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有深层的政府因素,政府的错位、缺位和越位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基于政府层面的调节:引入现代治理理论,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施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积极介入再分配领域,调整再分配机制,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
从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化特征来看,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变动可能既没有库兹涅茨式的乐观,也没有证据支持皮凯蒂式的悲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差距变动,既不存在自发的改善机制,也不存在内生的恶化机制,也许在更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具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某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作用的结果.通过比较中美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再分配效应相对较弱;劳动力市场存在对低工资人群的保护不足,而高工资人群中的竞争不足现象.从中可以获得的启示包括,可能并不存在决定收入差距长期变动的简单机制,更应该关注经济发展具体政策的分配效应;完善再分配机制、增强对收入分布中低工资人群的保护,与强化收入分布中高工资人群的竞争激励并不矛盾,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中应当避免相反的政策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却出现了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从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在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得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的持续、有序、快速发展的结论。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问题是现阶段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初次分配领域借助政府力量惩治垄断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在再分配领域充分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第三次分配中注重社会力量和慈善组织的调节作用。这些做法对我国收入分配机制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应明确政府在收入分配机制运行中的角色和作用,营造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制度和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素质。这样做必将对缩小我国日益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和保障民生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增长、市场化取向改革、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探讨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包括把促进就业作为国家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劳动力要素合理流动及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立法方式进行调节、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再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幅下降,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有显著正影响,收入差距和支出预期对消费有显著负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关注的优先顺序应为:居民收入、子女预期支出、社会保障、收入差距;在关注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时,应兼顾影响消费的长期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文章在一个简单的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讨论了中央政府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各种政策可能产生的效应。主要结论是:第一,单纯的旨在增加不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转移支付政策虽然会使区域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增长率,而如果转移支付被用于增加不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或R&D活动,那么不仅会缩小区域收入差距,而且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率提升。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几乎所有国家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采用的政策。第二,投资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果单纯改善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交易成本,实际上提高了发达地区的产业集聚度,而不利于不发达地区。相反,投资于降低不发达地区内部的交易成本的基础设施,实现不发达地区内部经济一体化,显著有利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第三,支持不发达地区的区域政策的目标若在于提升不发达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会缩小区域差距,而且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会得到提升。第四,向不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政策对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缩小区域差距是有用的,但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效应取决于不发达地区经济的相对权重。  相似文献   

8.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因学科差异而导致不同学科间教师收入的差距问题,建议构建高校内部收入再分配机制,以“一只有形的手”来协调学科间的收入不平衡,降低学科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权力经济"是指权力主体通过控制、使用和分配主要社会资源,以实现权力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经济模式。目前,"权力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具有强制性、专制性、趋利性、掠夺性、非公正性特征,无论是在初次分配领域还是在再分配领域,都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权力经济"使得权力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的出现;掠夺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导致收入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扩大。通过制度变革,界定明确的"权力边界",建立多重权力制约机制,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消除"权力经济",是我国今后建立公平分配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在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政策各有异同,这与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政治力量对比、制度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在制定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政策时,应考虑以上因素,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体系,从而实现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层次的实施,具有养老保险给付收入再分配性质和功能。文章提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架构,包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系数联动;养老保险统筹给付适度水平检验,等等。这四个相互关联的理论要素,构成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框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收入再分配理论,是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选择、养老保险统筹模式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制定养老保险统筹方案的重要逻辑线路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首先着眼于再分配领域,重点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再分配过程中要解决收入分配结果公平问题,把收入分配差距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靠市场机制自发实现,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收入调节功能。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税收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健全的税收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结果公平。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社会保险税,改革财产税等,以调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3.
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以及贫富差距过大主要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对此前实行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理念进行了调整,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理念将实现由侧重“先富”到侧重“共富”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是保证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先富”与“共富”以及公平与效率辩证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三省1985-2010年相关数据,利用面板回归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总体及第二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关系符合库兹涅茨假说;第二产业发展阶段处于拐点之前,比重较小时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将缩小差距;第三产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呈线性,其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研究结论,东三省应注意到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关系,加快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注意发挥第三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采取措施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是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保障再分配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和评价,总结和审慎回顾社会保障再分配作用的理论和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视角:一是以年度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缴费和支付对居民收入产生的当期再分配效应;二是以个人终生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生纯受益对居民收入产生的长期再分配效应;三是基于财产的视角,分析社会保障未来可获得的总收益对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状况的再分配效应。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现有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好地评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为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由于制度不完善,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等问题,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市场初次分配、政府主导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第三次分配等领域深化改革,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充分就业、规范税收体系、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等手段,实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结构,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构建财政分权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阐述由于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居民偏好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效率损失,实行地方财政分权比中央统筹统分的财政集权更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验证模型结论,指出实行财政分权可以有效缩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分权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地区差异。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人均经济增长率、金融市场环境、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而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进程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限制收入差距过大,不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强烈愿望,而且已进入政策制定的视野之内。文章通过对宁波市近些年个人收入情况的调研,试图找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由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是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积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应改革税收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能力;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就业,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