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以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方面,共发表了一千多篇论文,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到一九六五年止,开展了持续近十年的学术讨论,并且出版了三本论文集和不少专著。在五十年代,我们比较偏重于一个个农民起义的具体研究:到了六十年代,转为重视农民战争史的理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持续十年之久的学术讨论,生动活泼,对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起了极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国三十五年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理论问题,受到广泛重视,进行了深入研究、热烈讨论,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成绩是令人鼓舞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也受到了干扰,经历了曲折,存在着某些分歧意见和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新的进展:一些长期存在的认识分歧,逐步一致起来;某些问题,有所突破.当然,也合乎规律地提出了一些暂时还未被大多数同志接受、或者值得深入探讨的论点.下面试对其中若干主要的问题,提出管窥之见.我想,这对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深入研究讨论,从已取得成绩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进,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漆向东 《中州学刊》2008,(3):122-124
农民非农化是现代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改革以前,政府为配合实施重工业发展战略基本上限制和禁止农民非农化流动,只有少量农民通过转变身份等途径实现非农化;改革以后,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和允许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出台,农民通过"农转非"、弃农经商、进入城镇二三产业等途径实现非农化.政府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实行有利于推进农民非农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非农流动、60-70年代低潮中的“暗流”、80年代经济改革与复苏中的“盲流”、90年代“背井离乡”的大规模农民流动和21世纪初再次掀起“民工潮”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今后中国农民非农化道路仍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政府应当为农民非农化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带有厚重的意识形态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两次社会转型过程都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意识形态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是互为里表的过程,但意识形态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基于特定的情境对制度变迁发挥着正向或者负向的推动或者阻碍作用,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析变量,意识形态的变迁在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文学古籍出版简述落馥香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学遗产就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无价瑰宝。挖掘、整理、继承、弘扬这些文学遗产,是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而出版则能集中反映与体现这些过程。本文拟...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的创新,以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土地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否定。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发展所形成的某些特质,提供了强化现存农村制度的惯性,决定了我国当前农村制度改革具有“双轨制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农村改革方案,但却不自觉的选择了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就为今后农村制度的变迁规定了方向,即今后中国农村制度只能朝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体现在多方面,包括根据国情的变化,适当调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目标和内容以及对农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等。本文笔者就针对建国以来中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时它的研究和探讨不但有助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而且有益于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其本质的把握。文章主要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出现的两次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进行了概述、分析和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半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和讨论的回顾,促进新时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取得极大成就,各方面的历史空白不断被填补.本文着重分析近代报刊史研究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并认为应从重新评估近代报刊之于社会及当今学界的重要作用,注重探究在社会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却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报刊,注意归纳报刊史研究的方法理论体系等三个层面深化报刊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傍水依山,瓦房几间,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种几亩责任田,种也由俺,管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晚归妻子儿女话灯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理性是指一个决策者在面临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时,会选择一个能够使他的效用得到最大满足的方案.而决策者可以选择的方案,受限于他所面临的资源、制度和技术环境,因此可以说理性是有条件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此,有人干脆称之为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地方财政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分配的特征。通过财政部门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劳动者为社会劳动而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产品价值集中起来,形成集中的财政资金。再把财政收入转化为财政支出,在各经济部门、各地区、各建设项目之间,和在非生产部门之间合理地分配和供应资金,尽可能地满足它们的需要。财政还要通过财政收支计划的编制与审查以及财政收支活动,了解、反映、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财政和业务活动中,是否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计划以及财政制度办事,以保证正确、及时、足额地组织收入,和各项财政资金的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从而使财政在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建国以来的前三次土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第四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会富 《理论界》2012,(1):74-76
建国以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推进范式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传统马克思主义支配下的中国哲学研究、范畴研究法与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的探索、新世纪的学科范式转换等三个阶段。反思中国哲学学科范式的创新历程,对当前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解放前,上海职工在常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下,遭受殘酷的剥削和野蛮的掠夺,日益陷于贫穷破产的深渊。这种情况,直到全国人民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三大敌人所集中体现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以后,才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史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当前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建国以来,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明显的讹误和混乱。下面试对其中若干主要的理论问题,略陈管见。一、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问题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争议最大的根本性问题。由于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不同,因而在其他许多问题上,也必然产生歧异的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特别重视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关处理社会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构成部分.这些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来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理论指导,对我国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的支持——农民阶级解体及其转变为文明社会的成员,换句话说,农民阶级必然灭亡或消失的命运,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文明社会这样一个过程的基本内容,任何国家一旦走上现代化道路,农民就注定 要走上解体的道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用火与血的文字,写在人类文明的编年史上。在拥有数亿农民、现代化姗姗来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尤其如此。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同现代化的非常矛盾的关系。 就小农经济在现代大工业和商业市场经济侵袭下日益瓦解,大批农民破产涌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者及其他城市居民成份而言,农民是20世纪上半期的现代化进程和伴随着它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其中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农民的转化。因为,传统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①如今,13亿人口中,农村居民将近10亿,农业的专业或兼业劳动者仍占大多数。我们研究中国的现代化,就无法回避农...  相似文献   

20.
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1949年以来,中国根据干部、工人和农民三种不同的身份,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城镇建立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干部和工人享受国家医疗保障,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则在市场化改革中走向解体。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当今中国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借鉴世界各国医疗保险的基本经验,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尊重、保障和实现亿万农民的健康权和社会保障权,是中国医改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