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翟华 《社区》2008,(11):50-50
亚洲人是语言天才,除了自己的部落母语,还会说英语,或者法语,个个能言善辩。比较起来,说法语的非洲人嘴皮子更贫,说话的风格有点像王朔笔下的小市民,又有点像周星驰的“大话”风格,堪称神奇侃爷。  相似文献   

2.
升学DIY     
开往升学立交桥,你准备好了没有?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扎堆”,要好的朋友去哪所学校自己也跟着去;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道听途说”,只要对方唾液横飞地说哪所学校好就觉得那所学校好; 升学,有的同学喜欢“上级控制”,家长说到哪所学校就去哪所学校……升学,不如自己做主。只要用科学正确的方法,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相信你会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一门喜爱的专业,一所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刚上完,我就兴冲冲地跑到教室,刚好在分发计算器!我刚把计算器打开,刘一就跑过来,大声叫道:“注意,你身边有定时炸弹。”我吓了一跳,恨不得赶快逃跑。“定时炸弹在哪?在哪呀?我们会不会被炸死啊?”这时陈天怡笑眯眯地说:“不是炸弹,是计算器。”我的心这才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语音变体,但在近代汉语中,“呀”、“哇”、“哪”与“啊”的关系错综复杂。“呀”、“哪”在成为“啊”的变体前,均为独立的语气词,在被纳入“啊”的音变轨道过程中,它们仍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哇”与“啊”的关系相对简单,完全是适应“啊”的音变出现的新形式。“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渐展开,清末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5.
爱丽丝的故事——目标应明确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  相似文献   

7.
海莹 《可乐》2010,(4):35-35
春秋时期,周宣王爱好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总是不满足。有个叫纪浩子的人是驯养斗鸡最出色的专家,周宣王就派人将他请来。纪先生刚养了十天,周宣王就急不可耐地问:“斗鸡养好了没有?”纪治子答:“还不行。它自以为很勇敢,有力气,所以很任性,很傲气。”  相似文献   

8.
年纪小的时候,不知轻重不分黑白,又不太相信大人的苦口婆心,大人有嘴说到无涎,一怒常会突然进出“等你大了就知道”,让我更是丈二金刚莫名其妙;年纪渐长,不解的是为何上了年纪的人动作慢吞吞、经常说这里痛那里痛、饮食的禁忌多到不行,让我怀疑人哪有那么多毛病?老人家也不辩解,只是悠悠地说“等你老了就知道”。如今,我也算有一把年纪了,终于明白他们说的话,也了解有太多事情除非亲身经历体验,否则是不会“信道”,然而,人到那时刻,知道了已太晚了。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黑龙江省某地有一位住豪华小区的老人.把门上的报箱堵死,让投递员敲门送报,他情愿付投递员每月100元“敲门费”。原来,老人不是为了看报。而是为了订“敲门声”。他要求投递员。“如果哪一天敲不开门了。就报警吧”。因为他的老伴走了,儿子出国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不知道哪天命归西天。  相似文献   

10.
和儿子一起听电台的辩论节目,双方唇枪舌剑,斗争激烈。我问儿子:“如果是让你上去辩论,你愿意做正方还是反方?”儿子说:“其实各有各的道理,在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辩论会。正方反方都是抽签的,抽到哪一方就得替哪一方辩论,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说,把对方驳倒你就赢了。”  相似文献   

11.
和儿子一起听电台的辩论节目,双方唇枪舌剑,斗争激烈。我问儿子:“如果是让你上去辩论,你愿意做正方还是反方?”儿子说:“其实各有各的道理,在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辩论会。正方反方都是抽签的,抽到哪一方就得替哪一方辩论,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说,把对方驳倒你就赢了。”  相似文献   

12.
永新的山歌     
王蕾 《中华魂》2013,(22):52-54
汀西省吉安市的永新县多客家人,客家人爱打山歌是出名的。不拘哪一处,不拘哪一时,一声“哎呀嘞”就起了调子。目之所视,口鼻所接,都是歌唱的题材。  相似文献   

13.
王以培 《市民》2007,(5):62-62
醒是“酉”与“星”的合影;酒瓶旁边,挂着一颗星星。醒,《说文解字》解为“醉解也”。换句话说,不醉哪来醒,醉后方醒,解醉方醒。多少人为了“醒”字流血牺牲,以血醒民;但人民啊,似乎“但愿长醉不愿醒”。  相似文献   

14.
走出“乐感文化”的误区──“东方复兴”漫议任剑涛悲观使人消沉。尽管对人生作悲壮的悲剧观,也常感染人,但毕竟因为使人沉重,来不得半点轻松,而不为人过份亲睐,常成为失意者托谴的对象、愤懑者泄气的工具,悲剧由此失掉壮美,悲惨地成了高级牢骚。乐观使人激悦。哪...  相似文献   

15.
徐宝康 《小康生活》2005,(12):53-54
不见“炊烟”和“厕所革命” 韩国自古以来就有“农业天下之大本”一说。记者来韩国时间不短,一直想到农村去看看。韩国朋友告诉记者,要采访农村,最好不要到城市郊区,因为城郊的农村已同城市连成一片,城乡一体,根本分不清哪是农村,哪是城市。于是,记者驱车从首都汉城出发,奔向韩国粮食主产区忠清南道的牙山市仙掌面镇竹山里二里村。  相似文献   

16.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晨练当儿,几个老人在一起闲聊,甲满怀忧伤地倒出了儿子千方百计“烤”他“老板油”的苦衷,乙说:“你有钱就大大方方地给儿子十万八万。”甲两手一摊:“我哪来那么多钱哩。”乙又说:“你在职时人家送给你的钱呢?”甲跳起来赌咒:“狗子收过人家贿赂。”乙也不示弱:“你收人家钱就是狗子……”两个人谈着谈着竟脸红脖子粗地吵了起来,弄得不欢而散。老人闲聊,本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信息、充实精神生活的乐事。这两个老人却平添了烦恼和隔阂,实在不值得。分析其原因,恐怕还是闲谈的心态和方法出了毛病。现实中,确有一些人,…  相似文献   

18.
读大学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棵粗,另~棵较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相似文献   

19.
编船 《今日南国》2014,(11):43-43
有很多带数字的成语我们经常使用,但是却鲜有人知道这些成语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大”?“人有三急”究竟是哪“三急”?且看本文一一道来: 人有三急 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人一生必须要的,“内急,性急,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性急,即结婚人洞房急;心急,即老婆在里面生孩子你在外面等急;二是出处为“人有三疾”.三疾分别为“狂”(狂妄)、“矜”(矜持)和“愚”(愚昧).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10,(10):14-15
在班里,我有很多很多的同学一起玩儿。可是,人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你瞧:一到下课,一大堆人聚在一起准备玩跳皮筋,但是分“伙儿”的时候,却有了矛盾。因为跳皮筋厉害的有三个,把哪两个厉害的分在一伙儿,另一伙儿人都不会同意,怎么分都不会如大家所愿,常常因此发生争吵。有时候“伙儿”还没分明白呢,下课时间就过去了,谁都没玩上。如果有两条皮筋,大家分着玩,有一些人就会认为是不和她们玩了,伤害大家的友谊多不好哇!咳!这样下去,朋友就会越来越j-。多多熊,我该怎么办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