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十年的基本估计经历十年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从数字上看,到1988年底全国就业人数已达1.46亿人,相当于1949年的9,3倍。近十年全国城镇就业达7888万人,城镇失业率由5.4%下降到2%。其次,对多年实行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有较大的突破,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三结合”就业方针拓宽了就业渠道。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使“统包统配”的范围日益缩小,就业刚性开始变软。第三,劳务市场的开放为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就业,搞活劳动力流通,实现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力充分合理安排是我国一项长期严重的任务我国有十亿人口,如何作到全国劳动力充分合理安排,是一个重大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仅新就业人口高达四千多万,这是建国以来就业人数最多的一个时期,城镇待业率已下降到2.3%,这对促进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作用显著,无疑是一项很大的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1990年以前就业任务尤为繁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劳动力的安排仍旧是个突出的矛盾。因为:  相似文献   

3.
1987年黑龙江省城镇共安置28.91万人就业,待业率为1.96%,在全国各省、市居第10位。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我省一直处于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时期,城镇待业人员年均保持在40万人以上,居高不下,成为全国待业人口基数最大的几个省份之一。通过对35个市、县2.5万余名城镇待业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抽查人数占全省同期待业总数的17.6%。这次抽样调查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实现就业再就业115万人,在继续巩固已经上岗的20.3万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础上,再安排6万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培养新技师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2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6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力争达到500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290万人。这些数字表明,辽宁省政府为巩固劳动保障成果又立下新的标高。辽宁在中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有三个第一:国有企业职工数量第一,…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力的需求,1984—1988年短短4年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达4341万人,年均递增1085万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大大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城乡就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好景不长,自1989年始,乡镇企业就业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到1991年底,就业虽略有回升,但仍远未达到1988年的水平。乡镇企业就业增长徘徊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对此进行若干实证性的理论分析,以探求加快我国乡镇企业就业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生看点     
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创纪录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  相似文献   

7.
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应当立足现状,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分阶段逐步推进。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二是以创业促进就业,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坚持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伴随经济体制转型 ,我国开始进入高失业率阶段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 ,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在“九五”期间 ,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 1 .4 90 8亿人减少到 1 .1 773亿人 ,净减少 3 1 3 5万人 ,下降幅度为 2 1 .0 % ,其中国有单位净减少 2 689万人 ,集体单位净减少 1 43 5万人 ,合计净减少 4 1 2 4万人。尽管同期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就业增长了 1 1 7.1 % ,个体经济就业人数增长了 54 .7% ,三资企就业人数增长了 1 9.5% 1 。但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城镇劳动力就业是中国 2 1世纪前期所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最基本的途径。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注意借鉴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英国、德国的经验 ;调整和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使中小企业成为容纳就业的最大蓄水池  相似文献   

10.
民生看点     
我国城镇五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100万个日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介绍,五年(2003~2007)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累计超过5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由2003年的4.3%下降到2007年的4.0%。  相似文献   

11.
从指标体系看我国妇女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与男子都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妇女应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因此尊重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国4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高了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反映妇女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的妇女就业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女职工、女干部、女学者、女专家在各条战线上大量涌现,1949年全国女职工仅60多万人,占职工总数只有7.5%,到1988年已发展到5036万人,占职工总数37%,比1949年增长了83倍。在农村妇女劳动力约有1.5亿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40%左右,妇女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但是,妇女要获得彻底解放、女权的全面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它不仅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而且受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制约,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尤其在农村,在生产力还不发达、农村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下,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据《韩国经济新闻》1989年6月16日报道,南朝鲜经济企划院对人口所作的调查表明,1988年汉城净增人口18.8万,破10年来最高纪录。10年前的1978年,汉城净增人口高达27.85万人,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自此以后,每年均见减少,1986年甚至出现净减5823人的纪录。汉城流动人口问题严重,在1988年汉城的总流动人口中,男性占50.8%,女性占49.2%。南朝鲜的农民离农现象也十分严重。1988年从郡流动到市区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13.7%;从城市流向郡的人数1987年占10.5%,1988年占9.8%。1987年郡之间流动的人数占总流动人口的6.5%,1988年占5.4%。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情况也十分严重,1987年占68.9%,1988年为71.1%。在汉城人口加速集中的过程中,汉城的人口密度居开罗之后为世界第二。开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已达8259人,汉城为17030人,东京和雅加达分别为14051人和11057人。南朝鲜经济企划院统计局指出,为了阻止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应当加强对地方城市和农渔林的支援和帮助。要在扩大地方城市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的同时,把偏重在汉城的产业、行政、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地方,使农村增加农业以外的收入,并制定出适应老龄化社会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二元用工现象。企业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城镇劳动者冗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成为进城农村劳动者的主要吸收者。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障碍促使城市社会中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交织运行。二元用工制度和双重劳动力市场使二元社会结构由城乡分隔变为城乡交织互错,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劳动者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振荡;另一方面却又为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隐忧,即城镇劳动者的优越感和乡村劳动者的相对被剥夺感同步增长,使社会不平等显性化,成为引发新的城市社会冲突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规划分析表明,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后果不仅取决于最低工资管制本身, 还取决于外部监管环境,当监管环境强化到一定程度时,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冲击会扩大。基于粤闽两省439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的就业冲击明显强于2007年,但对城镇劳动力没有造成明显强化的冲击。进一步分析证明,农民工就业冲击的扩大主要源于《劳动合同法》引起的监管环境的强化,而城镇劳动力就业冲击没有扩大主要源于二元就业制度对城镇劳动力利益的优先保护。这提醒我们,《劳动合同法》对就业的影响很可能会通过强化最低工资管制等其他管制措施的效果来间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秋阳 《今日辽宁》2005,(6):24-27
2005年4月19日,辽宁省政府就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进行全面部署2005年全省帮助14.3万户零就业家庭17.5万家庭成员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1-11月份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7.5万人到“十五”期末,全省累计发放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7.2亿元到“十五”期末,全省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1715个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人员。2001年7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辽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方案》,辽宁省被定为全国惟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省份。试点期间,辽宁省共有17…  相似文献   

16.
济贫五策     
勿庸置疑,中国现实中的贫困状况是十分严峻的。刊载:在我国农村,还有约6500万人尚未脱贫,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在城镇,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贫困户约占总户数的4%。主要由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职工家庭、停产半停产待业职工家庭、部分离退休职工家庭,就业人口少家庭人口多的家庭和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家庭构成。贫困与就业状况息息相关,在我国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农民隐性失业率高达31%,绝对总数为1.38亿;在城镇,隐性失业率为18.8%,绝对人数为3161万。可以断定,就业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困扰着我们。据预测,“九五”期间,我国城镇5年内需安排5400万人就业,而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3820万个。若不采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开始,日本进人人口减少型社会。如何解决劳动力不足是日本面对的重要课题。劳动力不足问题将会制约整个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向老年人和女性以及外国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这么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雇佣惯例、提高雇佣质量、改革人才培养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发布制度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质量是反映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得好坏的范畴,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就业数量。当前我国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建立劳动力市场“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发布制度”是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起到指导劳动者和用工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减少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这一制度由量化评价和定期发布两部分组成。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分表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是一切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的过程。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农村人口由48,402万人增加到78,36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适龄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4,747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9%;在业劳动力由16,549万人增加到34,25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农村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在不断减少。按播种面积计算,1952年农村每个劳动力平均有11.6亩,1983年则减为6.3亩,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此外,减轻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等措施也将是未来政府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