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个宗教意味的别称"心猿"、"金公","心猿"由纯粹的宗教术语转化为文学的一种象征,经历了诗歌、戏剧、小说等阶段;"金公"成为《西游记》的象征,是受了道教内丹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一、道教三五为一的观念;二、干支配合五行的观念。《西游记》以"心猿"、"金公"指代悟空是通过小说文本文字反复说明的。两个别称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统一于一个人物形象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矛盾的原因是作者并不清楚术语概念的内涵;更主要的是受到小说《西游记》之文学性的限制。这使得后世评点者在解读《西游》时,不能有效地将象征喻意整合在一起。也证明了《西游记》故事是在流传中完善起来的,可能中间受到全真教思想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西游记》通俗小说的性质,使之蜕化为宗教的"辅教之书"。  相似文献   

2.
道教全真龙门派开山祖师丘处机在金泰和年间,结集了他主要于"硒溪六年、龙门七载"和山东等地咏道畅怀作品,真实地反映他在此间修真悟道,隐居和传道演教的生活及感受,本文试从该诗集中丰富的道学思想,虚静、清淡、冲和的美学追求和文学艺术上独特的风格及承上启下的价值作分析,力求从全真道见素抱朴的道风、真功真行的教诣和随方设教的演教等方面中获得对当代全真道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全真道创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随着朝代的变迁,全真道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艰辛和曲折,但是,它却不仅教脉不断,顽强地延续下来,而且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道教教派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古老文明的中国的又一历史文化奇迹。一切历史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活动特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则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来体现,全真道作为历史长河中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也是如此。对其教内教外有关人物的研究是研究全真道历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全真道中需要研究的人物很多,“全真七子”之一的马丹阳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就笔者所知,除日本著名道教学者蜂屋邦夫先生对这一问题有专文研究之外,别的专文研究至今尚未见到。鉴此,笔者不揣浅陋,对马丹阳的生平活动及其业绩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0,(4)
全真道作为道教中的改革派,提倡精神超越、内丹修炼、建立教团、出家修行等,这与传统道教所主张的肉体成仙、外丹修炼、个体修道、在家修行等有诸多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王重阳通过三教合流所建立起来的全真内丹学,达到了道教理论的最高峰。全真道所提出的修道长生、济世度人、性命双修和三教合一等思想内容,对于我们今天处理身心关系、宗教冲突等,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丘处机作为早期全真道的扛鼎人物,不仅使全真道由山东走向全国,为全真道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西行觐见成吉思汗,劝其"寡欲止杀",也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道教界应该继承济世度人的全真精神,提倡"生活道教",积极参与生活、提升生活、改进生活,把全真道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清代《西游记》道家评本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袁世硕 《文史哲》2003,(4):150-155
由近人的论述反观古人的解说 ,发现有清一代道家垄断了《西游记》的评说。《西游证道书》首发其端。《西游真诠》大张其说 ,后出之评本均依从之。都是将《西游记》附会为隐喻道家的修炼之道的书 ,其目的就是借这部为人爱读的通俗小说 ,传布其教 ,招徕信徒 ,挽救道教日益衰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全真道传入江西及其蕃衍郭树森全真道又称全真教,或全真派。为金代北方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创始人是王重阳及其七个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全真道是后期道教中最大的派别这一。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南传,几乎遍布江南各省、...  相似文献   

