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在初中、高中课本里 ,对《周髀算经》这部古代典籍属于哪类科学著作 ,提法并不一致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 1 9课是这样写的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秦汉时期的两部数学名著”。但是 ,第一册的《教参》又说 :“《周髀算经》是西汉或更早的一部天文历算著作”。在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 2 0 0 0年 4月版 )中 ,对此书的注释是 :“《周髀算经》是一部天文学著作 ,其中数学占有一定比例” ,“它记录了我国古代早期的一些数学成果”。课本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由于课本上对《周髀算经》的提法不一致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  相似文献   

2.
盼望已久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终于同群众见面了。当我们从报纸上看到《草案》,读了《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心情非常兴奋,更加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简化现行汉字,使它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和使用,最后实现汉字的拼音化,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志。我们一定要积极参加当前《草案》的讨论,多做宣传工作,为文字改革尽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3.
陈华东 《社会科学论坛》2013,(3):242-244,249
抗战胜利后翌年,小学毕业后的笔者考入家乡的一所中学——安徽省和县中学。当时初中所用的语文教材,乃系名声显赫的三大出版单位之一的开明书店出版发行的《初中国文课本》一册至六册。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时在初二下学期所用的第四册,载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这是早年在私塾里曾经懵懂地读过的传世名篇。当时教授语文的级任老师(即如今的班主任)鲁先生,不但对此篇流传广远的散文做出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采用《后村千家诗》 ,然有遗珠 ,兹补录于下。以下各诗同书仅注卷数。册一卷一四页 2 0 6刘吉集失收《乌贼》 :“削玉肌肤绾带囊 ,荻芽肥节落潮乡。谢家池墨流归海 ,染得鱼腥一种肠。”(卷二○ )册一八卷一○四三页 11955朱服集失收《客中》 :“秋风千里雁初回 ,强折黄花傍酒杯。日下故人书自少 ,茱萸那寄一枝来。”(卷四 )册二二卷一二九八页 14 72 7蔡集失收《春暮》 :“芳草莫寻游处迹 ,好花空认折残枝。啼莺似怨归何速 ,舞蝶应怜出太迟。”(卷一 )册二五卷一四七八页 16884石懋集失收《柳絮》 :“苦无筋骨太轻柔 ,何物如君…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组的类型是按照词组内部的语法关系划分的。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语法书对于现代汉语词组的划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以中小学通用教材中学语文组编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二册(以下简称《语文》)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编的《语法修辞》(修订本,以下简称《语法修辞》)两本书为例,它们对现代汉语词组的划分是:  相似文献   

6.
杜贵晨 《学术研究》2012,(6):145-14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经郭沫若质疑,但至今被奉为经典,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篇目。其实此诗"安得广厦"云云诚"措大想头",不足为贵;怒对"群童",事乖情违,格近鄙陋;又以意为诗,镵刻成僻,偏离了"感物吟志"的现实主义传统,遂开宋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先河。所以历代颇有訾议,诗话中少有推重,金圣叹《杜诗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也不选它。此诗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篇有严重瑕疵的作品,既不足为杜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也不足称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之作,应该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下来。  相似文献   

7.
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最引人注目并有争议的就是描写唐军西征的几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走马川行》),《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下称《回军献上》)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下称《凯歌六章》)。我们认为这四首诗都是描写西征的,统称为西征组诗。岑参这几首诗中描写的西征,史无记载,因而对西征的时间、地点、季节等,人们争议颇多。西征虽无史载,但岑参作为当时北庭节度判官,所记事件应当是可靠的。弄清西征的历史事实对于理解岑参的西征组诗是有益的。由于岑参…  相似文献   

8.
<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抃《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15页),又因袭四库馆臣之误,致使四首诗分别系于赵抃、柴望名下(《全宋诗》第6册,第4206、4210页;《全宋诗》第64册,第39915 39916页),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综合考察,当以作赵抃诗为是。《白云庄》组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柴氏四隐集》卷一《柴望诗词》,组诗为四首七律:"《掬泉  相似文献   

9.
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韩驹《上傅守生辰诗(集句)》(《全宋诗》第25册第1443卷第16645页),其中存有三江6佚句:"公之才业天下奇、公禀英灵真间出、下车先使奸豪静、歌咏琅琅振金石、风生万里华胥国、岁之旱兮待公雨、寿星元在碧霄间."均不见于《全宋诗》和《全宋诗订补》.《全宋诗》第7册第399卷第4891 ~ 4893页共收录三江诗10首.其小传云:"鲁交,字叔达,号三江,梓州(今四川三台)人.尝官殿中丞.仕至虞部员外郎.仁宗尝手录其《清夜吟》诗赐天台山寺.有《三江集》、《鲁交集》,均不传."  相似文献   

