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正> 金应熙,教授,笔名晨风、芳晨、百石等,广东省广州市人,1919年12月生,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会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金应熙同志自小聪颖好学,思路敏捷,学前受家庭教育,巳能背诵许多古文和诗词,会写一般的书信.1927年起,他先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广州培正小学等学校.中小学时代,金应熙勤奋好学,  相似文献   

2.
由金雨雁整理的《金应熙史学论文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金应熙教授(1919~1991)系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广东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  相似文献   

3.
“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郭秀文1997年12月24日,由广东省历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协办的“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来自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金先生的弟子、家属等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院、广州师院联合发起组织的广东军阀史研究会于四月十一日正式成立,并作为广东历史学会的团体会员。会议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举金应熙等十九位同志组成理事会,推选金应熙同志任理事长,余炎  相似文献   

5.
今年三月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首次组团赴港,与香港浸会学院联合举办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粤港关系”研讨会.会上,省港学者分别宣读了各自向研讨会提交的论文,展望了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粤港关系.这里发表的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王致远、曾牧野与吴江、陈枫与张绰等同志的三篇论文;限于篇幅,其中曾牧野与吴江同志的文章只刊登其原论文的一、三、四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于11月5日主办了澳门回归与澳门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南京、广州高校、科研单位和本院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出席了会议。省社科院副院长王经伦研究员强调,学术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现实眼务。历史所港澳史研究遵循了这一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政府决策出了大力,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知名度,希望以后继续努力,增创港澳史研究的新优势。历史所副所长李庆新介绍了本所港澳史研究的情况,指出历史所一贯重视港澳史研究,80年代在著名历史学家金应熙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 9日至11日,由中国法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深圳行政学院共同主办的“粤、港、澳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深圳行政学院召开。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孙琬钟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经伦研究员和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何景涣同志等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著名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王家福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社会发展与中国法制改革”的专题报告。来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的70多位代表围绕着“粤、港、澳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  相似文献   

8.
“迈向21世纪粤港关系”第四次研讨会综述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举办的“迈向21世纪粤港关系”第四次研讨会于1994年12月9~10日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广东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张难生研究员和香港浸会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邓树雄教授主持,广东省社...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金应熙老师治学风格的主要特色?金冬雁学兄的讲演中,把这一特色概括为“学贯中西”,并进一步指出:“这不仅是因为他精通东西方语言并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而且是因为他善于从东西方的史学思想和方法中吸取精华,融会贯通.”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概括.事实上,30年前金老师在北京工作时,史学界的一些著名学者,也正是以“学兼中外、博古通今”这八个字,来评品金老师的学识的.那么,金老师的“学兼中外、博古通今”的学养,是怎样培养得来的呢?这除了与少年时期的诗教、中学时期的通才教育有关,更与青年时期在香港大学的许地山、陈寅恪和马(钅监)三位导师的教导有关.就中,许地山先生对金老师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金应熙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界评价他治学的特点是“学兼中外,博古通今”,“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金应熙教授一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他研治中国古代史的思路和方法,受其两位老师许地山和陈寅恪的影响甚大,在这种师承的直接影响下,就形成其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钩稽贯穿和考辨分析,综合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求历史的沿革变化、因果关系,并重视探讨周边民族史的治史特点。他对中国王位继承法的研究,慧眼独识,别开生面,而又视野开阔;他对长城历史作用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开拓性意义;他对国外学术成果的评价,至今仍具启迪作用。金应熙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香港史研究领域亦颇有建树,是香港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和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泛珠框架下的粤港澳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于2006年1月13日在穗举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子彪、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陈达明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地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28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主持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社科院举行,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梁桂全、李新家教授和省内从事文学批评研究的专家学者张绰、黄天骥、饶子、黄树森、金钦俊、黄伟宗、郑心伶、金岱、游琨炳等40多...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和香港浸会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粤港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88年3月24—26日在香港举行.出席会议的两地专家、学者共30余人,香港方面除浸会学院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城市理工学院、岭南学院的专家学者也出席了研讨会.此外,还有澳门和英国的学者.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关于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议的主持人分别由双方的学者轮流担任,他们是:王致远研究员、莫民雄博士、范耀钧教授、曾牧野研究员、陈仪榘先生、张难生研究员、邓树雄博士、陈湛杰博士和黄枝连先生.  相似文献   

14.
<正> 最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行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研讨会,一些专家、学者和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以及部分新闻单位的记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上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决议》是历史教训和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5.
张磊、曾牧野<自选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7月6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张磊、曾牧野教授<自选集>出版座谈会",广东省社科界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梁桂全院长、田丰副院长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自选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滨下武志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经济史专家.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史学会的邀请,滨下教授于1992年6月28日在广州作了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报告.报告所讨论到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最新课题,而且对认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5年9月是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成立十周年.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为此举行第九届年会暨第八届粤澳关系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葡萄牙的30位外地专家学者以及澳门学术界的学者.在开幕仪式上,澳门总督代表、财政暨经济事务政务司贝锡安博士向大会发表演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磊教授应邀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澳门基金会主席卢德奇博士、新华社澳门分社代表冼为铿先生,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名誉顾问吴荣恪先生和崔乐其先生也出席了会议.在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就下面两个专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香港历史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7~8日在香港举行.  相似文献   

19.
<正> 1991年7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享村举行.这次大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山市文联主办,中山电视艺术中心协办,会议得到了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的大力支持.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山市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著名作家秦牧、杜埃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海外代表分别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区与国家,近40人,为历届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国内代表有100多人,除北京和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外,中南、西北、东北地区均有代表参加,说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承办的“岭南学术论坛”之四“珠港澳大珠三角城市圈发展战略研讨会”于9月25日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山大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省委党校、广州市社科院,深圳社科院、市委党校和省社科院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次研讨会。 该次会议本着学术性、务实性、权威性的原则,分别邀请了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围绕珠港澳大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