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所表现的荧屏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真实性在纪录片中不但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且是审美意义上的。对现实真实再现可产生感人的纪实之美;创造性表现本质真实,可营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人文主题通过个性化对象的诠释可创造人们认同的审美价值。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的审美特性从根本上说,是要在生活现实中选取富有审美意义的过程来阐释生活的含义,在生活原貌的展现和典型意义的概括之间,寻找一种内在的契合,以达到表现作者创意的目的,再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并使其蕴含一种超平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学和法律文书,都以真实为存在前提,又都对真实的要求各不相同。作为文学所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作为新闻所要求的是“绝对真实”即“生活真实”。至于法律文书要求的则是“事实”。文章试图就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不同及其实现真实的途径作一比较,以界定和凸现新闻的性质特色。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当中的真实是相对的,它有不同的层面和形态,真实性的把握在于创作者的良知和真诚,也在于手法的合理应用。真实再现和纪实一样,都是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纪实手法并不一定代表作品的真实性,过于强调使用纪实手法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误区。在纪录片创作中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运用真实再现等手法来丰富纪录片的创作语言,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虚构的真实     
文学的"真实"是一种"诗意真实",文学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的重新组织来摹写真实,它仅仅支持有限的真实感。"情至之语"、"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是文学真实的策略,政治与真实、语言与真实亦是长久以来的思考焦点。然而,一个世纪以来,随着文学中符号与对象距离的逐渐消失,已经可以预期"真实"这一概念理论效力不断收缩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多媒体移动终端,手机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手机所具备的便携、移动、隐蔽、高效等技术特征为手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突破传统模式下种种技术限制的可能,具有独特的创作优势,同时,这种技术的进步又极大地拓展了纪录片创作的艺术空间,在内容、形式与风格上都表现出自身鲜明的美学特征。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的技术优势,开发其艺术潜能,将手机纪录片发展成为完善的艺术形式,成为纪录片创作领域值得期待和关注的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6.
传记文学自《左传》发端,至《史记》大放异彩,而今又呈方兴未艾之势。传记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历史的真实是其灵魂,艺术的魅力是其生命;二者的统一,即艺术真实,是其完美境界。那么,怎样达到这一境界?也就是说,怎样由历史真实而达到艺术真实?一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回溯人类关于纪录片百年来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纪录片理论的发展轨迹,大体由对真实的崇拜与追求,转而怀疑电影的真实能力,并不时在二者之间摆动。纪录片从特定的人类观点、立场、角度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对现实作出自己的解释。多义性和多样性应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艺术真实的结构看现实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的艺术真实,包涵了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和作家主观世界的真实两个方面。客观真实从理论上又可分为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两个层面,这两者不可分割,任何本质的真实都要通过现象的真实才能体现出来。没有现象的真实,只是理论、公式、在创作上表现为概念化、公式化;停留在现象上不求本质,就会导致所谓自然主义。主观真实也可分为现象与本质两个层面。现象真实,是指作家情感的真实。情感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态度。情感经过理性概括、精神升华,成为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以及审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就构成作家主观方面的本质真实。为什么说思想观念是本质的真实,而情感仅仅是现象的真实?因为观念的东西总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外国小说作品的风格问题,分析其在翻译中真实传译的重要性,提出外国小说风格的翻译原则,即小说风格的真实传译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从原作的思想感情、艺术风貌和文化特征出发,巧妙应用各种语言形式,从而实现外国小说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风格的真实传递.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63-16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观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与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毅青 《云梦学刊》2005,26(3):14-17
在对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中,王元骧通过把审美反映论引入到一个动态的系统和活动层面,达到了一种存在论的深度。这使得他对艺术真实的理解与从存在论产生的对艺术真实的理解能够互相阐释。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历史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颇为棘手的难题。古往今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不过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基本限于历史的和美学的二种,至于艺术心理学方面则几乎无人涉足。笔者认为,历史文学真实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可以作历史还原和审美观照式的研究,而且还可以进行艺术心理学意义的探讨。因为不管怎么说,历史文学的真实作为一种第二自然的真实,从历史的真到艺术的真,它毕竟要经过一道作家主体心理化(心灵化)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以栏目化(如《生活空间》、《今日京华》)出现的纪录片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究其原因,除了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外,更是由于纪录片的独特美学特征决定的。它的审美张力来自电视诸元素的合力,来自其创作者与观众的审美同构。纪录片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真实美、平常美和思辨美。一、直──从人物到事件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美学基础。纪录片对真实有着较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内容本质的真实,而且要求现象的真实:不仅要求事实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指它符合生活本质规律与…  相似文献   

14.
林平 《天府新论》2010,(4):145-147
艺术真实是文学实现审美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学的生命,内蕴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揭示生活的内蕴以体现"历史理性",则是艺术真实创造的核心要求.杨牧是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通过对真相事理、历史文化和哲学意味的揭示和表现,体现了生活内蕴的真实,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生命魅力,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座诗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意义活动的底线,“艺术真实”是艺术文本存续的基础。在理论界,围绕“世界、作品、艺术家、受众”这四个要素构建的理论范式,无法单独阐释艺术真实的意义机制,动态联系的范式结合也不过是标准叠加的产物。在技术层,数字媒介消弭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这一状况与总体文化观念滑向“后真相”同步,艺术真实遭遇技术解构的冲击。理论阐释无法确证“存在意义”上的艺术真实,技术冲击消解了“存在者意义”上的艺术真实,前者指向价值论,后者指向本体论。由此,艺术真实交由商品市场,文本不再可靠,资本裹挟着动态更新的伴随文本进入经济场域,在意义竞争中重建“艺术真实”的本体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潘军小说在艺术上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扩大了艺术领域,提供了表现主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文本.他以艺术审美的边缘性和暗示性,对心灵形式和生活真实的成功剥离,多样的艺术手法,完成了这一富于诗意色彩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继承、吸收和综合了人类不同艺术的诸多表现方式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影视作品比其他艺术形式能更有声有色地反映生活、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其逼真性是人类已有的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但逼真地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并不是影视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系列"小说是孙犁的前期创作,是其对战争年代的"诗性"呈现和对人间性情的"真实"阐述。"白洋淀系列"小说所呈现的是这样一种创作风格:"革命现实"与"诗人气质"共同影响下的"自我"言说,作品中"实景"隐匿与"性情"凸显的创作技巧。孙犁在创作中的"政治氛围"与"作家审美"对其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闻真实不是纯客观的,它是一种共有客观性的新闻认识。新闻认识是具体的、现实的,其总的展开是一个历史过程。新闻真实作为现实真实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接近客观实际,就是不断趋向理想真实。新闻的理想真实正是新闻认识的最终结果。理想真实否认把现实真实当作绝对认识的固定界限,同时也反对所谓“纯客观真实”的理论。现实中的新闻总是具体的新闻,具体新闻的现实真实并不笼统地排斥倾向性,所排斥的仅是错误的倾向性。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都是新闻认识的本质属性,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新闻工作者应认识新闻的本质和规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新闻的现实真实向着理想真实迈进。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与基石,也是目的之一;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却是艺术的真正、惟一本质。文学艺术真实的终极目的是生活,是客观实在,但却非惟一指向,它是多元共存的。文艺世界对于生活,有两种处理方式:直接取材生活;以从生活中得来的正确体验去营造艺术品。文学艺术的真实,应该是客观实在的真实与创作者个体独特、创造性的“真情真意”投射的有机统一,二者缺一不可,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