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流通量规律表述为:“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资本论》第一卷第159页)学术界对这一段话有不同理解,现归纳为以下十种表达公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考察货币流通总量时指出:“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这段话通过货币流通量的决定机制,反映了流通货币量的定量原理,因而成为商品经济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的科学概括.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一规律的解释,有种种分歧和误解,所以,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这  相似文献   

4.
越是搞活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各方面、各渠道、多种手段协调发挥作用。以财政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控制是宏观经济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保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关键在于控制社会的总需求量。社会的总需求量,是由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构成的,是在一定的货币周转速度条件下,由货币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量是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就是要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必须符合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不论货币是作为流通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马克思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通过对商品流通过程的分析,全面研究货币的职能。可是,马克思对各节的安排,采取了如下的方式: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b)货币的流通(c)铸币。价值符号3.货币(a)货币贮藏(b)支付手段(c)世界货币对于这样的结构安排,许多人不理解;有些学习了一般政治经济学通俗著作,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人,甚至感到奇怪。有关研究《资本论》的著作,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和说明。对于这些解释和说明,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的说来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曾康霖、徐培文、罗晶撰文指出,如以M2的增速与GDP的增速比较,得出我国货币供给超额增长的结论,是有悖常理的。因为,所供给货币并没有完全形成M1,相当多的货币只是形成了准货币,准货币尽管是潜在的购买力,能够转化为M1作为支付手段,但在未转化之前,它仍然是社会公众持有的货币资产。货币(M1)是现实中流通的货币,发挥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准货币(M2-M1)是潜在的货币,在现实中发挥着储蓄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和  相似文献   

8.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向我们提出了重新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货币、信用和银行的作用问题.现根据《决定》的精神,就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和当前货币流通形势以及加强宏观调节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关于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说过,当货币仅充当流通手段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在《资本沦》第3卷中,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经营业如何产生并发展成为银行信用制度,银行信用制度又对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育,离不开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制度的发展又以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为基础,而货币的这一职能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商品流通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一切社会条件下商品经济所具有的一般规律,而且社会主义资金也必然具有垫支性、循环周转性、价值增殖性和补偿性等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资金与资本具有共同性.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开放统一的资金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最近拜读了几篇有关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问题的讨论文章,特别是拜读了王惟中、洪大璘两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以下简称《公式》)一文,颇受启发。《公式》从德文词义以及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的发展史,从对各种不同解释的对比和分析中进行论证,表明了作者探讨学术问题的认真和深入的学风,值得学习。但是,对于《资本论》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表述,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 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特点及其规律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的过程中本身也在流通,称为货币流通。 (一)货币流通的前提、内容和特点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过程产生的运动形式,它与商品流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流通又是直接依存于商品流通的,因而它由商品流通所决定,其前提条件是商品流通。具体来说,货币流通必须有以下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商品预先有确定的价格;二是各个商品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经分别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过货币流通的规律,提出关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公式。但是马克思前后所提出的二个公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马克思之后的一些政治经济学和货币学的著作,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见仁见智,有的采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所提出来的公式,有的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对此作了精辟论述。它认为,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承担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这些职能都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这里姑且称之为经济职能)。我们这里所要论述的是货币在另一领域内的职能——文化职能。本文试图联系我国当前改革对货币的文化职能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所谓流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又说:“流通是以全面的交换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经常更新为前提的。”(同上书,第101页)这就是说,流通既是商品和货币不断转化所形成的一种交换序列,又是一切商品交换行为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货币供应机制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货币供应机制及其控制的重点在我国,货币供应行为集中表现为银行体系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以下统称社会公众)提供货币和货币资金。银行所提供的货币或货币资金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一种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居民手存或单位库存现金的形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银行向社会公众提供货币和货币资金只有三种可能的方式,换句话说,我国的货币供应机制有三: 一是银行收兑社会公众手中的金银。在我国,国家准许社会公众保有一定量的金银,但禁止金银计价流通;金银不能直接充当流通手段或  相似文献   

18.
货币是交换过程的产物,货币形式是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固定在一种商品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工农业产品还要采取商品价值形式,还要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成为社会主义现阶段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经济要素。我国人民币是世界上比较稳定的一种货币,它不仅在国内经济生活中起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货币、支付手段的作用,而且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还在国际上逐步起着国际货币的作用。要使人民币在这些方面不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交换形式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育状大,生产规模日益扩张,交换日益频繁,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信用制度便应运而生。马克思指出:“随着商业只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通化和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当作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  相似文献   

20.
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已经为大家所共认了。一般地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金钱就是我们指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是社会财富的价值符号,浪费时间就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二是,货币有时间价值。货币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增殖能力。我们这里光不说通货膨胀,即便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作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货币和作为生产资金的货币也不一样。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