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所谓中国"老油画",即中国早期油画,当指清末民初最早的一批中国油画家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国水墨画与西洋油画,虽然同属绘画科目,但千余年来几乎平行发展,直至各自成熟。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最先将油画带到中国,这种由油彩细绘而成的艺术遂渐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迥异于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的油画,给中国人带来惊喜,明清宫廷画家多有研习者。然而,只向那些主业传教、  相似文献   

2.
王镛 《南亚研究》2002,(1):73-79
如果把 2 0世纪中国油画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考察 ,特别是与都属于东方文明古国和第三世界大国的印度的同时代的油画比较 ,也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中国油画发展的脉络。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西方油画最初传入印度的时间 (15 80年 ,果阿的葡萄牙人耶稣会传教使团把基督、圣母画像带到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宫廷 ) ,大致与传入中国同时 ,而在东方土地上生根主要在 2 0世纪前后。西方油画移植到东方以后 ,逐渐出现了东方油画。这一方面意味着东方绘画的西方化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西方油画的东方化。东方油画与西方油画相比 …  相似文献   

3.
自景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中西宗教的接触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17世纪,耶稣会会士把他们对中国宗教和哲学思想的阐释带回欧洲,对启蒙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天主教教会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传人的限度的讨论(著名的“礼仪”与“术语”之争)中,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一批西方传教士借科学技术传播推进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这是一群独特的翻译主体。作为中外文化接触、碰撞、融合的范例,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西方传教士采用的并非是传统的全译策略,而是变译策略,诸如增(写、释、评)、减、编、述、缩、并、改等,无意中推动了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并对中国翻译事业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薇 《求是学刊》2005,32(3):117-121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士兵、官吏和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国情。其中传教士的表现尤为突出。明代西方传教士调查中国国情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所获得的情报或用于在中国的传教实践之中,或汇集起来传回欧洲。这既对他们在中国的传教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东学西渐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在我国也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精神。如今,西方油画这种"舶来品"的艺术形式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美术艺术当中,中国油画越来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今在美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做好油画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油画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首先对当今美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新的美术文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油画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陈明春的油画作品中迸射出民族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构建出一种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总会让人看到愈加厚重的笔触、苗侗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冷暖相间的民族艺术色彩和一气呵成的表现气度,这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艺术本能和娴熟的表现技巧。将民族气质与西方油画相结合,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的深度融合、东方山水与西方风景的碰撞。他通过书写性笔  相似文献   

8.
油画中国和油画青岛的百年历程中,王庆平这个年纪这种经历的油画家,成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坚持本土,写自身文化,写自己的感情,择善而固执,在吸纳西方艺术精髓的同时,坚守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为油画的中国化和油画的青岛化吹来了清新的人文之风。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8):87-91
进入19世纪,中国的重要任务就是尽快走出封闭保守、摆脱愚昧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早日实现工业化。而当时的满清政府从皇帝到各级官员,再到读书人、普通民众都生活在封闭、保守、愚昧、坐井观天的文化环境里。而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向中国社会传输的科学、技术、医学、教育等西方文化思想,终于使中国一些思想敏锐的少数官员、知识分子、民众率先触及西方先进的文明。他们是中国摆脱愚昧落后的宝贵力量。在近代中国向工业化道路上艰难挪步过程中,有赖于基督传教士对中国文化送来的福音。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迈向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做出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和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的"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于4月15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虽然是从写生角度研究油画艺术,但涉及了当今油画领域所关注的课题和发展思路,也因2010年中国油画学会换届后,新一届主席团在承续和推进学会工作中所  相似文献   

11.
和戏剧史上的现代话剧艺术等艺术种类一样,中国油画也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出于对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关注,我也曾怀着极大的兴趣读画,并曾稍稍涉猎有关的资料和论著。即便在我极其有限的接触中,也能明显地感受到,近年间学界对中国油画的史的研究,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明治初期,日本吸取西方文化,迅速形成“文明开化”之浪潮,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导源于江户时代(1600~1868年)中后期兰学的勃兴以及幕末洋学的发展。 兰学是指日本在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人或者荷兰语移植、研究的西洋学术的总称,也包括来到中国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所编著并传到日本的汉文  相似文献   

13.
梁捷 《学习与探索》2007,(2):135-139
在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重新进入中国,在传播文化和科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经济学。郭实腊通过办刊物来传播西方思想,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影响。而稍晚的丁韪良直接参与了同文馆的创办,一边教学,一边组织译书,最早系统地翻译了数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接触与传统"义利"思想截然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思想,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反响不是特别大,但为19世纪末的经济学热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督信仰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关系的问题 ,是基督宗教进入中国以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传教方式、中国文化对基督宗教的反应、非基督运动与本土化运动等三个层面可以看出 ,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的矛盾冲突 ,源于不同思想理念的混淆 ,没有分清基督宗教的超越信仰的价值维度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维度  相似文献   

15.
丁韪良在宁波十年宗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韪良(W.A.P.Martin)是近代来华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中一位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曾以所谓布道“先驱者”,中国近代教育的“奠基人”,清政府的国际法“顾问”和多产的“汉学家”而著称于世。西方学者至今还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余年间仅次于赫德(R·Hart)的在北京的影响最大的外国人。他从1850年到中国,至1916年在北京去世,长达六十余年,几乎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在中国从事各种活动。本文主要评述丁韪良来华最初十年在宁波的宗教活动,这对于研究近代早期西方传教士和基督教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岛画报》2007,(12):46-49
步入海情,犹如来到一座艺术的殿堂,大到整个酒店的布局,每个楼层、房间各异的装饰风格,色彩搭配,小到每个角落的点缀,灯光影射,无一不散发着海情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微处的别具匠心.她将东方的优雅与西方的浪漫,远古的质朴与现代的简约,中国传统文明与欧陆宫廷风情结合的如此完美、和谐,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魏齐华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绘画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画种。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体系,以欧洲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体系,成为世界两大绘画体系。中国画──我国民族传统绘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从...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油画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油画家能有机会见到欧洲艺术大师的真迹,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研究西方绘画。2005年我有幸得到俄罗斯著名美术家的授艺指导,真正体悟到正宗油画技艺的魅力,从而感知西方油画语言的奥妙。绘画的色彩规律、技艺表现是西  相似文献   

19.
张法 《求是学刊》2014,(3):115-123,2
中国型海洋美学的建构,以中国以及世界的海洋审美经验和海洋观为基础。西方的海洋定位是从地理到文化,中国的海洋定位是从文化到地理。西方的海洋观是从波塞冬到科学-上帝,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海洋的客观性为基础总结而来的,中国的海洋观是从人兽合体的四海之神到兽形人性的四海龙王到神性观音再到人性妈祖,在人与海的二元中以人的理想而定型。海洋美学的建构应从现实、宗教、科学、艺术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并与其他文化的海洋经验互动而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20.
把东方的神韵与西方的形式完美地融合在美术作品中,从而让中国油画尽快地融入世界亮丽世界、闪光世界,这是中国众多油画家的艺术追求,他们纷纷把画笔触向中西美术的临界点,探索一条中西合璧的成功之路在这帆樯林立的画家队伍中,辽宁盘锦的赵世杰颇具代表性,且卓有成就,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孝信先生称其作品是:油画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