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12):66-66
谜语信 李老太听人说她在外地的老头感情不专一,立即写信一封给她老头,信纸上只有一个“怂”字。没几天,她便收到老头的回信,信上只写了一个字“您”。见到回信,李老太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4,(4)
借钱时有房产证做抵押,到还钱期限,人却跑了,房也卖了。被骗了15万元的张老太很纳闷:没房产证的房子也能卖掉?张老太今年62岁。小李是她儿子的朋友。2001年底,小李以做生意周转不灵为由找她借钱。见张老太犹豫,小李便把他的房产证做抵押,说有价值五六十万元的房子呢。到了2001年7月的还款期,小李家已是人去楼空,手机也停了。律师告诉张老太说,人跑了没关系,仍可告到法院。把小李的房子扣了抵欠款,关键要看房子卖了没有。经查,房子已在2002年底转手。按担保法规定,小李借了张老太的钱,以房产证作抵押,应到房管部门登记,否则,抵押合同无效,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将目光盯上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诈骗活动。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老年人被骗案件每年呈直线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稳定。面对形形色色的骗子,很多老年人难以跳出为他们巧设的一个个陷阱,纷纷上当受骗,其结果不仅损失了财产,同时也给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 镜头一:家住沈阳市大东区的动迁户陆老太刚搬进新家,一男一女就敲开了她家的房门。两人一进门就说:“恭喜你中了我们公司的幸运楼号。” 说着拿出“奖品”——保健带一条、手表一块。面对满脸堆笑的两个陌生人,陆老太多次问及这些东西要不要钱,他们始终说:“不要钱。” 可是将要离开时,却又说他们公司定于下月在市政府广场开颁奖大会,要求陆老太先拿300元钱抵押金,等到参  相似文献   

4.
“标首”是中古汉语产生的新词,有“首位.第一”义,可以修饰人.也可以修饰事物。“标首钱”义为“第一份钱”.也可以指“数额最大的钱”。“标首”在古代文献中有时讹变为“标手”揉首”或“揉手”。目前大多数辞书、专著以及注解对“标首”一词的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我陪友人去拜访他的一位藏友。入室参观时,我发现在林林总总的藏品中,此君收藏最多的就要数那些造型各异的“扑满”了,或猪或熊,或人或物;或憨态可掬,或形态逼真。细细把玩,令人爱不释手。扑满,又称储蓄罐,是一种专门用来蓄钱的小陶罐,它的妙处是钱币可以放进去却拿不出来,只有等到蓄满后砸碎它才能将钱取出。有意思的是,当年满洲八旗入关以后,结束了一向以汉人为统治中心的明王朝,一些试图“驱逐鞑虏”的志士们,便以互赠钱罐的方式激励彼此的斗志。扑满者,意即扑灭满清也,一语双关,寓意精妙。  相似文献   

6.
艾里香 《社区》2009,(11):59-59
这几年.收藏日渐成为老百姓的热议话题.但是有关收藏界的猫腻很多人都不得而知。有着文物收藏圈“老江湖”之称的吴树,在其新书《谁在收藏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中,将矛头对准了收藏界的黑幕,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交易内幕,以便给人带来更多深刻的警醒。  相似文献   

7.
王瀛 《新天地》2016,(7):50-51
在天津宝坻区人民商场门口,98岁的赵顺明爷爷目睹一场路边口角,一位骑摩托车小青年嫌行人老太走路慢在前面挡了他的路,老太辩驳,他便暴吼咆哮,赵爷爷好言相劝,小伙子油盐不进,还说赵爷爷“多事多嘴”,一时激起公愤。  相似文献   

8.
“村里的账,说不清,道不明,谁管也是笔糊涂账。” “天生花的是百姓的钱.他们不知道心疼。”  相似文献   

9.
陈凤尤 《社区》2012,(6):34-35
过年,是时光流动的标志,是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体现,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围绕春节,收藏界也逐渐形成一些喜庆的收藏门类。寄予了祥福喜庆主题的“年味收藏”,不需要花太多的钱,照样能够表达祈福之意,收藏喜庆的快乐。在这些特殊的收藏中,人们可以留住祥和而热烈的年味,细品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陈明远 《社区》2009,(11):44-46
半个世纪以来.“鲁学”一直享有“显学”的至高学术地位。但是在作为“显学”的鲁学研究中.却很少涉及鲁迅的经济生活背景。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1.我在商场逛,随便问一个售货员:“这衣服多少钱?”她说:“180元。”我说:“30元卖不?”她说行,然后就让我交钱,我说:“我不买,就是随便溜达。”  相似文献   

