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戴望舒文本世界的记忆和沉醉,似乎成了"现代派"内部的凝胶,"现代派"藉此不断分享并制造着共同的记忆;而整个"现代派"也讲述着诗,吟咏着"望舒诗稿",经由文学的方式集结并表述着自身。  相似文献   

3.
巷子     
戴望舒的《雨巷》已经是经典了,很多人就冲着这首诗,跑到江南巷子里感受烟雨朦胧的忧愁。其实城市里到处都有巷子,只不过不是所有的巷子都有诗意,更多的巷子普普通通,就像生活本身。人们闲适轻快地走在巷子里,就像农夫走在田埂上,脚步平常,但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朱湘和戴望舒二人在追求诗歌外在音乐美上找寻的路子是相同的.戴望舒在后期转而追求诗歌内在音乐美,这种前后诗艺观的变化正是戴望舒在朱湘探索基础上的发展.他们在诗歌探索中从各自的情感经验出发,将诗歌的音乐美推向极致,并形成互为补充、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雨巷》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效果。这里,朦胧美的营造是匠心独运的:情节的点染呈模糊状态,读者对此可有三种"猜想";意象的勾抹也是模糊的,读者对此可有三种"选择";意境的渲染如梦似幻,因流动而"化媚";象征的"多义性"耐人寻味,也是一种朦胧的美。诗中,情节、意象、意境和象征的特点在"整一"中掩映融合,形成了诗歌独具的朦胧美及其"化美为媚"的审美效应。这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它让《雨巷》赢得了"中国现代朦胧诗经典之作"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情怀     
赵文俊 《老友》2012,(2):21-21
晚来雨后天转凉,公园气清花飘香。青年男女伴歌舞,老人悠然闲散步。  相似文献   

7.
走在尘世的两极——《空山灵雨》的佛教精神与人间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是一个文化“混血儿”。传统佛教的出世精神使他悲叹“生本不乐”,中国人的世俗情怀则使他执着现世人生,所以佛教思想与世俗情怀的矛盾,成为贯穿其《空山灵雨》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戴望舒代表作《雨巷》,分析了他的诗作所呈现出的苦难中国的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复杂而痛苦的心灵历程,和他借鉴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和西欧现代主义敏感、复杂的情愫。  相似文献   

9.
滚汤的情怀     
乡友 《老友》2011,(3):21-21
我有一张普通的照片,上面的人物都是当年共同参加“三线”建设的平凡军工战友。  相似文献   

10.
老屋情怀     
星期五爸爸我一起到他的老家去。我们一家人常去妈妈的娘家,很少到爸爸的老家去,因为妈妈那边既热闹又好玩,而爸爸这边又穷又乏味。这个决定对我来说虽算不上是特别的高兴,但毕竟有两三年没去了,想想也还有那么一点新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艺术渊源上对戴望舒的著名诗篇《雨巷》进行探讨。《雨巷》的成功与诗人坚实的中西文化的积累密切相关。文章从主题的朦胧性和诗歌的音乐性两个方面阐述了《雨巷》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并且从诗歌的立意、形象、韵律等处探求了《雨巷》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而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乃是戴望舒的独特性之所在。在论述过程中,兼对以往一些有关《雨巷》的评论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12.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洁美好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作家对故土风情描述的遇异和对寄托作家理想的主要人物刻画的不同,反映出在爱情悲剧这同一母题下,两位作家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怀:哈代表达 的是颓废的悲观主义,而沈从文则更多地表达对重建故土乐园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声音、意义与象征三个层面对《雨巷》进行赏析 ,重新再现其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诗经》征役诗最为基本的情感内涵表现为对离开家园的不甘和回归家园的渴盼。这一类诗歌情感较为单纯,基本表现为家园情怀和征役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征役诗表现的情感内涵较为复杂,展现出对威仪、德行的宣扬,以及对王事的忠敬。主人公或者作者的身份不同,是导致征役诗两类情感形态差异的重要因素。总体看,《诗经》征役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原生态特征,家园情怀具体化为真实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情感,同时也展现出本能地对于生命的眷顾。  相似文献   

15.
麻雯 《北京纪事》2010,(2):32-35
何长生被公认为中国杂技团的活档案,从1951年入团到1992年退休,团里大事小情、时间、地点、人物,何老先生心里门儿清。  相似文献   

16.
《虹》被认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1885-1930)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小说以史诗般的风格,描述了工业革命快速改变英国农村的过程中自耕农布朗文家族三代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作者以饱含深情和略带惆怅的笔调描写英国乡村的景物,使全篇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小说也重点表现了三代人不一样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传统文体,“连珠”源远流长且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新的特色。刘基68篇《拟连珠》不仅在其诗文集中别具一格,即便在整个元明时期,也是以其匠心独运、风格清奇,因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与南北朝之后骈文化的连珠体区别开来。这组《拟连珠》集中阐述了举贤授能、人君之德、古今治乱、立身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后来的《郁离子》对此又有深入阐发。它体现了刘基秉持的儒家诗教观,认为作文的目的在于明道以厉行,学以致用。刘基使连环珠体复归其最初的谏诤和讽兴教化的功能,以古朴晓畅之语出之,深刻彰显了他深沉的文化复古主义者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波”是1979年王晓达发表科幻小说处女作《波》的绝对主角,给读者带来了关于未知世界的新奇的想象和生命体验,迥异于当时文坛主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与审美价值.王晓达在进行科技推想时,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通俗文学中某些元素与意象.同时,还在作品中寄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纯良人性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了这样一件事:众人到芦雪庭吃肉联诗,吃毕、洗漱之后,平儿发现自己的镯子少了一个,便急急忙忙地左右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家也跟着着急起来,但王熙凤一点也不急,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象呈现;并在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融、历史真实与虚构故事的互释、家国情怀的意象表达中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