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波 《社区》2009,(5):44-44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特点。所以,德国人买东西从不挑三拣四,拿起就走人。  相似文献   

2.
赵乾海 《老友》2013,(11):46-46
前年,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第一次听说“拼客”,我就被这个有趣的新事物深深吸引了。那时我刚好退休在家,感到无聊、寂寞和不适。为给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我上网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发现了拼客网,便立即注册成为其会员。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  相似文献   

4.
曾凡洪 《社区》2014,(22):52-53
退休在家的婆婆,自从学会了上网以后,便与时俱进,全面与网络接轨,开始有意尝试网络上新鲜的生活方式。这不,她在继网购、低碳之后,又开始了她的“拼客”生活,既时髦,又实惠。  相似文献   

5.
柯玉升 《社区》2014,(31):60-60
开春去德国,不巧正赶上朋友住院了。在医院见到了朋友,他的精神非常好,看不出有半点病容。其实,他只是得了个肺炎,在医生的要求下才住进医院的。在德国,几乎人人参加医保。朋友是一名IT高级工程师,工资高,“全民皆缴”的那点医保费,他是缴纳得起的,何不小病大养呢?  相似文献   

6.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有个朋友前不久刚买了新房,想着有房后的种种好处,她特别高兴。可她爱人却觉得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连带着工作中稍有不顺,就开始焦虑、抱怨。于是朋友问我,你相不相信有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任何事情都会习惯性地想最坏的一面,想压力?  相似文献   

8.
邓万祥 《21世纪》2010,(2):23-25
德国女人常抱怨自己的丈夫或情人缺乏生活情调,这并不奇怪。在德意志大男人的心目中,足球和事业远比女人重要,于是,被忽视和冷落了的德国女人便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善解人意、有生活情调的“陪伴先生”……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后,经济快速发展,逐渐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时期人们的收入在提高,物价也在不断上涨,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不断发生变化。综合分析各行业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的幅度得知,总体而言,收入增加的幅度略高于物价上涨的幅度,人们的购买力有所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有所改善,购买非良品的支出明显增加,用于住房、家具、交通(包括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例上升,显示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9,(30):6-9
我们生活在小区中,总要和邻居们有交往,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中有你喜欢的.肯定也你有不喜欢的;甚至会有比较另类的邻居.给你造成尴尬或不快.对此需要我们以良好的心态和技巧来应对。  相似文献   

11.
8月底,我们乘坐的飞机飞抵笼罩着烟雾的北京上空时,我给两个儿子准备了粉色的泰诺咀嚼片。听朋友说,北京正在大搞甲流隔离:把游客关在警方看管的酒店里,把儿童单独关在医院病房里。  相似文献   

12.
王者归来 《社区》2011,(14):32-33
我有一个德国朋友,他在中国留过学,我们也正是在那时机缘巧合地成了朋友。这位热情好客的德国朋友回国之后,一直希望我能去他的家乡法兰克福游玩.今年年初恰好有了机会,于是我们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就在法兰克福重聚了。  相似文献   

13.
李光 《山西老年》2014,(11):11-1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真没有想到,我手里的这枝“玫瑰”,竟然是我订了12年的《山西老年》。 6年前,我的邻居张然病了,他是一个独居的老头,儿子在加拿大,老伴走了好几年了,我看他可怜,就经常去他家看望他,给他带点老伴做的好吃的。渐渐地我们由仅仅是认识的邻居变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李有观 《社区》2008,(30):54-55
49岁的英国人富兰克林在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上班,他每晚都迫不及待地赶火车返回苏塞克斯郡乡下的家中,希望能挤点时间摆弄"园艺"。然而,富兰克林的园子里种的不是玫瑰,而是各类蔬菜,这是大约70位邻居们的“菜篮子”。他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这件事太鼓舞人心了。”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用水     
高勇 《社区》2013,(24):58-58
两年前,我曾到德国莱茵河畔一家世袭的餐厅用餐。餐厅里有一堵黑乎乎的墙,上面刻着几条差不多齐耳的线和年份。我很好奇,赶紧向跑堂的打听,才得知,这里是几十年前莱茵河洪水泛滥时的旧址。灾难过后,这家店主人借那堵墙当纪念物,将涨水的最高度清清楚楚地标示出来,用以警示所有来客。在德国,有次我帮一家德国朋友搬家。他们用一桶水,先给家具抹掉灰,再擦洗门窗,拖地板,最后才用来冲马桶。我对此目瞪口呆,朋友却笑着说,这在德国老百姓家很正常,水太昂贵了。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经济与“德国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2 0多年来 ,德国经济一直在低增长中徘徊 ,这同 50年代和 60年代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美国经济学家将此归因于德国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体制 ,并称之为“德国病”。作者同意这一结论 ,并在第一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其症状 ,认为主要表现在“五高两低”上 :即高福利、高劳动成本、高国债、高税收、高失业和低投资率、低增长。在第二部分作者集中阐述了治愈“德国病”的难度和可能 ,指出关键在于把握好改革和转轨的根本规律 ,冲破德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和社民党自身矛盾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华人时刊》2009,(4):74-77
"巧芳,你在哪里?李巧芳!"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那个注定的时刻将载入史册,与四川一衣带水的重庆,又一场考验横亘在了一对痴爱的异国情侣面前。作为"德中同行"大型活动重庆站的重要场馆之一、位于重庆市学田湾的三峡博物馆剧烈地摇晃起来,当游客和工作人员明白发生地震都纷纷朝馆外冲时,却有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异国小伙逆着人流朝馆里冲,且边冲边高声地用中文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李巧芳。当他在人群中看到那个名叫"李巧芳"的女孩后,不容分说,将女孩背起就朝馆外冲……  相似文献   

18.
陈之杂 《社区》2010,(35):39-39
在摄影圈,“扫街”并不是指清扫街道,而是拿着相机在街上寻找摄影素材。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情之一。暑假期间.我随团去了德国旅游。当然不会错过这种“异国扫街”的机会了!  相似文献   

19.
郭华悦 《社区》2012,(32):41-41
前阵子.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旅游。玩了几天。想起有个朋友在阿根廷的首都做生意,便打电话联系朋友。  相似文献   

20.
阮桦 《华人时刊》2008,(8):68-68
去德国探亲,对德国感触颇深的是德国人经常说的一个词"Ordnung"。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就是"秩序、规则、纪律"。进入德国的土地,第一感觉是那里的道路、田野和建筑物分布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外国人在德国最早学到的单词之一也许就是"Ordnung"。法国人戏称:"德国公路上的指示牌傻子都能看懂。"的确,在德国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乡村小道,各类标志牌、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