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晶 《社区》2012,(24):27-27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为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成立了16家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相似文献   

2.
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大学生自愿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依托数据化背景,通过数据化管理学生活动,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从高校、学生、社区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高莉莉 《社区》2012,(19):25-25
2011年2月25日,辽宁省大连市人民广场街道胜利社区书记李晶开通了个人微博“李晶志愿者服务站”(http://t.sina.corn.cn/1990040691),用以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的理念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服务搭建更为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社区新闻     
《社区》2006,(11)
共青团中央拟统揽社区各类志愿活动日前,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并以此统揽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将建设以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服务型志愿者为主体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注册社区志愿者队伍,提供种类多、质量高的社区志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既有来自社区、了解社区的现实背景,也有回归社区、扎根社区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既是探索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建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主体。基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及二者耦合的三重视角,通过描绘志愿服务同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关系,把握志愿服务在培育现代性人、涵养现代性社会的重要作用。依托北大核心和CSSCI论文明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前沿,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与研究前景。分析发现,近25年志愿服务的研究脉络呈现时代性、时序性、发展性特点,研究内容表征为多层次、宽领域、重基层,并向建构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志愿服务体系迈进。  相似文献   

6.
饶莉莉 《社区》2014,(22):22-22
近年来,浙江省文成县立足实际,出台《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在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积分银行,探索以积分制管理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在实施过程中,罗列出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调解纠纷、义务家教等20余种志愿服务项目,并且规定完成每项志愿服务对应获得的积分。  相似文献   

7.
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8.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补充,对于推动和赋能基层治理起着独特的作用。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更优质服务的需求对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要求。社区志愿服务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与满足居民特殊化需求和供给、居民多样化、高质量要求方面还存在困境和差距,难以精准对接和精细化治理。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赋能,必须探寻精准化对接的路径: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和政府支持,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选拔储备机制,提高专业化队伍的供给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这对于改善社区志愿服务质量、赋能赋权社区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总体上是有序、有效和可持续的,但也存在问题。部分大学生对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了解,参加志愿意服务呈短期性、参加的途径和场所较为集中、涉及范围较小,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动机盲目和具有功利性。可以通过拓宽大学生了解和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和加强高校与残联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的联动,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推动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破解社区志愿服务失灵困境,必须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既要将社区志愿服务的安排者、生产者、消费者分开,将社区志愿服务的直接安排者与间接安排者分离,同时又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制实现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成员主体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数字     
《社区》2012,(18):7-7
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已达28.9万个 目前,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渐具规模,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已经达到28.9万个,注册的社区志愿者达到3100万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超过500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杨秀羚 《社区》2014,(31):40-40
我能有幸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站的站长,积极投身社区的志愿服务事业,纯粹始于一次偶然。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社区组织慈善募捐活动,许多残障人士纷纷拄着拐、坐着轮椅前来捐款,20、50、100、200元……不断投进募捐箱,第一次参加社区活动的我,被眼前的募捐场面所感动,他们的大爱之举,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社区的残疾人很多,市残疾人劳保福利厂就坐落在我们社区。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情感功效的发挥是一个“志愿行动—情感传递—治理效果”的传导过程。在社区治理的国家建构层面,志愿服务通过媒介丰富、情感信息社会认知、启发社区治理公平的方式深化居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层面,志愿服务通过聚合情绪氛围、开展积极活动、塑造社会身份认同的方式培养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在群体互动层面,志愿服务通过相似吸引、启动互动仪式链、增进积极相互依赖的方式营造合作、友爱的社区氛围;在个体心灵层面,志愿服务通过抑制居民不道德行为、让居民获得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体验、彰显居民个体优势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道德向“善”,从而为建设美好社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11,(17):11-11
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日前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城乡老年教育,具体举措如下:一是筹建教师志愿服务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发动辖区内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组建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致力服务各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二是完善老年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5.
李红梅  冯姜娜 《社区》2009,(16):52-52
5月11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在东城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召开了东城区居家养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东城区政府、市民政局、市社区服务中心、东城区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东城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让每一位有志愿服务需求的老人,都有一名固定的社区志愿者或1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为其提供亲情、贴身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李园园 《国际公关》2023,(8):133-135
为了便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更好开展,可以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懂得人间疾苦,毕业后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但是目前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活动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理性认识缺乏,积极性较低;活动形式单一,助人效果不理想;经费不足,成效性不强等问题,使得实践育人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本文通过联系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相关理论,分析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切实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展背景入手,分析大学生在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参与地方社区志愿服务为例,探讨大学生组团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模式,并介绍大学生组团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俊 《金陵瞭望》2007,(22):76-76
江宁区江宁街道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一直是街道团的工作重点,也是全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全街道25个村(社区)都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6个村(社区)还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有单独的办公室和联系电话。每个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人员一般在8—10名.志愿者服务站注册人员15—20名。志愿者最小的16岁,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28岁。目前.各志愿者服务队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电脑维修、家电维修等服务项目,深受百姓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困境与治理: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社区治理与善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目标,然而社区志愿服务的失灵阻碍了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失灵的现状要求重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再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依据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观点,社区志愿服务包括意愿、激励、组织、资源、文化、技术六大内部要素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三大外部要素,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就是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它涉及志愿微循环机制的完善、协商机制和参与机制的合理选择,以及事务分流机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朱文娟 《社区》2011,(10):5-5
3月5日是“3.5学雷锋纪念日”,上海35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作为传统保留节目,全市18个区县都有集中设摊便民服务。尤其是黄浦区南京东路步行街的为民服务志愿服务队,每月20日在南京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坚持了29年。(《新民晚报》2011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