10.
韦庄诗地名人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的著名诗人,他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翁方纲在《石洲655∥濉⒏V萃跸缺彩砹端透V萃跸缺材瞎椤吩?韦庄在豫章遇到一位及第的进士王某,王某第二天三年的状元是薛迈,不错。可为什么偏偏是咸通三年呢?难道诗中的这位薛先辈不会是别的年份状元,不可以是咸通五年、咸通八年?查《登科记考》,从大中元年起(公元847年,韦庄11诗题称薛耽为常侍。常侍是指经常在皇帝身边的人。《唐六典》卷九曰:“(中书省)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凡册命大臣…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1977,(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们衷心爱戴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就心潮起伏,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天,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粉碎“四人帮”的伟大历史性胜利的时刻,我们怀着无限怀念和崇敬的心情,重读周总理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格外亲切。他老人家慈祥的音容笑貌依然映现在我们眼前;他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发出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12.
近年在编辑《粤西诗载编目及作者简介》之中,发现汪森编辑的《粤西诗载》刻本有错误,其中包括宋之问的《下桂江县黎壁》诗题。因宋之问何时到广西,何时乘舟下桂江(或称漓、府江),何时作此诗,均无可考。故校勘此诗颇费工夫。宋之问是被唐睿宗(公元711—712)流放岭南的。当时,宋之问在流放钦州途中,沿桂江而下至梧州,又溯江而上至藤州,沿途均有诗作记载,《下桂江县黎壁》即是其中之一。经我们查对,《全唐诗》、《太平寰宇记》、嘉庆谢启昆《广西通志》等书均作此题。但古今地理书、地图,均无“桂江县”的记载。而  相似文献   

13.
<正> 郭沫若从一九○四年写《邨居即景》《早起》《茶溪》等诗开始,到一九七八年发表《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水调歌头·贺五届人大、五届政协胜利召并》等诗词,共有七十五年创作生涯。对郭沫若这七十五年文艺思想发展,目前国内外尚无专论。本文仅作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南宋魏醇甫《诗人玉屑》说:“东坡《海棠》诗,辞格超逸,不复蹈袭前人。”此诗共四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据《明皇杂录》称:“上皇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此诗借用唐明皇在这里形容杨贵妃睡态朦胧的话,来比喻迷茫月光下柔媚合闭的海棠花,确实别具一格。诗的头两句,描述海棠在微风轻拂中容光焕发;可是,在花香飘忽的夜雾里,月亮已经转过回廊,夜色已深了。故末两句说,只怕花儿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七卷《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注释“风雨如磐闇故园”句云:“风雨如磐,唐代齐已《侠客行》;‘黄昏风雨黑如磐’。”按,查《全唐诗》第十二册所收齐已诗,并无《侠客行》之题,亦不见有“黄昏”之句。又查同书同册所收贯休诗,断句部分正有“黄昏风雨黑如  相似文献   

16.
<正>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全晋诗》卷十二收录卢谌诗十题,其中与刘琨有关的赠答诗共三题:即《赠刘琨诗》二十章(四言)、《重赠刘琨诗》(五言)、《答刘琨诗》(五言)。其中《重赠刘琨诗》,非卢谌所作,应是刘琨的作品,根据如下: 此诗最早见载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一,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艺文类聚》,在《重赠刘琨诗》下加了一段按语: 按本诗系刘琨下,则题不当云》重赠刘琨》,疑当作《重赠卢谌》,此有讹误。冯惟讷《晋诗纪》迳改作卢谌诗。然按诗义,乃刘答卢诗。疑非。  相似文献   

17.
孔丘(前551—前479)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最早开办私学的人,也是最早实行分科教学的人①。但是,有关孔丘“删诗”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最早提出孔丘“删诗”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自司马迁孔丘“删诗”之说一出,赞成的,反对的,都大有人在。赞成孔丘“删诗”的,可以班固、王(辶免)、刘知几等人为代表。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王逸《楚辞章句序》说:孔丘“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制作《春秋》,以为后王法。”  相似文献   

18.
陆定一同志论皇帝说:“中国历史上统治术高明的皇帝不一定是有学问的,有学问的皇帝统治术不一定高明,甚至可能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是文学家、音乐家,李后主词写得很好,宋徽宗诗和绘画、书法无一不精,这些人都是亡国之君。(以上见《光明日报》1997年5月陈清泉怀念陆定一同志文)。 我认为陆老的话很对。统治高明的皇帝首先应属汉高祖刘邦,我在《枫窗脞语》里写过《刘邦驭下有术》,刘邦在秦时当上亭长(等于今天的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发表以后,据这首诗墨迹的保存者张鸿诰先生说:“蹈海是用的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从周总理的思想抱负是不会去效法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的,如陈天华的投海而死,因此,蹈一句不会引用这类事情。”(《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张鸿诰先生谈周  相似文献   

20.
《诗》、《书》、《礼》、《乐》、《易》、《春秋》原称“六艺”,在孔子之前和孔子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并不称作《六经》,直到《庄子·天下篇》出来后,才将“六艺”称作《六经》。孔子创立儒学、兴办私学,以“六艺”教人,这个“六艺”不是指《周礼》中的礼、乐、射、御、书、数,而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典籍,直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仍然称这六部典籍为“六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自人之学习言之,谓之“六艺”;自其书言之,谓之《六经》。本文所论之“六艺”或《六经》者,均指以上的六部典籍。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建立、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孔子对于这六部典籍的编纂、诠解、传授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