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在美国年代之久,人数之多,影响之深远非世界其他各国可比。长期以来,美国华人史研究也浪潮迭涌,炙手可热。本文简要评介从19世纪晚期至今100多年的美国华人史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落地》是美国华人作家哈金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家从多元视角,以纽约新中国城法拉盛为背景,用十二个短篇故事展现了底层美国华人生活的各种经历,贯穿全书的是美国华人的离散情结和挣扎着追求美国梦的迷失与希望。  相似文献   

3.
美国排华法的废除基于多种原因,既有经济上的因素又有政治上的因素。中国劳工因较过去优化了的的工作结构,唐人街不断提升的形象,以及年轻一代华裔的积极融合态度——所有这些都向美国社会呈现出华人的崭新面貌。同时,二战的爆发为在美华人展现自己的潜能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它成为直接改变美国华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外,中国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美国媒体对中国人的正面宣传等,所有这些因素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排华法推向终结。  相似文献   

4.
尼克松担任总统期间,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国力相对下降,美苏形成均势,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刹住苏联的扩张势头,尼克松政府提出了均势外交战略,尼克松政府均势外交的核心是在美国、苏联、中国、西欧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实力相对均衡的基础上,建立多极世界格局,以多边力量制衡苏联的扩张,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利益。打开中美关系大门是尼克松均势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步骤,也是尼克松对外政策中的得意之笔。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美国和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摆脱了同时与美苏为敌而形成的不利局面,增强了对付苏联的实力;美国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使之能在世界霸权严重动摇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5.
“楔子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阻止中苏结盟、分化中苏同盟、削弱苏联阵营力量的战略工具。美国通过对中苏关系及其变化的认知与研判,适时调整其“楔子战略”予以应对:从最初“一拉一压”的结盟预阻策略,到“共同打压”的强压促变策略,最后转变为“一压一和”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的“楔子战略”对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两国凝聚力从而促成了中苏结盟,也挑起了两国分歧争论并最终加速了中苏同盟分裂。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笔者在美国西俄勒冈州立大学访学期间,对当地塞勒姆华人福音教会所做的为期近一年的个案跟踪和考察实录。通过对华人教会的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华人教会不仅是美国华人敬拜上帝的精神家园,也是美国华人移民社团,特别是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同胞之间,重建认同和归属感的整合桥梁和纽带。同时,海外华人教会,对于提高华人移民在白人为主体的美国社会的族群地位和社会影响,无疑也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人具有跨越中西的双重文化视野和双重文化传统,"中国"既是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遥远的原乡,也是他们在美国本土文化影响下想象的"他者".美国华人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描述,其实质也是华人作家在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等多重二元关系的对立与交融中对中国所做的文学想象和欲望投射,具有典型的形象学研究的意义.从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和族群中国三个层面对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和解析,我们不难看到华人文学想象背后复杂的社会生存境遇和文化认同心理.  相似文献   

8.
船货双方的利益之争随着国际货物运输的产生而产生,影响着并反映在有关的国际海事公约中。从目前已经生效的相关国际公约中可以看出,船方在这场利益纷争中一直占据着优势,但是货方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随着运输法公约草案的起草、制订以及货方力量的不断增强,可以预见船货利益之争将出现新的格局。通过对有关国际公约变革轨迹的叙述,对船货双方利益之争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对将来完善中国《海商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西欧在两极格局下承担地区性任务,其对外战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冷战后,欧盟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开始从地区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过渡。为此,欧盟实施了多边外交战略,在继续把外交重点放在欧洲的同时,欧盟加大了对欧洲以外地区的进取力度,总目标是使欧盟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一极。笔者将欧盟的多边外交战略分成全球、地区和睦邻三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语篇是一种结合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的文体。演说中的押韵主要包括两种,头韵和尾韵。在头韵的运用中,演说者比较倾向于运用一些摩擦音或其他一些清辅音,结合一些开口元音,以增加演说的力量。在尾韵的运用中,演说者偏好开口元音与辅音构成尾韵,以增强演说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两种押韵的运用增强了演说的节奏和美感,从而突出了演说主题,影响了观众。  相似文献   

11.
“所有美国华人在这部剧中都能看到自己”美国,福克兰大学,与其不远处,有座小旅馆,由于建造的时间较长,加之主人未及时维修.  相似文献   

12.
苏联干涉"布拉格之春"的重要原因有:东欧领导人的支持增强了苏联政治局中"军事干涉支持者联盟"的力量;克格勃夸大、歪曲、捏造情报的行为对苏联决策层产生了误导;美国的不干预态度打消了苏联入侵的顾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美国尚未参战,但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执行着大体支持苏联的政策,珍珠港事件后,双方还建立起同盟关系;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美国力量的增强,1943年以后,美国的对苏政策则在保持同盟关系的同时,力图消耗苏联,并与之争霸。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南加州的华人圈里,有一个不浮躁、沉得下心来组织社团活动,热心为侨界服务的新一代侨领鹿强。他是40位中国政协海外列席委员之一、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侨联海外委员、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因为对故七的感情、对美国侨界的责任,他享受着社团工作辛苦与快乐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他所在的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接待习近平访问洛杉矶、集会谴责ABC"吉米·基梅尔秀"节目的辱华内容等一次又一次的大型活动,鹿强的名字在洛杉矶的华人圈中几乎人尽皆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肆虐,反共气氛笼罩美国,包括华人左翼青年团体在内的美国进步势力在受到打击和迫害之下逐渐沉寂。60年代,民权运动催生了亚裔美国人运动,新一代的华人左翼青年组织也应运而生,他们虽然有点偏激,但在服务华人下层、反对越南战争、呼吁改善中美关系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冷战期间美国华人左翼群体的变化折射出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美国华人的生活。纽约一些华人律师发现,华人申请破产的案件近期剧增,大约增长了两到三倍。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全球反美主义浪潮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国际战略的实施,还对美国经济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当前反美主义这种不利的经济影响还非常有限,但已经引起美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从长远来看,只要美国继续推行国际霸权战略,全球反美主义就将不断积聚力量走向新高,其对美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也会不断强化,最终成为制约美国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强化价值观念的规范力量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哲学价值论的视角予以理论诠释。笔者分析了认知因素对形成和强化价值观念的规范力量的作用;分析了价值观念规范力量的现实存在状况;分析了如何通过主体来强化价值观念的规范力量;还分析了价值标准的合理性与价值观念规范力量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规范力量的增强是多方面综合努力的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何宗强 《国际论坛》2011,(2):15-20,79
基督教福音派作为持续存在的社会政治力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美国的全球扩张。福音派海外传教搭建了跨文化联系,培育了全球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权观念的传播,实施人道主义救助,加强了美国与世界的联系,扩大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福音派关注人权、宗教自由、国际等议题,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