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杂剧是在元代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给杂剧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一扫汉唐以来文艺作品鄙俗崇雅、保守尚静的特点,在审美风格方面表现出了自然质朴、酣畅淋漓、壮逸遒劲的主体特点,从而使元杂剧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中,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有元一代,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与依礼而行的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并由此带来了社会道德规范领域内前所未有的变化。杂剧作为元代文学艺术的代表,自然会受其浸染,在审美内涵上表现出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对传统婚姻爱情观念的背离,对天理君权的大胆质疑,与传统抑商思想相背离的商业观念。  相似文献   

3.
张维娟 《南都学坛》2008,28(2):73-76
元代爱情题材杂剧中女主角的年龄集中在18~21岁之间,相对于古代女性15—20的适婚年龄来说,她们都可以被称为失婚女。杂剧作家关注的是大龄女子的婚姻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成为大量关注"失时女"的惟一一种艺术形式。父亲没有或者无法尽到使女儿及时出嫁的义务是使婚恋戏中的男女结合"发乎情,止于礼义"的一种叙事策略。因此,以前称为爱情剧的元代婚恋杂剧,实为婚姻及时戏。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写,但他们借写元以前各代的故事,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来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中状元之时是唐贞元年间,《破窑记》中的吕蒙正与寇准是好兄弟,寇准是宋朝著名宰相,吕蒙正的得第自然是在宋朝.再比如关汉卿的作品,《陈母教子》中寇莱公的出现说明陈氏三兄弟参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谢天香》中的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状元及第也必发生在宋朝,《拜月亭》写的是金末时的故事,离元代较近,但主人公蒋世隆的中举也不是在元代本朝.总之,这三十余部作品,没有一部写的是元代的科举考试.元杂剧作家这样费尽心思采用曲笔的方法写科举考试,说明元代中下层知识分子在被剥夺仕进权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科举考试,这三十余部有关科举考试的元杂剧的存在,就是他们仍关心科举考试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5.
在现存的一六二种元杂剧中,以“摘奸发覆,洗冤雪枉”为题材的公案剧,在创作比重上虽不占重要地位(占重要地位的是历史剧),但它们却曲折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提出一些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真实地抒写了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而以清官断狱、神鬼显灵、英雄复仇等理想方式,表达了被压迫者的愿望和要求,从而成为元杂剧中较富有现实主义传统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两汉是中国古代上古婚姻向中古婚姻转化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乡村婚姻具有了越来越鲜明的特性,从婚姻的基本功能到婚姻的基本程式都与城市官僚贵族婚姻有着明显的不同。乡村婚姻功能中的经济与生产功能、乡村婚姻程式中礼俗关系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把握两汉乡村社会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象征,它作为汉文学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元代是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朝代,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会在元杂剧中留下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对儒家生命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打破了汉代以来独尊儒术以及宋代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生存理念,生命主体受到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北方游牧文化不断为中原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当代女性婚姻价值观发生了嬗变.女性婚姻价值观的变化促使了女性自身的解放和发展,与此同时,女性在婚姻价值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现实,当代女性应当努力树立健康科学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当代多元化价值观入手,研究了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婚姻观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新型婚姻模式之一的中日国际婚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蒙古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大融合时代,这一特殊环境必然使得传统的汉儒文化与唐宋以来传承的社会精神风貌发生重大变化,婚姻形态的多样性特征正是这一变化的反映.本文对元杂剧中描写较多的指腹婚、赘婿婚、掠夺婚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三种相异于聘娶婚的"另类"婚姻在元杂剧中既体现为历史意义上的存在,又渗透着人文意义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渔以"成名"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通过对"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这一论断的剖析,深刻反映了其多元价值观与对精品意识和非凡价值的倡导;他由此充分肯定了作为"破道之小言"的戏曲享有与"经国之大业"同等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文明、语言、艺术和哲学的摇篮,也是非洲政治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发源地和重镇。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历史地位使它成为非洲人民心目中的一座文化丰碑和一面精神旗帜。埃塞俄比亚人坚持使用阿姆哈拉语,已成为当代非洲本土意识的一个重要表征。埃塞俄比亚运动具有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性质,对近代非洲意识的觉醒和非洲崛起具有重要作用。埃塞俄比亚哲学是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智慧,典型地反映了非洲人的生存和思维方式。埃塞俄比亚的艺术是本土艺术与宗教艺术的结合、非洲传统工艺和欧洲现代工艺的结合。以“埃塞俄比亚之风”为代表的非洲音乐元素是美国非裔文学乃至整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之中回荡的一种旋律,对它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堂老》是元代杂剧作家秦简夫的作品。关于他的生平,所知极少。《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大概与钟嗣成系同时代人,且互相熟识。据其小传:“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回”(按天一阁本作  相似文献   

15.
元代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的中央王朝,其间民族文化交融非常活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民族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元杂剧与唐传奇对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反映即有所不同。元杂剧对才子佳人爱情的描写等,反映了当时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崇尚自然、较少束缚;当时比较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及其对封建礼教的强力冲击等,均对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人民负责”与“民为贵”、“三个有利于”与“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两个文明”与“正德、利用、厚生三事”、“讲效益”与“明道计功”等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价值观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批判和改造,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义利观是审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视角。由西周至清代,义利观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18.
英美自由主义价值观重视工具理性和责任伦理,强调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的不完善性,相信人是有缺陷的动物,人也因此应审慎地对待事物;同时,它重视自发秩序在制度发展中的作用,提倡尊重传统、惯例和习俗,慎言革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等,这种价值观带有很强的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的特征,它既有优点,也有其缺陷,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批判异化消费为出发点,通过阐述生产、需要、消费、生态、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指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与异化消费的关联性,主张通过社会结构变革和价值观重塑的双重变革来消除异化消费现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消费价值观。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价值观对于我们建构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象征,是在多元文化中生成并繁盛的。因此,北方游牧文化对元代文化的影响,无疑也在元杂剧中留下了游牧文化的痕迹。北方游牧文化的渗入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表现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对儒家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以及游牧民族的主观意识对儒家传统“礼”的影响。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至今天,是多民族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