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当傀儡     
一个帝王,失去权威,失去驾驭臣下的能力,便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因此,作为君主必须能够驾驭臣下,惩罚犯上作乱者,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分封有功之臣,他特别提到了三位文臣武将,即张良、萧何和韩信。高祖说:此三人在高祖夺取天下的争斗中,确实功劳不小,但高祖并未因他们功高盖世就姑息迁就。他对韩信的处置,就充分说明刘邦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而是敢于并能够驾驭臣下的皇帝。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春正月,高祖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六年,冬十月,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十二月间,高祖在淮阳地方文萃领…  相似文献   

2.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3.
圈子     
王立群 《领导文萃》2011,(23):66-68
高祖六年,刘邦称帝后,在太公家臣的启发下封太公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然住进了皇宫。据《西京杂记》记载,太上皇移居到长安后,住在深宫里,天天闷闷不乐。刘邦很奇怪,通过左右一打听,原来太上皇自幼所喜欢的是和一些屠户、商贩在一起,卖酒、卖饼、斗鸡、踢球(蹴鞠),一生以此为乐。现在搬到这儿,所有爱好都消失了,所以很不开心。刘邦一听,好办,把老家搬过来!于是,  相似文献   

4.
正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是一部分事实,另外的事实是迫使高祖退位,这是典型的抢班夺权。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政治对手,这个认识是不该含糊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经过了贞观时期的改造。努力为唐太宗辩白是唐史书写的重要政治任务,很多真相被遮掩过去。有两个倾向需要特别注意:其一,强调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斗争,引导读者忽略李世民与唐高祖的对立关系。原因很简单,"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相似文献   

5.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长是一个什么官呢?秦代实行郡县制,县以下的组织是乡,乡以下是亭,亭以下是里,里有里正,亭有亭长,乡有三老,这样推算亭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村长了。也就是说刘邦在他三十多岁的壮年时期作了村长,十多年后的四十二岁当了皇帝,不能否认这是个政治神话。这个政治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纵横千年,不免发"群雄并起于乱世"之兴叹。对中国培训行业来说,在经过如同井喷般高速发展的八年后,尽管其硝烟未散。  相似文献   

7.
<正> 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刘泽民撰文指出,国企干部使用应注意六种倾向。 一是切忌“乱点鸳鸯谱”,搞“骏马犁地”式的用人错位。把制药厂长调去任钢厂的经理,把纺织厂长调去作煤矿矿长,这种用人不当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爱才还要会用才,要给企业家一个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干有所能、用有所长,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8.
权变     
李东阳 《领导文萃》2005,(12):80-83
话说秦末汉初,天下大乱,出现了一位不亚于范蠡,同样能料事如神、善于判断形势、对成功之道了如指掌的绝顶高手——叔孙通。天下统一后,刘邦称帝,叔孙通被任命为礼官。这可不是好干的差使。因为所谓的诸侯、将军,清一色都是好勇斗狠之徒,逼急了什么都敢干的,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不肯接受任何束缚。让他们遵守礼仪制度,那不是与虎谋皮吗芽从一个小例子,就能看出他们是什么人:有一天,高祖偶尔看到手下的武将们扎堆,紧张地交头接耳,面色忧惧不安,似乎在讨论什么大事。有大事要发生吗芽我怎么不知道芽于是高祖满腹狐疑地询问张良,到底是怎么回事芽…  相似文献   

9.
将将与将兵     
现在就领导的方式而言,有所谓的“将将与将兵”。第一个将字是动词,第二个将是名词。当年汉高祖问韩信,樊哙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人。高祖又问:滕婴呢?韩信说滕婴善带骑兵,其他兵则不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两汉社会发展变化和文化学术走向,依据历代统治者对图书的政策及恢复情况,两汉图书事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高祖至文景的恢复期、武帝至昭宣的兴盛期、元成至哀平的社会危机下发展期、光武至明章的重振期、和帝至东汉末的继续发展直至停顿期。  相似文献   

11.
论刘邦的胆气与正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刘邦既是一个无赖,也是一代英主。而从一个无赖变身为一代英主,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他过人的胆气和正气。先说胆气。刘邦以一介亭长加入群雄逐鹿的行列并最终后来居上,建立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其过人的胆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史记》载: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一次远远地  相似文献   

12.
李世民与孙权熟谙慈之道,深得臣子爱戴长孙顺德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多有战功。高祖即位,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参加了玄武门政变,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唐太宗登上皇位以后,特赐给长孙顺德宫女,长孙顺德也受到特别的允许,常在皇宫内住宿。但后来长孙顺德让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别人赠绢,被人告发。照唐朝的法律,这要受到严重的处罚,而太宗不仅没有加以惩处,还在朝廷上当众赐绢数十匹,使他感到非常惭愧。  相似文献   

13.
<正>地方割据、尾大不掉、权臣乱政等是古代政治的一种常见现象。抑制分散倾向、削除分裂势力、确立中央权威、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是历代帝王的重要国策。西汉从高祖到武帝时期的历次削藩的目的即在于此,其做法既有代表性,又有惊险性和艺术性。当今,许多地方和单位  相似文献   

14.
吾有三杰     
(汉)高祖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15.
历代开国多用暴力;驭天下之术,多赖文治。西汉陆贾、元朝刘秉忠,对此早有高论。陆原为楚人,以门客身份从刘邦定天下,能言善辩,常在高祖面前称《诗》说《书》,刘邦怒其迂腐,詈之曰:“我居马上打得天下,何用习诵《诗》、《书》!”陆曰: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就是在活给别人看.史料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记录:"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相似文献   

17.
<正>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最初发生最大影响的,是在汉朝汉高祖刘邦的创业之初,所用建立功业最大的人才,便是张良、陈平这些人,而他们都是学道家的人物。在历史上标榜汉初的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父子两代的思想领导,都是用"黄老"的道家学说。清静无为保全性命大汉一代的开基皇帝高祖刘邦,在位不过几年就死了,政权则落到他妻子吕雉的手中,天下最诱惑人的权势,极少有人摆脱得开,因此吕后便想因势乘便,要把帝位传给娘家的人。但是,当  相似文献   

18.
忍与静     
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至诚对人,虽忍不阴,虽狠不毒。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司马迁自叙作《史记》“留侯世家”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相似文献   

19.
张嵚 《领导文萃》2022,(3):42-45
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前,中国历代皇帝里最神奇的"创业奇迹"——汉高祖刘邦常被人吐槽的,就是其无比草根的"创业团队". 刘邦的"创业团队"有多草根?以东汉学者王符的话说就是:"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缯肆、狗屠也;骊山之徒,钜野之盗,皆为名将."特别是那几位最早跟刘邦"创业"的团队成员,樊哙"以屠狗为事",夏侯婴"为沛厩司御",...  相似文献   

20.
用人的奥妙 汉高祖刘邦,原只是沛县(今属江苏)乡间一个无赖平民。尽管无聊文人也给他找了个显赫的祖宗,但是,他们弟兄三个(刘邦是老三),名字就叫作“伯”、“仲”、“季”,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大、老二、老三,可见这个家庭有多少文化教养。 刘邦的“邦”字,前人推测是他做了皇帝才起的。因为“邦”的意思就是“国”。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这位皇帝未曾发迹时的行径,大抵如在家不肯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