12.
心园 《社区》2013,(18):55-55
御医世家高氏家族第五代传人“高老太”、清朝御医平秋鹤第十三代传人“平老太”……很多医药广告里都有御医后代、世家传人等“神医”助阵。央视3·15晚会对部分“神医”予以揭露,原来全是由广告公司包装,聘请演员扮演的,他们用“信誓旦旦”的表演向消费者兜售虚假药品。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6)
【女士篇】接着上期老头的夏装问题,再说关于女人的夏装。一向认为,40岁到60岁女人着装没有年龄之分,只有体形之分。或者可以把这个年龄段戏称为“年轻老太”。60岁到80岁,姑且称为“高龄老太”,在国外,这两个年龄段的穿衣原则其实也都差不多。今天我们暂且不谈“应该怎样穿”,只谈不该怎样穿。因为应该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流派,不好一概而论,但是不该怎样确是比较通用的。  相似文献   

14.
无论古今,都会有文人在搞收藏。周作人在《谈龙集》中的一段话,也许能很好地说出文人的收藏情节:“我是一个嗜好颇多的人。假如有这力量,不但是书籍,就是古董也很想买,无论金,石,瓷,瓦,我都是很喜欢的。现在,除了从旧货摊收来的一块凤皇砖,一面石十五郎镜和一个‘龟鹤齐寿’的钱外,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翻弄几本新旧书籍,聊以消遣……”苦雨斋老人所说的“假如有这力量”,应该就是缺钱的意思。但对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很多出名的文化人来说,钱已经不值得担忧了,那何不搞收藏?温州著名作家戈悟觉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5.
阿虎 《山西老年》2008,(5):31-31
如今很多人都有收藏的爱好,相互间自然免不了交往。在交往中,笔者建议应注意"三大纪律"。一、不问藏品值多少钱一听说某人喜爱收藏,有些人见面就问:"你家收藏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种问法不妥:一是"东西"用词太不雅。但凡收藏爱好者都将藏品当做命根子般看待,你说"东西",他情感上受不了。如果  相似文献   

16.
事件     
01 “收藏寻城记”文化论坛全面启动 近日北京匡时携手雅昌艺术网,隆重推出“收藏寻城记”系列文化论坛.并在全国十大城市共同展开公开征集等活动,共启收藏文化地理发现之旅。该活动旨在寻找每个城市的地方文化与收藏传统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收藏提供更深入、更前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社区》2009,(29):38-38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钱生钱。”可到了阿拉伯人那儿,最担心的就是“钱生钱”。笔者常和阿拉伯银行打交道,对于他们这种奇特的理财观,着实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过来。  相似文献   

18.
罗志华 《社区》2014,(21):5-5
6月18日深夜25时许,合肥东二环路玫瑰绅城花园小区C1栋,一位神志有些模糊的六旬老太,挨家挨户敲邻居大门,只为找人陪自己聊聊天……老人的种种举动让人无奈。她身上折射的“空巢化生存”,值得很多人反思。  相似文献   

19.
晨练当儿,几个老人在一起闲聊,甲满怀忧伤地倒出了儿子千方百计“烤”他“老板油”的苦衷,乙说:“你有钱就大大方方地给儿子十万八万。”甲两手一摊:“我哪来那么多钱哩。”乙又说:“你在职时人家送给你的钱呢?”甲跳起来赌咒:“狗子收过人家贿赂。”乙也不示弱:“你收人家钱就是狗子……”两个人谈着谈着竟脸红脖子粗地吵了起来,弄得不欢而散。老人闲聊,本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信息、充实精神生活的乐事。这两个老人却平添了烦恼和隔阂,实在不值得。分析其原因,恐怕还是闲谈的心态和方法出了毛病。现实中,确有一些人,…  相似文献   

20.
60岁的李老太最近气管炎、鼻炎、哮喘病又犯了。了解李老太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必须抱着猫才睡觉,否则睡不着,这个不好的习惯是从小带来的。家人知道猫身上不干净,有寄生虫,多次劝她为了自己身体健康,千万不要抱猫睡觉了,可是,李老太就是不听,她把自己养的猫视为生命。李老太刚刚出院没多久,一天晚上她可爱的猫从外面跑回来,又钻进她的被窝里,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突然李老太感到呼吸十分困难,胸闷憋气,咽喉像是被什么卡住了似的,浑身痉挛,自己感到生命要到了尽头,恰好女儿回家,发现妈妈犯病了,急忙拨打“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