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声词、叹词、语气词都建立在摹声的基础之上,彼此间有着错综交织的关系,以往主要侧重词汇或语法等单一角度对它们的研究,引发了一些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本文强调应结合修辞或语用进行研究,并对某些相关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拟声词、叹词、语气词等都是产生于摹声造词或摹声用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类语言学的角度描写了维语拟声词 ,比较详尽地讨论了复合式拟声词。另外 ,文章还对维语拟声词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拟声词都是对自然声音的模拟,但是由于两种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汉语和英语的拟声词各有各的特点;汉语拟声词和英语拟声词的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英语拟声词在文章中运用得当,可以起到拟声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修辞效果.因此,在学习英语和从事翻译时就不能不注意拟声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有何不同,并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4.
"V+一下”格式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一下"格式的歧义范围是所有由有界动词构成的"v+一下",歧义的原因在于该格式既可满足有界动词单纯计量次数的要求,也可表现有界动词动作行为的短时量持续等非计数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实践中 ,由于原语与译语文化背景的差异 ,拟声词的翻译历来使人们感到困难。本文对拟声词的翻译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拟声造词是比较简单、原始的构词法,世界各族语言都有大量的拟声词。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在英语和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拟声造词法曾不断丰富了词汇,并在继续发挥这种作用,尤其在英汉翻译中,拟声不仅是一种构词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8.
李堉华 《九江学院学报》2010,29(1):100-102,109
拟声词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构词法,世界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拟声词。本文从它的分类和句法功能入手,阐述了英汉语拟声词的分类及用法,并根据拟声词的特征提出了英语拟声词的认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拟声词为英语创造了成百上千的词汇。它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 ,具有丰富多彩的语用功能 ,如果运用得当 ,它可以使语言生动逼真 ,并且有良好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粤方言区出现了叮、嘟、嘀等拟声词经过动词化与转喻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的现象。从语法结构层面来看,拟声词动词化为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中心成分,具有语法意义;从语义表达层面来看,通过转喻,拟声词被赋予具体明确的词汇意义,从原来的简单拟声联想至声音背后指向的完成性动作,是一种语义转换现象。拟声词的动词化和转喻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语言效率原则,在表达效果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动态性、整体义和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英汉拟声词对比的角度,以详尽的数字对比分析了汉语拟声词的三大民族特点:即乐音化、响度高;以双音节为主,多重叠;形音义结合。前两个特点使汉语拟声词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其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虽是现有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最高的一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现代汉语词典>象声词,从词目未收、义项未收、释义的不平衡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作一些补苴,供<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动作、变化等声音的词,即拟声词表达的意义就是表示某种声音。但是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不是对客观声音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客观声音的概括模拟,因此概括程度的不同,拟声词所负荷的意义也有区别,不同语言的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也不同。本文试图从汉韩语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即拟声词音节中的辅音和元音两方面入手,对比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汉韩语拟声词的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语法功能看,象声词有成句功能,但主要是充当状语,此外还可以充当定语、谓语、补语、宾语,或充当独立语;从表达功用上看,它或以其声塑造音响形象,或借其声描绘情态,或以有声写无声,为语言表达增添了形象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拟声辞格有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两种形式,能够产生声情并茂的修辞效果。拟声词在英语品牌、诗歌、散文和小说等各种文体中得到广泛运用,汉译时应根据英汉民族思维习惯,尽量再现原文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6.
汉语、英语拟声词异同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拟声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和语言现象。拟声词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和英语词汇,增强了它们的表述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文字音响的渲染起到了理想的修辞作用。拟声词用声音反映知觉与意识,形成声音与知觉之间的呼应与共鸣,使很平凡的句子变得生动、鲜明、逼真,从而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人们研究探讨英、汉语拟声词,分析比较它们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对比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将对英语和汉语的教学与翻译工作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英文拟声异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两者互译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弥补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用夏变夷”常为“严夷夏之防”者所引证.无论从上下文结构与语境,还是从具体个案与整个文本出发,都可以看出“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之论断中的夷与夏是文明意味的概念.把孟子的夷夏辨视为民族认同的经典理据,实在是一桩孟学诠释史上的冤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