7.
徐会利 《理论界》2020,(2):37-44
《老子》中"道"多指创生世间万物的本源性存在,而《黄帝四经》中"道"带有更明显的向社会、人事倾斜的特色,带有明显的从天道到人事的下贯倾向,讲天道的目的是为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依据和准则。《黄帝四经》中"道"与《老子》中"道"的分别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从道物关系看,《老子》中"道"关注重点在于强调道高于物的层面,而《黄帝四经》中"道"是作为治理人事的工具而存在,讲天道目的是为人事的政策寻找理论依据,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其二,从道的虚静"无为"的不同内涵上看,《黄帝四经》中"道"含有比《老子》中"道"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体现出一种"道——名——法——大治(无为)"的社会治理模式,更含有对"时"和"度"的强调;其三,《黄帝四经》中"道"不再具有单一性质,而是具有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8.
作为曾跟随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的十八位弟子之一,全真道士宋德方信仰坚定,道行高超,为金末元初全真道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不仅凭借其坚定的信仰,带领全真弟子,开凿了山西太原龙山与山东莱州寒同山两个大规模的全真道石窟;而且还以其渊博的知识与卓越的组织才能,主持了《元玄都宝藏》的编纂与刊布工作。由他带领开凿的这两大石窟在全真道教史上是空前的,对于今天研究元初全真道的信仰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他对《道藏》的编纂、补充、整理与刊布,不仅对保存早期全真道典籍做出重大贡献,而且还昭示出元初全真道向传统道教回归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怪奇"诗风是唐诗风格中重要的一系,其形成与道教的影响有关.中唐诗坛表现出的尚"怪奇"倾向与儒家传统的诗教观念相异,而与此时期崇道的文化氛围紧密相联.中唐道教文化中鬼神观念的凸现不仅为文人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对一些诗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及其诗风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道教"齐物"与"颠倒"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诗人"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道教语言植入诗歌是中唐诗风"怪奇"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早期道教的逐渐成型是一个多源合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道教在其原始宗教形态基础上所作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从这一视角下对早期道教理论构建的重要一隅--"道"信仰的建构作简略地探析,通过对"道"的神格化、"道"的伦理和仙道的理想等内容的梳理.可以管窥"道"信仰确立在早期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义成  张燕 《阴山学刊》2001,14(3):39-4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12.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6,(2):96-102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性功修炼是《西游记》的灵魂,这一灵魂支配了《西游记》的整体艺术构思尤其是《西游记》的整体情节框架:神灵对心性修炼的操纵使得神灵成为《西游记》的叙事权威,宗教考验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核心动力,赎罪证果是《西游记》叙事框架的辅助动力。  相似文献   

14.
对“顿悟”、“体证”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讲"顿悟成佛",儒家讲"体认天理",道家讲"与道合一",儒、释、道三家在修行理论上都注重"顿悟"、"体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三家最后标的之"佛"、"天"、"道"多有相似相通之处,都是一个既无方所、无质碍而又恒常遍在,既无形无象而又可为"天地根"的"本体"、"大全"。"本体"的非实体性,导致常规的认识方法,诸如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都很难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而"直观体证"则是人类在长期思维实践过程中,试图以一种突发、跳跃的方式去对"本体"进行直接确认和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它认识或把握对象具有推测性,因而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而非必然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从佛道之争看元代宗教的宽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岿 《殷都学刊》2001,(1):63-66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其统治阶层是由蒙古族为首的多民族贵族的联合体组成.其治下各民族皆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当时佛教的禅宗和吐蕃佛教与道教中全真教派曾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提倡而先后风行一时,它们之间又曾发生剧烈的矛盾和冲突,并由蒙古统治者出面主持了两教的大辩论,尽管道教辩论失败,但是道教在元代仍得到宽容,自然流行.对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政策是元代文化一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隋国庆  郭志敏  隋幸华 《云梦学刊》2005,26(2):50-52,134
《西游记》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所掌握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巧妙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一些自然科学成就;《西游记》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理解,也介绍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西游记》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体现了自然界生物的依存关系和生态规律;《西游记》中富有众多的科学幻想故事,并且许多科学幻想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7.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8,(1):106-111
“视点西移”指近20多年来《西游记》研究的目光投向了由“西域”这个概念扭结起来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领域。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误读,是近百年来《西游记》研究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而纠正误读之后,《西游记》研究打开了相当多的全新领域,一个复杂丰富,舒展有序而又能够融受现有基础资料的成书演化线路也被初步勾勒出来。对于更具文化纵深的进展,我们有理由期待。  相似文献   

18.
以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为研究材料,运用了“韵脚字归纳法”、“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押[-m][-n]韵尾的诗词韵脚字进行系联,将具体韵部与《中原音韵》的相关韵部对比,指出明末汉语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对比结果发现:《西游记》近体诗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可归并为真韵、先韵、寒韵、桓韵四部,词韵中涉及[-m][-n]韵尾的韵脚字归并为真韵、寒韵两部;同时印证杨耐思先生的观点:16世纪初汉语官话[-m]韵尾已经完成转化;江淮官话中寒桓分韵的语音特征自中古.明末.现代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小说《乡亲——康天刚》中的康天刚闯关东挖“老山参”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人生境遇,鲜明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真实境遇,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矢志求索的心声,即个体意志的自我满足与探索和追求人类幸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游记》作者研究大体经历了无作者,推衍作者为丘处机、吴承恩;否定邱处机,考订作者为吴承恩;否定吴承恩,寻觅新作者的探索历程。新的探寻沿着3个方向展开:由作序者、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寻找作者;将目光移向“王府”、“八公之徒”;认定此书必为道士——丘处机之门徒所作。在不断否定中推进,思路愈开阔,偶有新资料发现,然距确定作者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