊径地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与宋诗,不能简单地以历史分期来划分,而是时代风格的巨大而深刻的演变。细究起来,从时代风格角度讲的唐诗,主要指盛唐诗坛那种富丽雄阔的气象与情景妙合、含蓄蕴藉的风格。“安史之乱”以后,诗风开始明显地变化,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诗  相似文献   

8.
宋诗运动贯穿整个清代诗坛,道咸宋诗派是清代中期出现的重要诗歌流派.该诗派把学问视为作诗的根本,力图整合“以文为诗、以理为诗”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两种相异质的诗学观点.广西诗人蒋启敭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两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宋诗派旨趣,直观地反映了宋诗派诗学理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9.
宋诗,有如一个羞怯的村姑,在唐诗这个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面前,本显得自惭形秽。加之所谓“一代之文学”的宋词的掩映,传统观念的排挞,又使得这位村姑清癯的脸庞上增添了几多刀痕,眉目一时难以分明。而议论、说理历来被视为宋诗的致命缺陷。诚然,在中国古代诗史上,唐诗得位正中自无可非议,宋诗犹同婢妾,侧目而视也理所当然。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似乎全部集中在唐诗这一主角的身上,探索研究的专著、文章几乎是汗牛充栋,而对宋诗这个配角委实注意得太少了。直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宋诗集》,仅只有零散的选本,专门研究的论著、文章更是寥若晨星。“味同嚼蜡”之说一出,领袖人物的片言只语,被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人做了不  相似文献   

10.
姚鼐论诗,反对唐宋诗之争,明确主张“镕铸唐宋”,吸取二者之长以补二者之短,形成新的风貌。故此,在学诗方法上,将宗唐诗风的模拟与宗宋诗风的新变融合;在表现内容上,将唐诗重性情与宋诗重学问融合;在美学趣味上,将唐诗的蕴藉与宋诗的高奇融合;在诗风取向上,将唐诗的宏阔与宋诗的幽深融合。姚鼐以宗宋诗风弥补宗唐诗风的空虚、平熟及肤薄,又以宗唐诗风挽救宗宋诗风的险怪、枯寂与浅直,由此而臻于“完美”。“镕铸唐宋”成为清代一种比较通行的诗学追求,昭示着清人力图构建本朝诗风的宏愿。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关于宋诗的“理致”历来论诗,皆以为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唐诗如蜜,宋诗如橄榄。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又说:“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考深沉,乃染宋调。”正说明了唐宋诗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陈三立大量序跋、题辞、评语中勾勒其诗学观:一是养气作诗说,抟天地阴阳之气、物我相摩荡以作诗,养气须"胎息自然,不汩其真";二是诗来自于"志盛多感",然而,诗中志不可过于显露,须含蓄蕴藉,"志深而味隐";三是学诗途径,借径黄山谷而上溯唐诗,学其造句新警,追求"骨重神寒",避俗就奇,避熟就生,避速求涩.力创天然奇秀、富有馀味之境.陈三立评诗以格、趣、味为论诗权衡,再看诗中能否达意理、悟名理、寓识解.他也看重诗人之学识,诗风近于古人哪一家.其诗学观是他自身创作努力的目标,也是他在创作实践中的体会.他以其诗学观指导、鼓励、影响了一大批清末民初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一 宋诗的命运是坎坷的。自宋严羽以来的八个世纪中,它饱尝了世态炎凉、市价涨落的滋味。平心而论者亦有之,如吴之振所谓“宋人之诗变化於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吴之振《宋诗钞·序》)及王若虚之宋诗“亦有以自立,不必尽居其后”等(《滹南诗话》)。但大量的却是毁誉不当、褒贬失实。如明代苏平认为宋人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也还有毛病;屠龙《鸿苞集》谓“宋诗河汉,不入品  相似文献   

