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2005,(10)
最近,新加坡私立学校A I TACADEMY(中文名:新加坡澳洲理工学院)和AITUNICAMPUS宣布,因流动资金不足已于9月1日倒闭。这两所学校现有学生900余名,其中中国学生424名。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下,学校现有学生将分别由InformaticsCollege、LearningVisionInternational和NanyangInstituteofManagement等私立学校接收。为此,我驻新加坡使馆教育处紧急提醒:赴新加坡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不要再申请这两所学校,各自费出国留学服务中介机构不要再介绍学生到这两所学校留学。新加坡两所私立学校倒闭…  相似文献   

2.
中日集团主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同为东方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由于地缘、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中日两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集团主义。中国的集团主义主要体现为家族主义,而日本的集团主义则表现为"小集团主义"。战后,中日两国的集团主义都受到了诸多挑战,然而日本的集团主义已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日本人无形的生活准则。相形之下,中国的集团主义却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从实施之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日本以发展"生存能力"为目标的"综合学习时间"也从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与日本政治体制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也与"综合学习时间"在实施背景、课程的目标、内容等方面有诸多差异,但中日这两大课程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赋予学校、教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选择权,包括学校直接管理、教师和学生自行研制和学生自我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4.
1988年8月22日至25日,“中日唯哦辩证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是由北京大学留学系和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15个教学科研单位的正式代表(11人)和列席代表(20余人),来自日本5所大学的正式代表(7人),共40多人。这次会议是中日两国首次唯物辩证法研讨会,也是中日两国首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在中日学术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郝斌、副校长罗豪才,特邀代表韩树英,以及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理事长金俊行、常务理事吴清达到会表示祝贺并强调指出了会议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中日两国问候语的惯用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分析问候语背后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可以揭示两者的差异。而这些有时明朗、有时微妙的异同之处,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以及学习中文的日本人而言,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中日两国问候语,尤其以日语的问候表现为中心,探讨它们的表现结构、特征、意义,揭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没个性"(均一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日本人的种种表现,以期更好地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增进中日两国的友谊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17世纪,中日在对外关系方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史学界对这项政策具有的封闭性研究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它所蕴涵的另一项特性--开放性。中国"闭关"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中外贸易,尤其是中日民间贸易屡禁不止,两国贸易往来事实上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锁国"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德川幕府主动开放长崎一港,与外界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日文化交流的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使此期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文学都被视为“重表现”的抒情文学。中、日两国的文论都认为文学家所抒之情的产生是“感物”的结果。因此,“感物”理论在两国文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文学的抒情与中国文学的强烈影响有关,日本文论中的“感物”理论也是在中国文论的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当然,日本文学毕竟是日本文学,日本文论也毕竟是日本文论,日本民族在受到中国文学、文论强烈影响的同时,又通过对它的吸收、改造而形成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征。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日双方角色的变化,即自进入近代以来从古代的日本“以中国为师”转变为中国“以日为师”的文化交流趋向。这种趋向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及各种政治力量为救亡图存而“以强敌为师”学习日本,成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趋势;日本借鉴于中国近代数度败于列强之教训,使中国成为其前车之鉴,推动了日本近代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中日文化交流趋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日两国在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的民族心态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 ,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 ,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 ,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 ,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 ,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日本高等教育运营管理机制的有关资料,并对中日两国的大学教师与教授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后认为,中国的大学教师在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育人质量,增强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中国高校应更加重视教授委员会的智囊团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习日本高等教育运营管理机制的有关资料,并对中日两国的大学教师与教授委员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后认为,中国的大学教师在提高授课质量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育人质量,增强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中国高校应更加重视教授委员会的智囊团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十九世纪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中期,以英、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最为发达。在日本,由于产业革命发生较晚,其职业教育还很落后。但是,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伴随产业革命的振兴,日本职业教育获得迅猛发展,同其产业革命一样,成为近代史上后进国赶先进国的典型。明治初年,日本职业学校还寥寥无几;到1900年就有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298所,学生27000多人;1912年各类学校则猛增到7905所,学生420000多人。而且,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与比较了同一个项目的中国学生作品和日本学生作品,深层次地指出了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阐述了这种差异在两国学生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的反映,以及中日两国体制的差异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的中、日都市商人,在都市政治、经济上所表现出的权益与地位上的差异,实质是两国封建文化的差异。日本幕藩制都市文化是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而非早期输入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日本不同于中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可谓乾坤倒转。在连接两国的宽广海域上,不再见慕中华之风而不辞艰辛赴中国朝贡、学习的日本使节、僧侣们的漂泊身影,日本实藤文库中也查寻不到珍藏于东大寺正仓院那样的大唐瑰宝。相反,一批批中国学子却忍辱负重地来到这个被祖先称为“倭国”的地方。自1896年唐宝锷等十三位学生赴日留学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学生竟达三万余人。1896-1911年留日教育出现的原因这一时期留日教育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来说,可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作结。国内的原因● 留日救国的社会思潮甲午中日…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流基础。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大和民族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吸收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日本文化既有东方文化的特征,又有西方文化的印迹,特别是在体育方面日本受欧美的影响较大,因此以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了解日本学校体育的现状,找出适应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还可以间接地了解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1日本学校体育具…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父母同住意识"和"赡养父母意识"上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宅死";中国父母、日本大学生和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显著低于情绪性赡养意识,其中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在各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从日本传来有关留学的不祥消息。由于日本抬高留学门槛,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将遭遇“大风降温”,日本负责移民的机构已经拒绝了90%的中国学生居留日本的请求,这些学生都是被日本语言学校录取,计划在2004年赴日本学习的。这意味着大量准备去日本学习的中国学生被挡在了日本国门之外,日本“收紧”中国留学生的政策非常明显。五道门槛卡住学生大多数来自日本的消息说,为提高留学生质量,防止留学生犯罪,日本政府将采取措施严格审批留学生签证。据东京出入境管理局人士透露,从2004年4月起,日本法务省将对要求赴日“留学”和“就学”的人采取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