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商主义时期,西欧国家征战频繁。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是赚取足够的金钱来支撑军队,从而保障国家权力,加大领土扩张,反过来再扩展经济贸易,最终取得更多收入。这就要求国家在宏观上把富国战略与强国战略统一起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与战略要求下,一些西欧国家采取了经济与军事的一体性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考虑了军事方面的需要,达到经济发展和军事壮大两方面的目标。英国、法国等成功重商主义国家最初都灵活的运用此类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后来才走上了富强之路。通过研究重商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寻找隐含在其中的军事目的,从而阐述和论证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政策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形式。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在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运用上对民族地区给予必要倾斜是十分必要的,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民族地区倾斜的必要性。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高速度发展,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在国家经济条件好转的同时,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出现的农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部分地成为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3.
自由放任政策是英国重商主义之后发展经济的指导性政策。但深究英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质,不难看出,在自由放任理念盛行的年代,国家在理论和道义上遵循了占主流的经济发展理念,而其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则在于经济运作最核心的一点——利益。而如何实现最大利益化,也是推动英国经济发展政策从自由放任向国家干预转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竞争政策,它们都是国家依法干预经济、促进发展的措施和手段,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都同属于国家的经济政策,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甚至两者在政策内容和具体实现途径方面都存在冲突。如何在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方面促进协调与融合,日本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主要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政策、区域非均衡发展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虽然我国没有像经济政策一样明确地提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但是从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和高等教育政策随之而进行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带来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1994年以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使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明显突出出来;"县政危机"的加剧,加快了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它的内涵是丰富的,人口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产业、教育政策,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此为标尺,顺应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为:实行优先化语言政策,亚洲语言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一政策转变的主要动因有:经济理性主义思潮、语言规划观的变化及澳大利亚对亚洲的认同。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启示是:国家应制定明确的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从发展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实行优先化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9.
从辩证法的角度对列宁新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实行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含有资本主义的因素,却是通往社会主义的中间站,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发展对工农国家有利,其实质就是从当时俄国国情出发,辩证自信地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大胆继承资本主义制度中合理积极的因素,实现从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曲折过渡。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践,对中国改革开放是有益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是新经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和谐因素。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国家职能,在经济发展中提高社会经济关系平衡能力(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强化资源经济的政策和法规(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整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布局经济关系),解决社会经济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发展哲学角度看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面性政策。列宁正是在思考和实践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科学地阐释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发展基点、发展道路、发展主体、发展规律、发展动力等问题,从而使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得到了新的升华。新经济政策对于我们研究列宁社会发展理论、发掘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与国家、企业之间新型关系相适应的经济调节方式不再是指令性计划为主,而是系统的经济政策调节,即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协调发展是通过政策性计划实现的.因而,把经济政策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主要手段及控制变量进行研究,也就成为经济调节理论及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一、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系统经济政策是各级政府部门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目的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拟定,实施的意在指导或影响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问题的行为准则,行动计划.经济政策的数量,涉及的领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协调、指导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与政策是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广东省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不具有独立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和调整体制的权力,整个国家的开放政策与战略调整就对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后,经历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新自由主义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趋同与综合这三个重要的演变发展阶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实经济问题不断对原有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挑战,各经济学流派不断争论与融合,从而丰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可归属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国家教育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萎缩现象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客观条件下的非均衡发展与主观政策下的非均衡发展所共同导致的。从政策安排的过程及运行实践看,农村学校的发展需要政策干预和保护,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可行性的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解围,才能均衡城乡学校的发展,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所以有必要根据各国经济目标的差异程度、经济预测、预算周期等因素,构建成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政策建设滞后所引发的系统性经济社会发展风险,凸显了从社会政策维度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紧迫性。从理论维度看,现代社会政策所蕴含的托底与共享机制,使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软实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能力、强化政治发展能力以及社会秩序建构能力。从实践维度看,在国家治理中,化解公平正义欠缺难题、保障民众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促进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与空间正义、推进新常态下经济顺利转型升级,都需要发挥社会政策体系的支撑作用。着眼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应增强社会政策体系的包容性,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持续推动社会政策决策与实施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政策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政策是多民族国家调节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指导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而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行动准则.本文主要就民族政策学的性质、对象和特点,民族政策学的研究内容、体系和结构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新中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国家政策对农村贫困所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所实施的多项国家政策,包括城乡隔绝政策、农村经济政策、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消极的人口政策,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使本来贫困的农村变得更加贫困;改革开放后,尽管上述政策有了极大的改变,但其恶劣影响暂时还难以消除,对农村发展依旧发生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有的不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只不过是针对不发达的经济问题采取的政治战略。虽然当代没有任何国家采用完全依靠私人企业的这种策略,但是,这种策略也是含糊不清的。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依靠政府的政策,这些政策显然促进了发展。在制定政策时,他们只不过是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书上沿袭了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