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浑南高新区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在沈阳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运用近二十年的高新区相关比较数据,对浑南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对浑南高新区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得出浑南高新区存在后劲发展不足、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生产制造环节比重过高等结论。这些结论为浑南高新区二次转型提供决策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战略路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剥离管理无效率、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的干扰,着重从空间分布及时间动态角度对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具体阐明各高新区的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情况,梳理总结各高新区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发现:在剥离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科技创新潜力等外部因素之后,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整体均值高于剥离调整前。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综合技术效率较低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导致,其中,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需要在提高规模效率的基础上增进纯技术效率,优化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配置,构建流域内跨省区创新活动合作发展的协同机制,实现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山东省省级以上高新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高新区土地规模、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在分析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照了10个高新区的相互差别,对照了山东与北京国家级高新区的差别,指出了存在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几条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地区高新区创新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以往有关创新环境构成维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的特点,构建了高新区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欧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高新区创新环境的评价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九个高新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新区提升创新环境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余年的勤奋创业,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中,为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的特征和国家级高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从高新区的产业、人才和经济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国家级高新区的资源环境体系,给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人力资本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5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以科技创新效益、社会效益、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益4项指标将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量化,采用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3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而人力资本却存在很大差异性;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密度的增长均会促进高新区的发展,但人力资本流动率可能存在一个门槛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将人力资本的流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发生人力资本错配或抑制人力资本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提升高新区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以往有关雇主吸引力构成维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其雇主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和欧氏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高新区雇主吸引力的评价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九个高新区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高新区提高雇主吸引力、吸引目标人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在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迫切需要专业的、新型的战略发展研究院作基础。文章从经济全球化、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WTO与战略研究的新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建立新型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必要性 ,对武汉东湖高新区战略发展研究院的实践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高新区新型的战略研究院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中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历程、管理模式和类型进行比较,探求国内高新区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与发展我国高新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风险投资及其体系框架的说明 ,分析了高新区率先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高新区率先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即鼓励风险资本进入高新区、鼓励风险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推进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高新区其它配套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欧阳钢桥  黄敏 《今日南国》2010,(8):F0002-F0002,1
南宁高新区自主创新步履不是在快走,而是在快跑。笔者近日拿到一组数字显示:南宁高新区扎实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自主创新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高新区成立至今,累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420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系统科学观点出发,通过分析高新区微观、宏观两个层次的自组织机制,认为高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在于其自组织机制的作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只是促进高新区发展的外在因素,高新区的发展不能只靠国家的优惠政策,而更应注重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自组织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推动高新区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多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生物、网络等几大行业,产业布局趋于雷同。以我国高新区近20年的主导产业发展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认为以优势的主导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我国高新区集群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系统科学观点出发,通过分析高新区微观、宏观两个层次的自组织机制,认为高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在于其自组织机制的作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只是促进高新区发展的外在因素,高新区的发展不能只靠国家的优惠政策,而更应注重为高新技术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自组织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推动高新区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区创新能力反映的是"环境支撑—组织运行—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能力形成过程的价值逻辑。文章据此提出了以组织运行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创新能力四维理论模型,构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且存在巨大差异;各分项能力指数除环境支撑能力略好外,其余各分项指标均较弱,尤其是组织运行能力。因此,提升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要遵循高新区创新能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健全完善高新区创新网络体系,积极引导高新区发展方向,避免高新区偏离创新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面对知识经济的高新区功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为支柱产业,而高新区则是孕育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新区。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新区将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孕育发展高科技产业,有必要明确高新区的基本类型,并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面对知识经济,长远战略定位型、新城建设连动型、产业选择聚焦型和支撑区域发展型等四类高新区功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新区创新活动与自主创新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区是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载体,是高新技术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平台。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我们必须以承担历史使命、实现国家战略为己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0日上午,无锡市侨办副主任吴象忠一行5人来到江阴高新区,对高新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建工作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指导。江阴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侨办主任蔡欣,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徐岳明、副部长张燕,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徐飞陪同调研。吴象忠一行实地参观了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广场。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阴高新区一体化服务线下平台,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广场分为窗口服务区和科技人才服务机构办公区两个区域。窗口服务区设有企业认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新研发、项目申报、统计受理、载体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将是"21世纪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将成为我国高新区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成为各高新区相互竞争的焦点.本文在微观企业的人力资源生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试图探索出高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宏观实现机制,以为我国高新区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高新区的发展缺乏后劲 ,发展模式趋同 ,未能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因此 ,高新区的发展前景应是“科技特区”。本文在对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和规划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政策法规保障、科学技术保障、公共管理保障和人才资源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 ,并初步探讨了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