14.
唐诗风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神”乃是文艺作品内在特质之艺术外现 ,是文艺作品给人的一种总体艺术感觉 ,偏重于言外象外的、能给读者以无限想象余地的艺术感发力量。本文以“风神”二字概括唐诗 ,意在探讨唐诗的艺术精髓所在 ,指出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以及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沧浪诗话》与江西诗学相关的理论与批评作一比对,认为严羽不少诗学思想来自江西诗学,尤其是黄庭坚的诗学思想,诸如师法前人“立志须高”、“参”“悟”之法、“别趣”之说、“收拾贵在出场”等。“别材”与用字拘来历,针对江西“以才学为诗”而发则切中江西诗学病痛,但未能考虑特定的政治背景。批评宋诗“尚理而病于意兴”,实则宋诗尚理而趣在其中。反对宋人和韵酬唱,本自朱熹,当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自宋代起就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贬之者如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又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均见《后山诗话》)沈括更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褒之者如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丿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是唐代的大家,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叶燮《原诗》更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至今仍争论不休。我这里根据古代诗评家所提供的线索,分四个问题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朝鲜朝时期著名的"三唐诗人"中,李达的宗唐诗歌是最不纯粹的,因为他喜欢像苏、黄等宋诗人一样喜用典故,爱化用前人诗句,也喜欢学习宋人作诗句式及以文为诗的创作技巧。当然,李达也创作了不少佳作,但在其整个创作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体现在模仿杜甫创作的大量有关丧乱、漂泊、贫病之作,以及一些写民生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虽然这些宗杜诗作基本把握了杜诗的精髓———忧国爱民,但在诗歌主题的深刻性、感情的力度、诗歌措辞技巧等方面都不及杜诗。朝鲜朝许筠、李晬光等诗话家也赞美了李达所写的佳作、佳句。另外,其诗中还存在其他模拟之作,在三唐诗人中,其模拟最为明显和严重。朝鲜朝不少诗话家也指出了李达具体诗作及诗句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艺术散文而言,唐宋并不是高潮期,作品也没有达到至高境界。唐宋只是艺术散文成型期。唐宋艺术散文各有优长和不足。唐代艺术散文的特点是:情感的个性化和深邃性;寄情怀于实用文体;情与景结合,意与境融汇;语言以散为主,杂以骄语;重于载道,理念性强。宋代艺术散文的特点是:创作主体基本形成;以自然平远为主调的形式美确立;审美鉴赏的愉悦功能有所凸显;有冗繁的议论和明显的“做”文之迹。  相似文献   

19.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在他的壮盛之年以《诗词散论》一举成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前沿成就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有关李商隐诗、宋诗、宋词诸论文,早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杜牧、元好问研究的专家之学、晚年的“灵谿词学”,学界亦有目共睹.文章全面述论缪钺历时经久的学术生涯、方面广博的学术成就,并探讨他的学术经验及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时选集大多归于总集一类,因为它们往往兼有采集精粹与辑存文献的两重价值.辑录同时并世所作的选集,其时代特色与文献价值,则尤为后世所重.唐人所编《河岳英灵》、《中兴间气》诸集,研究唐诗流变与汇辑唐诗者,就莫不取资于是.唐人选唐诗不下七、八十种,然亡逸者多,传世者少.明人始汇刻为唐人选唐诗六种,毛晋增至八种.清初王士稹谓“后世选唐人诗,较唐人自选,终隔一尘”.因编定唐选十集,其中《唐文粹》为宋姚铉所编,实为九集.今人增以敦煌写本残卷,合刊为《唐人选唐诗十种》.唐宋词籍则以总集问世最早.晚唐五代之词,就大多为《花间》、《尊前》、《金奁》数集所囊括.毛晋《草堂诗馀跋》又谓“宋元间词林选本,几屈百指”.它们是宋词兴盛的一个重要侧面.可惜“几屈百指”的选集,存者不过十馀其一.象《乐府雅词》、《阳春白雪》、《绝妙好词》这样的著名选集,仅赖孤本秘钞,系于一线,经清代学者辛勤搜集,才得以复出重刊.两宋词人有别集者不足百数,见于这些选集的则多达数百家,其重要性本无可取代.宣统元年(1909),武进李氏圣译楼尝拟合刊宋人选宋词,然仅刻《梅苑》一种,馀则未见其目.兹仿《唐人选唐诗十种》例,取宋人选宋词十种,各择善本重校,汇为一编,以《兰畹曲集》始,以《绝妙好词》终,由浙江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