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亚娇 《社区》2012,(31):27-28
今年6月初,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入户走访工作.虽然在入户走访前进行了集中学习,也做了模拟走访训练.但对于刚接触社区工作不久的我来说.一开始入户走访时还是感觉有一定困难。不过.经过几天的走访,我惊喜地发现:社区为居民精心设计的便民服务卡是个宝,在我们的走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琴 《社区》2012,(19):21-21
小杨刚到社区工作时,正好赶上春季入户大清查。我们社区共有居民5000多户,每人都要调查走访500~600户。由于小杨是新人,实际工作经验少.我便安排她和我一起入户,这样我们两入就要走1000多户。晚上是居民在家最多、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加班加点走访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3.
赵袆丹  刘惠宁 《社区》2005,(18):30-30
计生工作是我初到社区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认为计生工作活多、任务重,万一出事,全年的工作都被否定了。可我却想,复杂的环境也许更能锻炼人,不如干干试试。我们居委会是新成立的,育龄人群的原始资料一点都没有。为此,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方案:将入户调查一事二用,入户前制作一份调查表,表内含有居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的服务项目。在入户调查时,我一边登记居住情况,一边请居民完成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4.
历琴 《社区》2012,(13):21
小杨是90后,充满朝气。她原以为自己年轻又是大学毕业生,从事社区工作应该胜任有余,然而半年社区工作的历练,让她感触颇深,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苦与乐——小杨刚到社区工作时,正好赶上春季入户大清查。我们社区共有居民3000多户,每人都要调查走访500~600户。由于小杨是新人,实际工作经验少,我便安排她和我一起入户,这样我们两人就要走1000多户。晚上是居民在家最多、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加班加点走访是在所难免的。一天晚上,我和小杨入户到王春家,他家附近的平房多,共有4户居民。为  相似文献   

5.
王亚娇 《社区》2012,(21):27-28
今年6月初,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入户走访工作,虽然在入户走访前进行了集中学习,也做了模拟走访训练,但对于刚接触社区工作不久的我来说,一开始入户走访时还是感觉有一定困难。不过,经过几天的走访,我惊喜地发现:社区为居民精心设计的便民服务卡是个宝,在我们的走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珊 《社区》2013,(7):27-27
居民是社区工作的主体,如何更好地走近居民、了解居民所想所需,一直是我认为最难推进的一项工作。街道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周入户走访30个居民家庭,这对于新入社区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难的。而且,刚开始与居民沟通交流是很难为情的,  相似文献   

7.
金晓莉 《社区》2012,(22):21-21
入户对每一位社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难做的工作,一是因为白天人们工作忙,大部分居民家里没人,所以入户只能选择在晚上;二是因为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素质高低不一,加上现在社会不安定因素太多,人们的防范意识增强,要敲开那一扇扇厚重的门确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李珊 《社区》2013,(5):27
居民是社区工作的主体,如何更好地走近居民、了解居民所想所需,一直是我认为最难推进的一项工作。街道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周入户走访30个居民家庭,这对于新入社区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难的。而且,刚开始与居民沟通交流是很难为情的,更有一些防范意识强  相似文献   

9.
陶银生 《社区》2012,(4):37-37
我来到太原务工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当初来到这个城市,啥都干过,卖菜、给别人打工,搞装修,拆房子。后来经人介绍,我做起了收购废品的行当,在这个行当中,我认识了不少朋友,也熟悉了不少小区的居民。我发现,只要是守法经营,就会得到居民的认可,一些居民还给我提供信息,主动找我入户收购。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社区》2011,(22):8-11
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是北京市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据相关统计显示,该街道已创下了社区工作者年入户走访率平均90%以上的“业绩”。有的社区甚至达到了100%。入户走访不只是一种工作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强与居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居民群众的呼声,解决居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一天     
王丰 《社区》2014,(22):45-45
转眼间,我在石臼街道滨海社区已经工作4个多月了,在社区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感到平凡而充实。3月27日9点整。我们戴上工作证,拿着需要向居民发放的《日照市民生手册》以及社区便民服务卡,开始了一天的入户走访。我们先是来到小区的物业办,跟物业经理打好招呼,之后便开始入户。  相似文献   

12.
张远远 《社区》2013,(34):43-43
我来到社区工作的时间不长,对很多居民都不太熟悉,但是,在最近的几次入户走访中,我熟悉了社区的几位空巢老人,也对社区里的一些志愿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藻 《社区》2011,(9):49
我所在的社区,名叫天河社区,很大,坐落于沈阳长白岛。刚刚步入社会的我,对社区工作的环境不太适应,我曾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社区工作,但我也时常告诉自己,年轻人要经得起磨炼。都说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入户走访是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做的工作,但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我来说,是很迷茫的。比如,有时只是为了核实居民情况而去走访,我感觉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漫  相似文献   

14.
张文娟 《社区》2014,(4):42-42
初到社区工作,主任为了让我全面熟悉工作,尽快进入角色,经常带我到居民家中人户走访。一次,我们来到低保对象老秦家。以前我对低保对象的理解仅停留在“生活困难”这样的字面意义上,这次入户,使我真正理解了“困难”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5.
金晓莉 《社区》2012,(15):21
入户对每一位社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难做的工作,一是因为白天人们工作忙,大部分居民家里没人,所以入户只能选择在晚上;二是因为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素质高低不一,加上现在社会不安定因素太多,人们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志东 《社区》2010,(15):14-15
走家串户访居民,是社区居委会的日常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居委会不仅可以了解到民情民意,也可以把一些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居民。但是,这种传统的工作方法目前越来越难开展,很多居民尤其是新小区居民,特别排斥居委会的人户调查。面对这种现象,居委会应该如何同居民建立联系,北京市延庆县香水园街道新兴东社区居委会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运用一些小技巧,居民们不仅接受了居委会,还很快融入了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南宁方言中,“吹牛”就是“谈天”的意思。我生性内向,历来不善“吹牛”,但自从来到燕子岭社区工作,经常与居民打交道,谈天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吹牛”。平时,只要我入户或走在街上,熟悉我的居民不论男女,都喜欢与我打招呼,并与我谈天。谈天的内容多种多样,上  相似文献   

18.
徐士青 《社区》2013,(19):35-35
每个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上门入户”,进行民情民意采集,以便第一时间收集居民的各种需求。通过总结自己在平时走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的经验是——通过以下三步可以助社区工作者顺利敲开居民家的门。  相似文献   

19.
马英 《社区》2013,(5):43
翠城熙园社区是2009年7月新建成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面对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居民。我们从小处着眼、从源头抓起,最先开展的就是入户采集信息,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两两结对,连续一个月集中入户走访。可别小看了这活儿,因为串门摸底是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有的居民认为社区工作和他没什么  相似文献   

20.
赵丹 《社区》2014,(15):25-25
“您好,我是光华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该楼的网格员。光华社区现实行网格化管理,今天人户先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同时给您发一张便民服务卡,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我的帮助,可以随时联系我。我需要详细地了解您及您家家庭成员的信息,请您配合一下,以便今后更好地为您服务。”这是三月份以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光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入户收集居民基本信息时,对居民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