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仁 《东岳论丛》2002,23(6):61-65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展开的。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从总体上看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有些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写道,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论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个道理,人所共知,似乎用不着再作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 历史主客体理论与历史之谜的“解答” 当主客体关系的讨论从认识论进到历史观时,遇到了以下两对范畴在科学历史观上的地位的不同理解,即历史的主客体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社会基本问题在建构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地位问题。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应重视从物的力面的理解,因此,强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最高范畴的重要地位。另一种意  相似文献   

5.
蒋大椿先生的《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一文从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关于超越唯物史观的问题等四个方面 ,论述了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这些观点存在逻辑矛盾。其实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并不是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规律 ,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言而喻,它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沦中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就是社会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个原理同一般唯物主义所一贯坚持的客观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社会历史观中有没有社会主客体的关系问题?如果有,这种关系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承认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否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相悖?这些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唯物史观,深化历史唯物主义,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应该如何规定社会主客体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监管改造工作的目的,就是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手段使罪犯改正恶习,消除破坏思想,改造成为新人。其重要内容就是对罪犯的思想改造。意识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对人的思想发展,行为准则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和探讨罪犯的改造意识对于做好监管改造工作,转化罪犯思想有着一定的意义。 一、改造意识的概念和特点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认为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确认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意识是为人特有的在语义学说中对客观现实中的反映的心理最高形式。关于它的一  相似文献   

9.
第八章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本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部分。主要内容有: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的社会历史观;而且通过对劳动、社会实践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分析,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实质,建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充实和促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既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并形成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研究空间,甚至一些“元问题”也依然有探讨的必要。如果我们引进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种维度并由此来阐释此种逻辑关联的话,那就会有新发现:众所周知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立于本体论维度,“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成立于认识论维度,“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共同决定社会实践”成立于实践论维度。只有完整把握马克思的上述思想,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语境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三种倾向张国珍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4期发表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掀起了一股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出现了三种错误倾向。第一,否认历史观基本问题,不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发展,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推动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社会意识领域的配套发展,经济的"开放型"特征也势必要求教育"开放型"内涵的注入,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列宁加以发挥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斯大林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了详尽的阐述。这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发展的重要贡献。但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解释,也还有一些不够确切的地方。本文就斯大林在发展唯物史观中的重要贡献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明确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马克思所讲的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②而人们的实际活动,主要就是物质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给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下过明确的定义。斯大林的贡献在于他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意识的主体性理解封毓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人们通常是就其对社会存在的关系,把它定义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体点说,就是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社会物质生活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6.
自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展开争论以来,我们收到不少有关这个问题的来稿,由于篇幅有限,除一部分已刊登外,其他来稿则作一简要综述如下:一什么是基础?它是否包括生产力在内?张本同志来稿认为: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对于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来说,是个别的、特殊的原理,正如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领域较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是局部的特殊的领域,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停留在它的基本观点——一般的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了改变人类世  相似文献   

17.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也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当"顶层"的社会意识左右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背离了普遍的主体性价值,普遍的社会意识就会显现出对抗的因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矛盾就会加剧,社会意识的更多诉求,就会取向于社会存在的变革。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党的为民意识,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务必强化执政党的服务意识,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始终做人民的公仆而绝不凌驾于人民之上。务必要从意识形态的顶层,扭转只为少数人或少部分集团谋利益的价值观念,让社会回归正常的存在形态,让主体人的意识重归主流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划分阶级的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常识问题。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基本原理为阶级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也不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存在和物质文明,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属于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社会存在不等于物质文明,社会意识也不等于精神文明。但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社会意识的精华部分,即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的部分,也就是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这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照这一内在规律,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始终如一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并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关系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然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关系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终的决定作用的理论,有人却恣意地理解为"经济唯物主义",即认为经济是社会历史发展唯一决定因素的所谓"唯经济决定论"。恩格斯晚年对"经济唯物主义"进行了严厉批判,深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最终的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不是唯一决定因素,"经济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和捏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