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开周 《社区》2012,(23):40-40
读《白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腻: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邦镇的居民,这厮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这在唐朝可是违法行为,因为唐朝法律规定,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地报考。  相似文献   

2.
李开周 《社区》2010,(17):9-9
读《白居易年谱》,瞧出来一点小猫儿腻:自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邦镇的居民.这厮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这在唐朝可是违法行为,因为唐朝法律规定。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地报考。  相似文献   

3.
任红星 《可乐》2010,(1):41-41
蒲松龄小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去参加朋友的寿宴。人们一边喝酒吃莱,一边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知不觉谈起了功名富贵的事情。蒲松龄的父亲很有学问,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有人问他:“先生参加了好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不知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参加。”  相似文献   

4.
唐朝与新罗国一直存在友好关系,而正史对新罗的记载止于会昌年以前.《新唐书》说:新罗国在“会昌以后朝贡不复至.”会昌年以后,两国关系如何?本文在没有正史材料为据的局限下,采用足够的唐诗材料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回答:会昌年以后唐朝与新罗仍互派使节,新罗贵族子弟仍仕于唐朝,新罗仍有来唐朝的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参加了科举考试,新罗有不少僧侣到唐朝习佛取经,有的还留居于中国的名山大刹.这些足可以说明,两国仍存在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文静 《社区》2004,(9):57-57
上海的赵先生想报考在职研究生,可1947年出生的他早已超过了报考年龄。心有不甘的赵先生想到了更改年龄的歪招。正巧,赵先生因为搬家,正打算把户口从宝山迁到浦东,于是赵先生一面对浦东当地派出所民警谎称,宝山警方签发的户口迁移证被自己弄丢了,一面私下通过制假证的不法分子伪造了一份户口迁移证,并将自己的出生日期从1947年改成了1959年。赵先生用伪造的假材料为自己重新申报了户口。“年轻”了12岁的赵先生顺利报考了研究生,在单位里也顺利通过了相应的职称评定。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先生最终东窗事发,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和假…  相似文献   

6.
<正> 一、白居易的籍贯、生卒年与墓地白居易,字乐天,小字阿谁,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傅或白太傅。他的籍贯比较复杂,据他自己为祖父白锽所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因祖先白仲封于太原,“故今为太原人”。《旧唐书》白居易本传,说他的曾祖白温徙于下邽(今渭南),今为下邽人焉。”他祖父死在河南新郑私第,死后由白居易迁葬下邽县北义津乡北原,因此可以说是陕西人。至  相似文献   

7.
盛唐大V     
<正>在科举考试出现之前,寒门学子想要咸鱼翻身跻身上流社会,比登天还难。文青们想要成为大V,又不能挤科举的独木桥,就要找各种关系门路,那时候叫干谒。新人拜码头、求关注,大V一句话,胜读10年书。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会顾况,一开始大佬还拿他的名字开玩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直到看了那首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佬才改口说:"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当今若不是因为白居易,没有几个人晓得顾  相似文献   

8.
清代八旗驻防族群的土著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既有驻防旗人与当地人民关系发展的因素,也有驻防制度的变迁。从制度方面来说,归旗制度的废止与死者的就地安葬、在所驻地方参加科举考试、户口与京旗脱钩及诉讼就地处理,是驻防八旗土著化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制度是维护英才统治的典型文化。特别是唐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明显的社会选拔与分层功能,并与传统社会“官-绅-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探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期对当前考试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9,(5):42-42
●热衷功名 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用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遣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论语》《孟子》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世敦儒业"的家庭环境,科举考试中的"连登三第",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与积极参与,都使《论语》《孟子》对白居易儒家思想人格的确立和生存哲学的建构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真正构成了白居易生命的底色和根本。  相似文献   

12.
<正>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最盛时人口超过百万。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诗的自注中,回忆玄宗时代唐朝对西方的交通时称,当时在长安城西面北门开远门外建树了一座堠堡,上书"去安西九千九百里"[1](P54),表示戍人不为万里行。这段记载屡被相关文献征引①,可知在开元、天宝盛世,唐朝政府特别以堠堡作为标志物,向天下昭示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地位。据  相似文献   

13.
提到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多人会想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故事。然而白居易的名字,跟居住无关,而是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白家的长辈,期许他成为居心平和、守住本位、安稳自在、顺应天理的正人君子,所以取名为"居易"。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三千首,其中的佳作并非仅有《长恨歌》和《琵琶行》,"心静即身凉"的句子,就是出自他笔下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他的梦想很普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初。他想当一名画家,于是,高中毕业,他报考了美院。最后,他的同学都去上大学了,他也没有等到通知书。这时,他才考虑找份工作:梦想很醉人,吃饭才是眼下最要紧的。  相似文献   

15.
论白居易诗中的爱情婚姻观孙兰廷白居易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有唐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坛上,其贡献是令人瞩目的。他写了大量的爱情婚姻诗,这些诗反映了他的爱情婚姻观。探讨于此,对白居易思想和创作的深化研究,庶几略有裨益。一、继承“相敬如宾、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6.
李维屏,中共优秀党员,曾任中共蒲城县委书记、渭南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陕西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等职。大革命时期,他在谓南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使渭南成为当时陕西省农民运动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县城之一。他和有关同志一起领导了“宜化事件”。  相似文献   

17.
高启吴越之游目的是高启生平事迹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未有定论。经过仔细研究相关资料,取得以下结论:高启此行乃是去参加至正十九年在杭州举行的科举考试。弄清高启吴越之游目的,对研究其生平思想、政治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保善 《老友》2011,(6):24-24
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随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有时心情不愉快,我就会去我哥哥那里住些日子。哥哥同院有一个叫陈玉枝的姑娘,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俩玩得很好。记得是1951年元月份,我又去哥哥家里。嫂子告诉我,陈玉枝参加了工作,在银行上班。我们说话的时候,陈玉枝下班回来了。一见到她,我就说:"祝贺你参加了革命工作!"陈马上说:"你怎么不参加呀?我是报考郑州行政干部学校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的。"接着她又讲:"郑州行政干校马上又要招生了,你去报考吧!"听后,我先是高兴,但马上又觉得灰心。因为我已弃学多年,肚子里空空的,拿什么去考?  相似文献   

19.
《(渭南方音检字)序》是当代语言学家高元白先生在18年前为张文焕同志编的《渭南方音检字》写的,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健康原因,他本人未作最后审定。我们今天发表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柳毅传书     
唐朝仪凤年间,有一位书生柳毅,到京城长安参加科考,没有考中,只好起程回乡。路过泾阳时,他看见有个女子在路边放羊。那个女子非常美丽,可是穿戴破旧,面带愁容。柳毅忍不住问她:“姑娘有什么伤心事,难过成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